根據(jù)小鵬汽車公布的2024年6月及上半年新車交付數(shù)據(jù)。今年6月份,小鵬汽車共交付新車10668輛,同比增長24%,環(huán)比增長5%。今年上半年,小鵬汽車累計交付智能電動車52028輛,同比增長26%,但僅完成了全年目標的18.6%。
目前小鵬汽車在售6款車型,平均算下來上半年單一車型的月均銷量不到1500輛。雖然今年上半年小鵬汽車還沒有公布財務報表,但從單一車型月均銷量不到1500輛來看,仍然可以判斷小鵬汽車上半年大概率還是虧損。當然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車企業(yè)處于虧損狀態(tài)是普遍情況。
年度總銷量增長,單一車型平均銷量下降
小鵬汽車是國內(nèi)較早邁入新能源汽車市場并開局表現(xiàn)良好的新勢力之一,憑借智能化搶占了電動車市場的先發(fā)優(yōu)勢。自上市以來,小鵬汽車銷量逐年提升,并以98155輛的銷量成為2021年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冠軍。但此后,小鵬汽車受到了國內(nèi)傳統(tǒng)車企及科技公司轉(zhuǎn)型、跨界擴張帶來的巨大競爭壓力。同樣以智駕為核心賣點的華為系還稀釋了小鵬的科技領先形象——雖然年度銷量整體仍在增長,但在小鵬P7之后上市的多款車型銷量表現(xiàn)并不理想。
品牌溢價能力不足,兩面夾擊很難受
眾所周知,當前國內(nèi)新能源汽車市場很卷,特別是在價格戰(zhàn)集中的15-30萬消費區(qū)間。今年年初以來,以比亞迪等為代表的車企率先降價,引發(fā)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新一輪且空前的降價潮。
對于小鵬汽車而言,“卷價格”無疑更痛,要被兩面夾擊。一方面,小鵬汽車的品牌定位相較于新勢力的蔚來以及華為系的問界等較低,品牌溢價能力不足,導致新車銷售價格上不去;另一方面,以智駕為核心賣點又意味著造車成本下不來。
6月14日舉行的2024第十六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華為的余承東就曾直言不諱地表示:“我現(xiàn)在做30萬以下的車都在虧的,我們只能做30萬以上的車型。”這一言論,無疑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小鵬汽車的難。
推新品牌,用純視覺智駕方案策略謀突破
為此,小鵬汽車也積極采取了系列應對策略。
一方面是推出定位低于小鵬汽車的全新品牌。今年4月25日,小鵬汽車正式公布了全新品牌MONA,定位全球AI智駕汽車普及者。6 月 11 日,小鵬汽車宣布MONA 系列首款產(chǎn)品命名小鵬 M03,定位為售價20萬元以下的緊湊型純電轎車,并將于今年8月份上市。
另一方面,采用去激光雷達的純視覺智駕方案。7月10日,小鵬汽車另一款代號為F57的新車正式命名為“P7+”,是小鵬汽車首款實現(xiàn)技術成本降低25%目標的車型,并將于今年第四季度上市。P7+采用去激光雷達的智駕方案,依照目前小鵬的技術方式,與特斯拉FSD的方式都是端到端、純視覺方案。
新策略面臨與新勢力、傳統(tǒng)車企和特斯拉的直接競爭
但上述兩種策略又會讓小鵬汽車面臨新的挑戰(zhàn)。
一是在20萬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不僅有新勢力,還有傳統(tǒng)汽車企業(yè),可謂是價格戰(zhàn)最為慘烈的產(chǎn)品和價格區(qū)間,相當于小鵬汽車要在紅海市場搶份額,這個難度可想而知。
二是小鵬P7+采用的去激光雷達的智駕方案,實現(xiàn)了技術成本降低25%,且從目前公開的信息判斷,估計大概率會和配置激光雷達版本的小鵬P7處于同價位區(qū)間,單車利潤率相較小鵬P7無疑會明顯改善。但問題是,采用純視覺方案,無疑又將特斯拉列為了自己的直接競爭對手,而特斯拉FSD入華已是板上釘釘?shù)氖隆?/span>
智駕這一核心賣點受到華為和特斯拉的挑戰(zhàn)
從用戶角度,無論是小鵬、華為、特斯拉亦或其他任何品牌推出的智駕方案,只要實際體驗好用,就能夠獲得認可。但如果要將智駕作為產(chǎn)品的核心賣點,就必須在智駕體驗環(huán)節(jié)有明顯領先的體驗感受。客觀來講,最早以智駕為核心賣點的小鵬汽車目前無疑壓力巨大。起初,小鵬汽車在國內(nèi)是領跑位置,但一轉(zhuǎn)眼,自身幾近被華為和特斯拉甩在身后。
在品牌架構方面,小鵬汽車可以看看長安?
可能從小鵬汽車自身的品牌設想來看,小鵬品牌的定位是可以比肩蔚來等豪華新能源品牌的,而新推出的MONA品牌則可歸為主流大眾品牌,與蔚來新推出的樂道品牌定位和價格區(qū)間類似。
但從目前市場和用戶角度,可能小鵬品牌的定位也是主流大眾品牌范疇?;谶@樣的實際情況,建議小鵬汽車參考一下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定位豪華的阿維塔,定位主流大眾年輕群體的深藍和定位主流大眾穩(wěn)重群體的啟源。探討可否將小鵬品牌定位下放,與MONA品牌形成價格區(qū)間相似但有差異化品牌定位區(qū)隔,同時再推出一款真正比肩蔚來的全新品牌?將小鵬品牌定位下放,有利于技術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推全新豪華品牌又有利于強化智駕賣點的同時確保單車利潤率。
總體來看,雖然小鵬汽車面臨困難和壓力,但實際上目前絕大多數(shù)車企都同樣面臨如何盈利這一最大難題,都處在整體市場從傳統(tǒng)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zhuǎn)型的陣痛期。因此,只要小鵬汽車能夠以更加清晰的戰(zhàn)略扛住這一轉(zhuǎn)型期的陣痛,相信前景依舊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