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車已經大不如前,成為了眾多人的共識。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這一塊,我想很多人都不得不用“開了掛一樣”來形容,畢竟無論是從技術方面,還是市場表現(xiàn)中,自主品牌無疑已經走在了合資品牌的前列,“彎道超車”似乎并不是夸張的說法。
![]()
這是很現(xiàn)實的一個話題,畢竟如今的自主品牌的確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就拿蒸蒸日上的比亞迪來說,哪家車企能夠單月銷量突破20萬輛,這簡直就是個令人瘋狂的數字,再來對比其他傳統(tǒng)車企巨頭的新能源銷量,在比亞迪面前都不夠看的,也不難怪大家都在說崇洋媚外不可取了,因為自主品牌顯然站起來了。
![]()
當然了,在自主品牌的暴擊之下,像大眾、豐田這樣的一線車企還能夠抵抗,可不少二三線品牌就明顯壓力山大了。最讓人感覺到退步的,當屬銷量的暴跌。以長安馬自達舉例,2023年1-5月份它的銷量為24784輛,同比暴跌53.47%,月平均銷量已經不足5000臺,而在巔峰時期,光是昂克賽拉一款車的月銷量就能超萬臺,可見腰斬得有多厲害。
![]()
再來說韓系車,一樣也越來越無人在意。就在前幾天,北京現(xiàn)代被爆出了出售兩家工廠的消息,而這一切的原因還是在于銷量不斷暴跌,產能大量閑置,自然也不用到這么多工廠。數據顯示,現(xiàn)代汽車2022年在華銷量為26萬輛,6年間銷量縮水了77%。2023年,北京現(xiàn)代1-5月累計銷量僅為10.3萬輛,而這家車企在2016年的銷量甚至達到了116萬輛,短短幾年的時間,韓系車就從天堂跌到了地獄。
![]()
除此之外,曾在國內稱霸的上汽通用也在不斷下滑。作為旗下?lián)碛醒┓鹛m、別克、凱迪拉克三大品牌的美系合資車企,它在今年1-5月份的累計銷量才33.3萬輛,同比下滑了11.1%,排在了汽車廠商中的第七名。而要知道的是,這還是三大品牌各種大降價才換來的成績,如果不是“以價換量”的話,上汽通用的表現(xiàn)只會更差。
![]()
不得不承認,很多二三線合資品牌確實到了非常危險的時刻,畢竟自從新能源汽車開始崛起后,也讓更多的人明白了汽車市場競爭的殘酷。比如說在今年3月份,國內車市就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降價,合資車型參與之多,合資品牌參與之廣都挺讓人咋舌的,但最后從銷量上來看,其實起到的作用也不算太大。
事實上,了解國內車市的或許都知道,“冰火兩重天”就是對如今整個汽車市場的最好詮釋。一方面,是以新能源為主的自主品牌正在迅速崛起,不僅打破了合資車長期霸榜的局面,同時市占率更是不斷飆升,與合資車對半分天下;另一方面,在電氣化轉型上慢半拍的傳統(tǒng)合資車企受到打擊,體量比較大的大車企或許還能堅持,但很多徘徊在邊緣的品牌就不行了,去年已經相繼有廣汽菲克、廣汽謳歌等合資車企退出國內車市,也就是說合資品牌歷經洗牌后,也不再那么堅挺了。
![]()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渾水摸魚”就更不得行,必須得有真材實料才能在市場中站穩(wěn)腳跟。更別提國內市場已經開始飽和,而這個時候的市場自然是容不下幾百家整車廠,所以現(xiàn)在無論是自主、合資還是外資車企都共同面臨市場考驗,向新能源轉型就是大勢所趨。盡管新能源還未到完全取代燃油車的地位,但作為汽車市場的風向標,只有率先在這個領域有著核心的競爭力,才不至于在最后被邊緣化,畢竟“弱肉強食”的道理大家也都懂,而沒有技術,沒有品牌,沒有口碑,沒有營銷策略的車企,倒下是無可避免的。
寫在最后
看到上面這些熟悉的品牌逐個走下坡路,我相信曾經的車主們內心也不是滋味。不過它們肯定也不會是最后一個,特別是隨著新能源競爭愈來越激烈之后,那些不具備實力的車企無疑會被拍死在沙灘上。而對于落寞的老牌汽車廠來說,展望未來,與時俱進才是發(fā)展的根本所在。誰將是是明日之星?誰又能起死回生?我想這個答案留給消費者和時間去佐證吧。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