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中國車進步真快??!不到20萬就能買到這么好的車了?!?/span>
年底想給老爸置辦身新衣服,但去到商場,吸引他眼球的不是琳瑯滿目的服裝店,而是擺在飛凡汽車體驗中心顯眼位置的新款飛凡R7和飛凡F7“雙子星”。
并且就在我們進店不到10分鐘里,店內又迎來了好幾撥客人,基本都是奔著新車詢價來的。
與同在一個商場的其他新能源車門店相比,飛凡汽車門店的人流量明顯更高。銷售嘴角藏不住喜悅的告訴我們:“沒有一絲絲防備,自從新款上市后,飛凡R7兩周內大定就突破了10000單,飛凡F7關注度也飆升,一夜之間火了。”
表面上看,這是新車改款發(fā)布后常見的人氣飆升,但當我們的視線從產品放大到品牌高度便會發(fā)現(xiàn),這種人氣其實印證了飛凡汽車“價值越級”競爭策略的成功。
超預期的價格誠意
“沒有賣不出去的車,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或許是大家主觀最直接的判斷。
以新款飛凡R7為例,它能爆火的核心原因,在我看來首先就是降價。當然,我們不是想說老款的飛凡R7定價高了,之前27.99-38.99萬元的價格,對于一臺中大型純電轎跑SUV來說其實很正常。但它需要直面的對手除了特斯拉、蔚來、理想這些高端新勢力,還有B B A這種傳統(tǒng)強力的燃油車品牌,是目前錯綜復雜,競爭最激烈的細分市場。
而當新款飛凡R7的起售價一下子拉到了18.99萬元,比老款便宜了足足9萬。這是一個巨大的價格讓步,瞬間就放大了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
畢竟從產品定位的角度來說,20萬內起、中大型級別,實際上是開辟了全新的賽道。要知道,以往在此售價區(qū)間,基本以中級SUV為主,而新款飛凡R7的殺入,讓這個價格預算的消費者,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空間/新勢力/智電SUV新選擇。
除了飛凡R7,飛凡F7都市版以18.99萬元上市,將中大型電轎價格同樣打入20萬元以內,而飛凡F7近期更是獲得了商界大佬王石的青睞,獲得了王石的好評
這種超出消費者固有預期的價格誠意,能夠轉化為爆發(fā)式的訂單量,我一點都不驚訝。
20萬內產品力維度領先
當然,對于飛凡汽車來說,銷量的突飛猛進,帶來的不僅是訂單和人氣,還有一套打造明星產品的競爭策略。
在高度內卷的市場環(huán)境下,祭出一款價格夠低的車型是不夠的,必須得有拔尖的技術亮點以及差異化的用戶體驗,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而飛凡“雙子星”這次之所以爆紅,我認為正是因為清晰的認識到了這點。
一方面,雖然價格降了不少,但它們骨子里的產品力和優(yōu)勢基因一點都不見縮水。
比如飛凡R7直接用5個“最”,在20 萬內的細分市場投下了一顆降維打擊的“炸彈”:同價位最大車身尺寸4900*1925*1655mm ; 同級最高的250kW電機功率;實現(xiàn)了同級最快的5.8s 兩驅零百加速;還有0.238Cd 同價位最低車身風阻系數(shù);以及截至目前唯一的華為 AR-HUD,要知道這個 AR-HUD 是百萬豪車,比如仰望U8才有的配備。
關鍵是,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它的這些“最”字絕非噱頭,而是涉及空間實用性、動力操控、智能體驗等20萬以內純電車型的勝負手。尤其是華為 AR-HUD這種科技前沿配置,不僅對日常用車體驗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對年輕化消費者而言,無論是話題性、吸引力還是內心滿足感,都非常強。
這也意味著消費者花同樣的錢,在飛凡R7這能買到更多。
飛凡F7卷的程度更是只多不少,比如除了跟飛凡R7一樣給力的電機、加速性能、風阻系數(shù)外。從實用角度看,它是20萬內唯一3米級超長軸距的純電轎車;個性化角度,它在20萬內唯一配備無框電吸車門;智能角度,它在20萬內唯一提供前后3+1四屏聯(lián)動;舒適角度,它是20萬內純電轎車唯一具備主駕帶腿托的車型。
這還不是飛凡F7的全部,我只不過在它的7項同級唯一和7項同級之最中挑出來幾個比較顯眼的配置案例,就足以說明這款車在20萬元內的智能純電轎車市場,給到了用戶前所未有的性能規(guī)格、技術配置與設計品質,對同價位徹底實現(xiàn)維度級的領先。
差異化致勝法寶
另一方面,當下的產品差異化作為汽車市場成功的必要條件,已經成為眾多企業(yè)的共識。但“特立獨行”的很多,切實從滿足用戶需求和場景出發(fā)的“與眾不同”,卻不可多得。
而飛凡“雙子星”格外吸引人的一個價值核心點就在于,它們通過對座艙舒適性細致入微的追求,真正從理解用戶的生活方式和用車方式的角度,找到了獨屬于自己的差異化致勝法寶——“智能舒適”。
落腳點則是飛凡 R7和飛凡F7 的眾多亮眼配置中,更讓人津津樂道的巴赫座艙。它并非外界常說的智能座艙,而是包括振動隔濾、靜音、座椅 、智能聲音、交互系統(tǒng)在內的整套方案。
飛凡R7
比如經常有用戶吐槽電動車的座椅不舒服。廠家就針對于此,專門根據中國人的體格特征數(shù)據,為飛凡R7和飛凡F7打造了更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巴赫座椅,能夠完美貼合人體曲線,對腰椎、頸椎非常友好。而且不同于業(yè)內很多產品主打“女王副駕”,僅針對單一座椅和特定場景做優(yōu)化。巴赫座艙無論主駕、副駕、前排還是后排座椅都統(tǒng)一標準,每一個座位都是 C 位。
飛凡F7
又如巴赫座艙首次把 3D 矢量音效技術運用在駕駛體系中,導航路況指示左右轉的方向,和聲音傳達的方向保持一致,可以大大降低我們開錯路的概率。在一些嘈雜環(huán)境還能通過不同方向和強弱的警示音提醒駕駛者,告知我們附近有行人或電動車靠近。
再比如,很多人抱怨電車的加速體感比油車猛太多,容易暈車。巴赫座艙為此還搭載了一套暈車舒緩系統(tǒng),主要是通過對車輛加減速的控制和 9 重車輛震動隔濾的方式,可有效減少乘員30-50%暈車癥狀。
其中新款飛凡R7還搭載了耗費 10 億元打造的灣域駕駛系統(tǒng),通過聚焦加速/制動/轉向以及姿態(tài)控制,實現(xiàn)更平穩(wěn)的好開和好坐。
從戰(zhàn)術上來說,打造一款堆料的高性價比車型并不難,難的是在各項性能都不差的基礎上,打造出用戶認可的體驗和差異化長板,從而實現(xiàn)質價比的躍遷。而通過巴赫座艙對視、聽、觸、馭等全維智能舒適的詮釋,飛凡“雙子星”在我看起來有做到這一點。
所以,不同于那些只會喊口號、拋概念的車企,飛凡R7給到用戶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不僅憑一己之力降低了中大型智能SUV和轎車的價格門檻,提供同價位最強的綜合產品實力,更有差異化的智能舒適高階體驗。
當同級和價格段的其他競品,還在為了價格戰(zhàn)打得不可開交,甚至降成本、推出特定低價車型的時候,飛凡R7和飛凡F7“雙子星”顯然更明白高價值的重要性。與其一時憑借減配或特定車型的低價格換取銷量,不如卷產品的體驗感和高價值,才有機會一直贏下去。當然,最終的結果還需市場和時間的檢驗,但從兩周大定訂單突破10000單的爆紅成績看,飛凡汽車的勢頭大概率是已經雄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