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合資股比開放,寶馬成為了"吃螃蟹的第一人"后,越來越多的外國制造商就已經不再掩飾自己的"野心",紛紛尋求增股。
近日,據路透社報道,兩名知情人士表示,戴姆勒已請求高盛幫助其探索增持北京汽車的股份。知情人士稱,戴姆勒增持北汽股份的談判尚處于早期階段,可能在晚些時候改變。
![]()
增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事實上,戴姆勒想要增股的心思早已顯現了。在去年年底,就已經有媒體爆料到戴姆勒提出了增持與中國合作伙伴北汽控股合資企業(yè)北京奔馳的可能性。而當時北汽的一名代表回應稱"沒有這樣的事"?,F在看來,之前的消息并非空穴來風。
![]()
不得不說,戴姆勒想要增股還是有底氣的。近些年來,奔馳在國內的發(fā)展特別喜人。以2017年來看,奔馳在中國累計銷售了587868輛汽車,同比增長了25.9%。而在2018年,奔馳品牌的年銷量更是達到了652996輛,同比增長了11.1%。
奔馳的喜人成績似乎也蔓延到了北汽集團。2月14日,北京汽車發(fā)布了業(yè)績預報,稱2018年北京汽車歸屬于公司權益持有人的凈利潤較2017年同期將取得超過95%的上漲,歸因于北京奔馳業(yè)績持續(xù)增長、北京現代以及自主產品業(yè)績復蘇等。北汽新能源也在2018年實現凈利潤增長。據北汽藍谷發(fā)布的業(yè)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18年1-12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2億至1.57億。
![]()
從上述發(fā)展所看,奔馳想要順利進行增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在去年車市下行的大背景下,不虧損已經很不容易,而北汽甚至還實現了利潤的增長。在沒有萬不得已的時候,國內的汽車制造商其實也并不想對股比進行調整,因為一旦調整后,那么話語權可能就會被外國制造商顛覆。所以像是之前大眾透露出的增股消息,也被上汽集團狠狠地"懟了"回來。
合資股比開放后,究竟"害"了誰?
![]()
就像上文所說的那樣,如果真的增股的話,那么現在很多合資企業(yè)的話語權也無疑會被顛覆。對于本就在汽車市場上更劣勢的自主品牌來說,合資股比的開放,就如同"洪水猛獸",而它們也很有可能就此被"害"下了臺。
![]()
但往大的方向來說,合資股比的開放并非是件壞事。還記得當初中國加入WTO前夕時,就有人在憂心忡忡,擔心放開汽車市場后,外國汽車將如潮水般涌進中國,中國汽車產業(yè)將面臨滅頂之災。事實證明,打開國門,擴大開放不僅促進了中國汽車產業(yè)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而且釋放了巨大的市場潛能。自2009年至今,中國已經連續(xù)多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和第一大新車市場。
![]()
盡管如此,中國離汽車強國也還有一定距離,所以這次合資股比的開放或許就是再次向上的機會。因為在更多的外資進入后,我國汽車制造業(yè)的造車理念、體系能力、供應鏈建設等多方面都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提升。且相對于外國車企而言,自主品牌對于國內本土市場的需求以及推廣,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畢竟還是自己人最了解自己人。隨著股比的開放,無疑還會吸引更多的外企企業(yè)來華投資,這意味著中國汽車市場不再只包容"自家人",而是以更開懷的心胸以及更大國的姿態(tài)來擁抱世界汽車市場,真正成為汽車競爭的強國。
![]()
當然,在這發(fā)展的過程中,自主品牌或多或少都可能會受到"傷害"。因為無論從進入市場的早晚,還是從質量上的好壞,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還是有著差距。盡管差距在不斷縮小,但也同樣不容忽視。而像是一些三四線的車企,在沒有了國家的庇護以及核心的技術之下,被拋棄也是不得不認定的事實。
小編語
![]()
股比放開后,中國車企將直面跨國公司的競爭,要說沒有壓力肯定是不可能的。不過,如果自主品牌沒有頂得住或者是說沒有將其轉換成動力,還是想以市場換技術,不自己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核心競爭力,想要取勝也自然是天方夜譚了。
往期精選文章
(點擊圖片查看)
豪車集體陷入設計怪圈!19款X5上市,雙腎格柵竟是暴發(fā)戶“醉愛”?
![]()
充電價格最高漲幅100%!特斯拉卸磨殺驢讓人恐懼!
![]()
還記得雙龍嗎?還上汽虧掉40億,如今發(fā)布新車亮瞎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