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我知道你急了,但你先別急。
有理不在聲高,有時好好說話比急赤白臉更有說服力,比如說這次長城舉報比亞迪。
如果沒記錯的話,長城舉報比亞迪,是車市這么多年來,頭一回發(fā)生在主流車企身上的舉報事件。
上不上臺面先不論,咱先說這事本身。
![徽標(biāo) 描述已自動生成]()
長城拿了什么“把柄”
上午10點40分,長城官方發(fā)的舉報聲明。不到兩個小時,12點25分,比亞迪的官方回應(yīng)就發(fā)出了。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down/000eb457ec00ced8afdee97b6d9f1ec1.jpeg]()
![https://inews.gtimg.com/om_bt/OmDEWRGBhw5OX22z68FsbFatzTrs_znycvkY23zWdSRkQAA/1000]()
很顯然,雙方都知道對方在打什么牌。至少在比亞迪這邊,是清楚的。
按照邏輯,車企官方親自下場,就是不留余地,若不是有十足的勝算,是不會輕易動手。那么既然長城官方直接“開撕”,想必是拿住了對方的把柄。
那么我們不妨看看,這“把柄”到底是什么。
長城舉報的核心,是比亞迪相關(guān)DM-i車型,采用“常壓油箱”。相信不少人在看到長城的舉報聲明時,和快評君的第一反應(yīng)是一樣的——這到底是個什么玩意兒?
想必即便專業(yè)的汽車媒體,也沒有幾個關(guān)注常壓油箱的。快評君惡補了相關(guān)知識,緊急咨詢了幾個業(yè)內(nèi)專家,甚至包括開修理廠號稱“無車不修”的好友,得出一個結(jié)論——這根本就不叫個事兒。
大家知道,汽油屬于易揮發(fā)液體,所以一般的油箱,并不是完全封閉的,目的是為了平衡油箱內(nèi)壓力,避免發(fā)生危險。這就是常壓油箱。但常壓油箱并非與外界直接相通,而是通過碳罐裝置連通外界。
這碳罐裝置很重要,其可以吸附汽油蒸汽,助力充分燃燒,同時減少燃油浪費。不過如果超過碳罐吸附量的極限,汽油蒸汽就要通過碳罐的通氣孔排到車外。
顧名思義,有常壓油箱,就有高壓油箱。高壓油箱其實原理跟常壓油箱一樣,只不過為了減少汽油蒸汽的外排,高壓油箱的油箱壓力要高一些,相應(yīng)的對管路提出了更高的耐壓要求。
這個舉報,別有用心
一般來說,混動車型比較省油,汽油在油箱的流轉(zhuǎn)率低于普通燃油車,所以混動車型用高壓油箱較為合理。
關(guān)鍵點來了:
首先,常壓油箱與高壓油箱的區(qū)別,對消費者日常使用沒有任何影響;
其次,就目前的相關(guān)法規(guī),并沒有強制要求車企必須采用高壓油箱。
最后,至于長城舉報的“整車污染物排放不達標(biāo)”,僅在于部分情況下燃油蒸汽的外排,這點“污染物”是否真的不達標(biāo),我們不好判斷,讓相關(guān)部門來鑒定。
要知道,比亞迪DM-i系列車型之所以能獲得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比亞迪做到了“油電同價”。事實上,比亞迪并沒有諱言性價比是重要的競爭手段,如果消費者為了更高端的溢價享受,那么完全可以出門左轉(zhuǎn)去看看騰勢。
換句話說,正是得益于出色的成本把控,比亞迪可以做到如此高的性價比。但成本把控不代表降低品質(zhì)。事實上,比亞迪的技術(shù)儲備中,就有一項用“冷卻介質(zhì)冷卻燃油蒸汽,使其液化后掉落回燃油箱,從而避免燃油蒸汽造成的壓力升高”的專利。
也就是說,長城自以為拿到的這個“把柄”,其實根本不是個事,相反,長城在舉報聲明中措辭嚴(yán)厲,怪不得網(wǎng)友稱之為“別有用心”。
那么長城的“別有用心”從何而來呢?
![摩托車賽車手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動生成]()
壓力太大,長城急了
答案是——壓力。注意,這個壓力,不是油箱壓力,而是經(jīng)營壓力。
畢竟,當(dāng)初比亞迪DM-i剛推出時,長城自己的檸檬混動DHT,被認為是與DM-i同為新一代混動系統(tǒng),然而,事實證明,二者在市場的表現(xiàn),天壤之別。
憑借著DM-i等新能源車系的發(fā)力,比亞迪以186.35萬輛的數(shù)據(jù),成功拿下了去年國內(nèi)車市銷量冠軍。而長城汽車去年總銷量為106.17萬輛,同比下滑17.12%。
如果不算出口,那么長城汽車去年國內(nèi)銷量僅為88.96萬輛,同比下滑22.04%。
疲軟的市場表現(xiàn),甚至讓長城汽車下調(diào)了今年的銷量目標(biāo)至160萬輛。
然而,即便如此,長城今年仍然難以完成銷量目標(biāo)——其今年前四個月的總銷量約31.31萬輛,同比減少7.18%。
反觀比亞迪,今年前四個月累計銷量達到約76.24萬輛,同比增長94.3%。其中,以DM-i車系為主力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累計銷售38.84萬輛,同比增長104.85%。
可見,曾經(jīng)被認為是同級別的對手,如今長城已經(jīng)連比亞迪的“尾燈”都看不到了。
這,才是長城“急了”的根本原因。
寫在最后:
在長城舉報比亞迪事件發(fā)生后,就有人在分析這是否算是“惡性競爭”。
其實,在快評君看來,競爭,核心目的在于讓自己得利。實在不行退而求其次,哪怕自己不得利,能打壓對手,也是好的。
此番事件曝出后,對于常壓油箱的知識,業(yè)界來了次惡補,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根本就不算個事。相反的是,大家發(fā)現(xiàn),比亞迪確實有用新技術(shù)降低成本還能保證同樣品質(zhì)的能力。
最后說一嘴,長城舉報聲明公布的日子,是是比亞迪既定舉辦宋Pro DM-i冠軍版車型上市發(fā)布會的日期,比亞迪下午的發(fā)布會,長城上午發(fā)布舉報聲明,此舉從哪個方面來說,都不是一個有格局的中國品牌該做的事。
一個佐證,就是資本市場。該事件發(fā)生當(dāng)日收盤,長城汽車跌6.17%,比亞迪跌2.41%,跌幅是對手的三倍,長城此番出手能否得利,一看便知。
長城這算盤珠子,算是打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