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產業(yè)前進的,不單是購買需求的變化,作為車企,始終要把責任擺在第一位,不斷自省,方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而不是為了撈金,大面積的開展“餐飲式”造車。
雖然當今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走出了五年前那種“霧蒙蒙”看不到希望的困局,但看似成功的市場環(huán)境下,退市倒閉的造車新勢力更是多如牛毛,基礎沒打好,成為了其主要原因。
如果未來的汽車市場再迎來新的風口,將極有可能再出現這樣的現象,這對于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來說,是極其不利,且對市場有巨大損害的。
![]()
這就好比開個飯店,沒有大廚、沒有前臺、沒有服務員,全靠“抄”來經營,則可能會隨時跑路,最終還是消費者自己承擔一切后果,二手車一文不值、無處維修等問題全部要自己面對。如今的時代是典型的互聯網流量時代,無論哪個產品都是踩著節(jié)點大肆炒作,經不住深挖深究,一旦識破瞬間瓦解。
車企仍需優(yōu)化 現在還遠遠不夠
![]()
就目前來說,雖然一些新能源大廠在造車品質方面確實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但從整體來看,新能源車型的技術還并未完全成熟,目前,仍需面對充電慢、充電樁少、故障率高于燃油車、維修成本高等問題。并且往后看十年,隨著電池的不斷饋電,儲電量的逐漸降低,如何合理妥善的處理這些電池又不危害到環(huán)境,也是各家車企需要共同解決的大難題。
![]()
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清楚,選購新能源車除了有高額補貼外,哪怕車價貴一些,也可以靠時間來避開上漲的油價從而實現省錢的目的。但新能源的用車成本不單單體現在這些方面,比如保險,新能源車的保費則要全面高于燃油車,有甚者甚至高出一倍還多。不僅如此,新能源車的保值率很低,二手市場的新能源車很便宜,不像燃油車能賣個好價錢,新能源車主將車子折舊后根本賺不到多少錢。保費高、保值率差,其實也從側面上反映了,新能源車型還為完全成熟,未來的道路仍任重而道遠。
消費者按需購買 不要盲目跟風
![]()
車企仍需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達到燃油車的技術成熟度,那么對于想要選車消費者來說,則更需要理性對待,不要盲目“做貢獻”。眾所周知,電動車在開了一段時間后,續(xù)航能力會變差,這種情況在北方城市則更加明顯,如果車主每天的行駛路程較遠,則要面對兩天可能就要充一次電的窘境,此外,一旦有突發(fā)情況需要馬上驅車前往,新能源車在電量不足的情況下,則完全不能應對這樣的情況,即便充電,也要等上至少半個小時,非常耽誤事。
![]()
所以說,電動車可以選,但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如果只是平時代步,且每日往返的路程不是很長的話,在一些大型城市,這無疑是個明智的選擇,一方面省錢、另一方面也不用經常充電,單從代步的角度,是沒問題的。可如果身處北方的三四五線城市,在4S店鋪排不完善、充電樁少等實際問題下,選購新能源車型就要慎重一些,畢竟在這些城市,車流量不是很大,燃油車的油耗也會比一二線城市好得多,選購新能源車型,則可以變成“備選”選項。
![]()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不能因為它的優(yōu)點對它的缺點忽略不計,也不能因為它的缺點去否定它的優(yōu)勢。對于近期頻繁出現的新能源事故問題,且大多都是高端車型來說,新能源要走的路仍然很長,車企要做的,不單單是為了銷量和市場占有率,更應該將企業(yè)的責任、客戶的生命財產安全懸于心頭,對于客戶來說,不要只看到了新能源車型炫酷的外形、花哨的配置這些外在的東西,每一個行駛在路上的駕駛人,背后都背負著一個家庭,選車首要考慮質量,不盲目跟風,才能使得萬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