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上市半個月,還沒來得及享受市值位居全球第三汽車股的高光時刻,越南VinFast就要面對股價腰斬的挫折。
8月15日,越南車企的VinFast在納斯達克上市。
這次上市,既是越南企業(yè)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上市,亦是美國市場今年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上市。VinFast上市后股價一路飆升,最高時每股達到93美元,市值從520億美元暴漲至1900億美元左右。
市值達到1900億美元是什么概念?
遠超大眾、福特和通用,僅次于特斯拉和豐田之后。
2022年越南GDP生產總值僅有4088億美元。
可見,VinFast此次赴美上市對于越南和潘日旺而言都意義非凡。
然而VinFast的黃粱美夢在一夜之間就要破碎了,其股價在28日登頂之后,29日開盤時每股下跌至74.52美元,收盤時每股更是跌至46.25美元,跌幅超過50%。
而在接下來幾天時間里,盡管VinFast股價出現過小幅度上漲,但總體上依然未能止跌,截止至9月1日收盤時每股僅值29.495美元,總市值僅有684.94億美元。剎那間,VinFast市值蒸發(fā)接近12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8700億),那些在最高點入股的股民,可以說是“哭都沒有眼淚”了。
其實,只要股民對這家車企,又或者是對汽車行業(yè)稍有了解,是絕對不會輕易冒險入股VinFast的。
VinFast成立于2017年,創(chuàng)始人是越南首富——潘日旺,母公司是最大民營集團Vingroup,如果以國內定義新生車企為新勢力車企的概念來理解,VinFast就是一家跨界造車的新勢力車企。
跨得有多遠?
創(chuàng)始人潘日旺生于越南,30年前在烏克蘭賣方便面賺到了第一桶金,后回到越南創(chuàng)立Vingroup集團開始涉足房地產行業(yè),踏上了做大做強之路。迄今為止,Vingroup集團經營范圍已經囊括房地產、零售、旅游娛樂、工業(yè)、醫(yī)療、教育和農業(yè)等領域,是越南當地規(guī)模最為龐大的集團,但唯獨是對于造車這件事沒有半點經驗。
或許正因如此,Vingroup集團需要肩負振興越南汽車工業(yè)的使命,加之越南汽車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力,涉獵廣泛的Vingroup集團自然是銳意進取的。
可是造車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毫無技術儲備的背景下,潘日旺竟然夸下海口——兩年內造出越南人的汽車,因此VinFast唯有進行“資源整合”,收購通用汽車在越南的生產線,換標生產歐寶Karl。
緊接著,VinFast還在法蘭克和巴黎設立分公司,通過購買寶馬技術平臺、發(fā)動機和變速箱,請來著名的意大利汽車設計公司賓利法尼亞提供設計方案,造出了第一批“原創(chuàng)”越南汽車——Lux A2.0、Lux SA2.0。
不過,還沒等VinFast在造車路上站穩(wěn)腳步,全球汽車市場就掀起了電動化改革的浪潮。VinFast為了能像中國車企一樣實現“彎道超車”,便在2022年徹底停產燃油車,轉身成為一家新能源車企,將目標瞄準歐美市場。
或許是看到潘日旺這些年來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商業(yè)神話,資本市場居然看好VinFast能夠大殺四方,就連拜登也為VinFast在美投資建廠事宜站臺,因此我們看到了VinFast赴美IPO,市值一度位居汽車股TOP 3的高光時刻。
但是,造車并非空有抱負就能成功,VinFast與當下的中國新能源車企相比,依舊只能通過“資源整合”
所以,即便VinFast至今已推出6款純電汽車,產品布局的節(jié)奏比一般新勢力車企都要快,但礙于越南本土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并不高,VinFast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不到1.5萬輛,而且在歐美新能源市場并未形成影響力。
而更重要的是,雖然VinFast的銷量不高,但是爆發(fā)的質量問題可不少,此前更是因為制動系統組件裝配失誤,針對2022年9月-2023年2月生產的車輛進行召回,產品質量口碑堪憂。
至此,任由潘日旺能夠可以通過“個人魅力”拉到投資,但實際上VinFast在造車之路可謂是處處碰壁,股價出現過山車式大跌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像VinFast這樣跨界造車的企業(yè)有很多,賈躍亭遠赴美國創(chuàng)立的法拉第未來,未造車先上市的恒大汽車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
尤其是恒大汽車,與VinFast有著許多共同點。兩者母公司都是房地產行業(yè)龍頭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都是商界的神話級人物,而在造車這條路上同樣都是操之過急,主張“買買買”的造車路線,最終故事講不下去了,造車的泡沫便破碎了。
當然,如果與恒大汽車相比,VinFast還算是“實干”派,畢竟在如此短的時間里把車都造出來了,并且出口到美國和加拿大。而恒大那邊廂依舊在畫餅,前不久在深夜宣布得到阿聯酋的上市公司5億美元投資,誰又敢保證那不是為吸引散戶前來投資,保大戶出逃而制造的殺豬盤呢?
每次看到跨界造車的企業(yè)失敗而歸,一群又一群慕名而來的投資者撞上南墻,我們不得不感嘆:造新能源汽車忌諱急功近利,不但是一個燒錢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更是一場比拼核心技術和研發(fā)能力的競爭,遠沒有像外界看來由“電池+4個輪子”組成那么簡單。
要知道為了更好地轉型新能源,強如大眾也聯手小鵬,強如奧迪也找到智己合作。誰還敢輕視新能源汽車轉型的困難,輕視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儲備呢?
對于沒有汽車工業(yè)底蘊,汽車消費市場有待開發(fā)的越南來說更是如此,急于求成的VinFast必定會遭受挫折。不過樂觀來看,VinFast此次碰壁算是為越南汽車工業(yè)起了警惕作用,未嘗是一件絕對的“壞事”。
在過去,Vingroup集團都是哪個行業(yè)賺錢就經營那個行業(yè),哪個行業(yè)不賺錢就退出那個行業(yè),講究的是“當斷則斷,不斷則亂”。而去年凈虧損超21億美元,一直依賴母公司輸血的VinFast,是不是也應該當斷則斷,主動戳破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腳踏實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