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車帝一年一度的“夏測”和“冬測”肯定是所有車迷們最期待的節(jié)目之一。大制作、大場面、燒錢如燒紙。不得不說“夏測”和“冬測”還是很抓眼球的。以往每年測評的項目,主要是圍繞里程達成率、以及極端高/低溫故障率展開,今年也差不多。
但是今年“夏測”卻意外引發(fā)了一次“話題性熱議”:話說今年懂車帝在吐魯番高溫測試場對所有參測車輛做了一項以往不多見的極端實驗——強化路考核。這是一項考驗汽車耐久性的針對性測試。
強化路測試:新能源車輪胎
紛紛鼓包、爆胎?
強化路考核要求車輛在碎石路、河床路、波浪路、坑洼路等多種復(fù)雜道路組成的專業(yè)測試場地上連續(xù)高速行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一條一眼望不到頭,到處坑坑洼洼的測試道上,車輛高速駛過,車輪劇烈上下跳動,駕駛員被震到肝顫的畫面……
因為強化路測試對車輛的沖擊很大,所以車輛在這種強化測試道上飛奔1公里,就相當于在普通城市道路或者高速公路上跑10公里?!凑赵媱?,所有車輛需要在吐魯番的烈日下暴曬4小時,然后完成300公里的強化路連續(xù)測試。
可沒想到,測試還沒持續(xù)多久,就有很多車因為爆胎而退出測試,被評定為“失敗”!而這其中又主要以新能源車(主要是純電動汽車)為主。相對的,燃油車雖也有爆胎發(fā)生,但比起新能源車的情況要好太多太多……
為什么“新能源專用輪胎”
撐不過強化路測試?
于是乎,強化路耐久測試硬生生變成“新能源爆胎大會”,這多少讓人始料未及。而更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大多數(shù)參與測試的新能源車搭載的,都是“新能源專用輪胎”。所以大家就討論起這樣一個話題:為什么新能源車的“新能源專用輪胎”如此不堪?
有人說,是因為新能源車太重,所以把輪胎壓壞了;也有人認為“新能源專用輪胎”比起傳統(tǒng)輪胎更脆弱。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下面就是我的分析!其實啊,要說“新能源爆胎大會”這件事的罪魁禍首,和什么“新能源專用輪胎”壓根就沒關(guān)系!
罪魁禍首:和新能源無關(guān)!
一切都是扁平比闖的禍!
首先在整個的“夏測”當中,發(fā)生鼓包或者爆胎事故的車型,并不只有新能源車型,事實上燃油車型同樣出現(xiàn)過類似險情。雖然新能源車輪胎在“夏測”中出問題的概率更高,但燃油車的“普通輪胎”也壞了,這是事實吧?
其次,為了追求更強大的運動操控能力。如今的新能源車紛紛搭載了低扁平比輪胎(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扁胎”、“薄胎”)。這是因為低扁平比輪胎,相比高扁平率輪胎,在受到同樣大小的側(cè)向(橫向力)力時,胎側(cè)變形量明顯更低。而且是扁平比越低的輪胎,變形量越低。
這就帶來了一個好處:車輛激烈駕駛,特別是高速過彎時,低扁平比輪胎因為變形小,所以滾動軌跡更精準,更不容易產(chǎn)生“飄忽感”?,F(xiàn)在的新能源車本身特點就是動力強勁,電機扭矩逆天,而且整車重心極低(鋰電池在車底)加速兇狠凌厲。本身就有操控優(yōu)勢,所以選擇輪胎肯定也會往越來越“扁”的方向發(fā)展。
車主唯一能做的兩件事:
1.關(guān)注胎壓!嚴防缺氣
2.路況不佳時,充分減速
加上新能源車本身自重就遠高于燃油車(因為有沉重的鋰電池存在),還想要追求高操控性能。這樣一來,車輛彈簧和減震器,相比燃油車就必須要“硬的多”(不然撐不?。?。如此一來,車輛輪胎因為路面不平導(dǎo)致彈跳時,重新回落到地面(砸向地面)的瞬間,沖擊就更大了。
加上懂車帝這一次,讓那么多車在強化路面上高速連續(xù)行駛,可想而知車輪一路蹦蹦跳跳的畫面有多刺激了。車輪彈跳本身就比燃油車生猛,再加上連續(xù)強化路的變態(tài)折磨,最后遇上低扁平比輪胎……不鼓包不爆胎就真見鬼了!
事實上,在《懂車帝夏測2023》當中損壞的輪胎,無一例外,不管是油車還是電車,全部都是低扁平比輪胎!——其實我們以往也經(jīng)常說,扁平比越低的輪胎,就越害怕遇到坑洼顛簸路面。而對于車主來說,唯一能做的事情也只有2件:多關(guān)注胎壓+小心駕駛!因為低扁平比輪胎+低胎壓+爛路≈鼓包+爆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