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馳汽車好像真的消失很久了,久到在聽到“復活”的消息,都覺得恍若隔世了。
2022年,在愛馳的相關報道中,我們說“2023年就是見分曉的一年”。事實似乎如我們所說一般發(fā)展。
![圖片]()
我們很遺憾,在分水嶺的2023年,聽到的都是一些關于愛馳汽車的壞消息,作為曾經(jīng)備受期待的新勢力,愛馳汽車在2023年接連出現(xiàn)了上饒工廠停產(chǎn)、欠薪等諸多狀況,公司經(jīng)營出現(xiàn)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愛馳汽車的情形并沒有一點點好轉,而隨后出現(xiàn)的被破產(chǎn)審查,更是讓愛馳汽車消失許久。
不過進入到2024年,關于愛馳汽車“復活”的消息頻出,愛馳這家沉寂已久的新造車公司,久違地迎接到了一些好消息,但更多的是被重重的壞消息包圍。
愛馳汽車其實依舊被困頓在原地,難以前行。
時代的腳步正以飛快的速度,向前飛馳,只是愛馳汽車并不在疾跑的行列,愛馳汽車消沉依舊,自2023年以來,愛馳汽車負面新聞纏身,關于公司被執(zhí)行人、限制消費令、失信被執(zhí)行人等等信息時常被曝光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審判之下。
![圖片]()
就在近期,愛馳汽車還在新增被執(zhí)行人信息。5月16日,愛馳汽車新增一則被執(zhí)行人信息,執(zhí)行標的2.18億余元,涉及與江鈴控股相關合同糾紛案件。在此之前的5月14日,愛馳汽車新增一則被執(zhí)行人信息,執(zhí)行標的47211元。
而近來,愛馳汽車更是被曝卷入了非法集資案中,爭議紛紛擾擾,愛馳汽車更顯無力掙扎。
與此同時,愛馳汽車決定放棄中國市場,而是通過愛馳歐洲再戰(zhàn)海外市場,既然國內市場暫時無法挽救,那么再戰(zhàn)海外市場不失為求生的無奈之舉。只是生存并不容易,能夠躲避鋒芒,或許就還有生機。
愛馳歐洲作為相對于獨立愛馳汽車的個體,也被寄予了愛馳汽車目前“復活”的最好期許。
![圖片]()
根據(jù)媒體報道,愛馳汽車將通過愛馳汽車歐洲公司Aiways Automobile Europe GmbH與美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Hudson Acquisition I Corp.簽署合并協(xié)議,通過合并的方式上市,合并預計將于2024年12月31日前后完成,這筆交易對愛馳汽車的估值約為4億美元。
而這樣的決策其實也并不意外,愛馳也曾在2023年《股東治理臨時工作組致愛馳全體員工的一封信》中提到,“為了‘活下去’,愛馳必須從盡快滿足訂單入手,特別是海外長期積壓的大量訂單,抓住當前海外市場有利于愛馳的大好時機,盡早復工復產(chǎn)?!?/span>
再追溯愛馳汽車的出海決策,源于愛馳汽車的初代創(chuàng)始人付強對于中國汽車市場發(fā)展的先進理解,付強認為,“國外新能源市場沒國內競爭這么激烈,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也更高”,并將愛馳定位于“出口業(yè)務高于國內銷售”的新造車企業(yè)。
![圖片]()
當年為了躲避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內卷競爭,愛馳汽車的發(fā)展重心轉移到海外市場,其在德國設立電動跑車研發(fā)中心和工廠,并在慕尼黑成立海外事業(yè)部和歐洲銷售公司,而如今也在成為愛馳汽車“復活”的助力。
所以作為最早一批布局海外市場的新能源車企之一,初期極具戰(zhàn)略眼光的部署,還是為后來的許多事做了默默的鋪墊,這是正確的人在做正確的事。
但是盡管有了“復活”的苗頭,愛馳的“復活”之路依舊難堪。2020年4月在歐洲市場上市以來,愛馳陸續(xù)進入比利時、德國、丹麥等超過10個海外市場,但累計交付量未超過2000輛。
愛馳汽車的海外市場只有空空的名頭,但并沒有任何成績足以支撐。
不過因為愛馳汽車進入歐洲市場已有一些時日,相對而言,愛馳汽車其實在海外市場已有自己現(xiàn)成的產(chǎn)品序列與運營架構,盡管從結果來看一定還是存在諸多問題的,但是有基礎存在,完全會比從零開始要從容得多。
![圖片]()
而這樣出走海外的新勢力車企也不只有愛馳一家,高合的“復活”與愛馳的“復活”方式極為相似,都是通過海外資本完成“復活”,不過一個是通過“借殼上市”獲得資金,而一個則是通過全面戰(zhàn)略合作獲得投資。
這是愛馳汽車第二次想要借殼上市,而上一次的無疾而終,則是因為愛馳汽車董事長陳炫霖因所在投資機構暴雷滯留海外,最終該上市計劃最后化為泡影。
陳炫霖在2022年初也曾成為愛馳汽車的“白衣騎士”,救愛馳汽車于水火之中。只是從時間的驗證來看,陳炫霖對于中國汽車市場的理解終究是片面的,門外漢般的領導策略,讓愛馳汽車頻頻暴雷,難以為繼。
![圖片]()
如今,愛馳汽車被牽入非法集資案中,背后依舊有陳炫霖的身影,從救世主到攔路者,愛馳汽車這一路注定坎坷,當局外人化身局內人,做著不專業(yè)的事,結果大概都如此。
結語
如今的愛馳汽車,依舊在風雨飄蕩之中,苦苦掙扎,但至少曙光已至。
扎根海外,也許是目前愛馳汽車挽救自己的最正確決策,也是回歸自己當年的初心,找回最初進入汽車行業(yè)的自己。
不再具有迎難而上的勇氣,那就順流而下尋找生機。成長的代價,依舊是初心難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