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新能源汽車賣得越來越火,勢頭遠遠壓過了燃油車,但隨之而來的是不斷出現(xiàn)的新能源車起火事件。近期在滬杭高速又有一輛純電動車碰撞收費站設施后起火,讓電動車的起火安全問題再次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
至于發(fā)生事故的原因是駕駛員操作不當,還是車輛本身問題,暫時還不得而知。但是這次事故已經(jīng)引發(fā)了公眾對于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的熱議。從已有信息來看,這次車輛燃燒速度很快,留給駕乘人員的逃生時間很短。于是很多人不禁懷疑,新能源車經(jīng)過碰撞后為何這么容易起火?車輛起火后,車內(nèi)人員的逃生機會是否非常渺茫?
為何容易起火?
隨著新能源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起火事件確實越來越多,根據(jù)資料顯示,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共發(fā)生火災事故超600起,平均每日起火事故超7例。與2021年同期相比,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數(shù)量增加32%,高于交通工具起火事故8.8%的平均增幅。
新能源車的起火概率比起燃油車大幅度增加,主要是因為油箱和電池的原理不同。要知道,油箱是對外界封閉的系統(tǒng),只要油不外泄就不會起火。而電動汽車的電池不同,本身既有氧化劑又有可燃物質(zhì),只需要有足夠大的沖擊就有可能起火,并且一旦著火后果嚴重。
![]()
電池的燃燒速度快,主要跟動力電池的原理有關,在碰撞中,動力電池極易發(fā)生短路,短路瞬間會有火花產(chǎn)生,伴隨著大量的熱,很容易引起爆燃或者爆炸。而擠壓、撕裂等外界因素都可能導致電池內(nèi)部短路,因為鋰離子動力電池在受到碰撞擠壓后,發(fā)生了熱失控,之后還可能蔓延至其他電池,導致整個電池包起火。然而,一般車禍都會導致底盤電池部位受損變形嚴重,所以電池短路在所難免。
目前多數(shù)車企將電池設計在底板上,電池裝量較多,體積較大,雖然電動車會對電池設計專門的保護結(jié)構(gòu),但是撞車的意外性太大了,也有可能會傷及電池。
![]()
如何降低起火風險?
新能源車起火的時間極快,這是難以控制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做的是,如何更好地避免起火事故的發(fā)生。首先我們先來了解新能源車起火事故發(fā)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種情況,分別是為過充、使用過程中電池進水和碰撞。
![]()
其中,避免過充的方法并不難,目前大部分車企都有設置相應的電池電量冗余,那么大家在用車過程中可以避免將電量耗盡,這樣能夠有效地避免電池過充和過放。
而電池進水的情況多集中在下雨天,并且進水形式多樣,長時間浸泡和短時間涉水都有可能造成電池進水,造成內(nèi)部短路,進而引發(fā)著火。然而,汽車作為一款能夠遮風擋雨的交通工具,在雨水路段中穿行是不可避免之事,而我們能做的就是避免過長時間高位水淹車。
![]()
除此之外,電池的防水等級顯得尤為重要。通常,電池防水等級采用IPXX進行表示,比如IP67,那么6表示了固態(tài)防護等級,范圍是0-6,不同的數(shù)值表示能夠阻擋不同顆粒大小的灰塵。而后面的數(shù)值7則表示液態(tài)防護等級,范圍是0-8,數(shù)值越大,防護能力越強,對此,大家可以通過查詢車輛的說明書來了解電池防水等級。
可能你會問,防水等級最高不是可以到8級嗎,為什么純電動車的電池不推廣標準更高的IP68級別防護呢?其實,IP68級別是屬于軍工和商用級別,這種級別保護殼體首先在材料上要有更好的標注,同時,制造和安裝工藝也有更高的要求,相應的成本也就會增加很多。
![]()
汽車新能源化已經(jīng)是不可逆的趨勢,而任何新事物走向成熟,都需要一個過程。而我們在享受新能源車帶來更低用車成本和更好行駛質(zhì)感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接受新能源車的缺陷,所以車主們能做的只有安全駕駛,安全用車。
另外,車企也需要往更高的技術方向走,目前動力電池起火的場景比較多,如充電自燃、靜置自燃、泡水后自燃、碰撞后自燃等場景,車企可以考慮將上述場景作為一種代碼形式寫進電池或整車中,盡可能主動杜絕處于上述場景之中,減少極端事件的出現(xiàn),只有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可靠性,才能真正給大眾消費者帶來更安全、更智能的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