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時代,由于各種各樣的歷史原因,國內形成了以長春、十堰、重慶、廣州、上海、北京、保定、杭州等為代表的汽車重鎮(zhèn)。
伴隨著汽車“新四化”加速推進,再加上國家“雙碳”目標的大戰(zhàn)略引領,新能源汽車的浪潮席卷中華大地。直觀表現在上述燃油時代汽車格局正在發(fā)生變化,一大批“新能源汽車之都”悄然成型。
由于占據產業(yè)和人才優(yōu)勢,江浙滬、粵港澳大灣區(qū)和北京匯集了一大批智能網聯、芯片以及無人駕駛企業(yè),并且各自擁有在市場上占據話語權的強勢新能源汽車品牌。在新能源全產業(yè)鏈的布局上,這三地明顯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除此之外,被稱為“最牛風投城市”的合肥走出了一條“逆襲”之路,其不僅成功投資蔚來,還投資動力電池企業(yè)、電池管理系統(BMS)企業(yè)、新能源電機企業(yè),更是引來了比亞迪這艘“巨輪”,打造出不遜色于以上三地的新能源全產業(yè)鏈。
![]()
值得一提的是,繼合肥之后,近期另一中部省份河南豪擲百余億,組建了新能源國家隊,加入這場新能源“爭奪戰(zhàn)”,讓本就有點刺鼻的煙硝味兒再度彌漫開來。
撬動千億市場?
據多家行業(yè)頭部媒體報道,注冊資本30億元的河南省汽車產業(yè)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于近期成立,股權穿透后可以發(fā)現,其國資背景顯露無疑。
還有不少媒體做了進一步披露,其實在河南省汽車產業(yè)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之前,中原豫資投資控股集團集團總經理繆文全曾在某發(fā)布會上提出要設立150億元新能源汽車基金,整合河南汽車行業(yè)產能,組建河南省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專業(yè)投資運營公司,推動新能源汽車領域重大項目招商落地。
![]()
30個億的注冊資金對于重資產模式的新能源汽車來說或許算不上什么,但有了15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基金,加一起還是能做一些事情。
如果沒記錯的話,河南在之前已經釋放了其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2025年“小目標”。直觀來看,屆時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要突破150萬輛、占全省汽車產量的比例超過40%,努力建成3000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集群,力爭推動全省汽車整車產值達到5000億元、零部件及配套產值達到5000億元、銷售及增值服務營業(yè)收入達到5000億元。
百余億資金砸進去,能否做到上述千億級數據的杠桿級變現?復制合肥當年的風投奇跡?只能說這個投資膽量很讓人佩服,況且時間還有三年,一切皆有可能。
河南亟待發(fā)力?
或許有人會說,上面那個小目標一點也不小,這個舉措怎么看都透露著一股緊迫感。
其實也可以理解,因為燃油車時代的河南,手里起的牌不算少,整個汽車年產值也做到了兩千個億級別,但從含金量這個維度來看,很難談得上優(yōu)秀。
除了宇通在商用車市場有一定的話語權之外,基本上沒有孵化出屬于自己的本土強勢乘用車企,唯一一個寄予希望的海馬汽車如今戰(zhàn)略方向已經放在了海南,而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東風日產鄭州工廠、奇瑞汽車開封基地目前還是生產工廠的角色,鄭州日產也只是聚焦在體量十分小的皮卡領域,成氣候的基本沒有。
![]()
但不可否認的是,河南這些年積累的產業(yè)鏈倒是實實在在的。從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車、配套設備,河南扎扎實實地形成了汽車全產業(yè)鏈,這在全國并不多見。再加上河南地處中原,交通四通八達,城市集群密集,這也是大多數省份無法比擬的。
另外,還有一個河南最大的市場優(yōu)勢,這在全國也是獨一份。參考權威部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2年3月底,河南省汽車保有量2133萬9098輛,占全國3.07億汽車保有量的7%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66萬7255輛,占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7.5%左右。以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河南9940萬人口數據計算,相當于每5個河南人擁有一輛車。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3月中旬,鄭州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17.8萬輛,鄭州、濮陽、洛陽等多個河南城市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已超過30%,高于全國20%的平均水平。
![]()
也就是說,河南要汽車底子有底子,要市場有市場,并且資本也籌劃好了,眼下缺的是孵化出幾家有知名度的新能源乘用車企。因此,河南絕對不能再走燃油時代的老路,在新能源這條新賽道上要一改曾經大而不強的現狀,走出一條嶄新的路。
資本強勢賦能?
河南組建的新能源國家隊會是怎樣的運作模式?想必這是很多吃瓜群眾關心的。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該公司經營范圍后發(fā)現,其主要以投資、資產管理為主,并不包含整車制造,有點類似于當下新能源車企背后的諸多投資機構或企業(yè)。
咱們理性地看待這件事情。首先必須承認造車很燒錢,現實情況絕大多數車企也都缺錢,所以錢能解決很多燃眉之急。但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僅僅有錢是萬萬不夠的,因為錢堆不出來強大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以當下國家隊進場新能源為例,擺在我們眼前的有紅旗汽車、嵐圖汽車、極狐ARCFOX、廣汽埃安、上汽智己、長安深藍、阿維塔等等。這些國家隊和河南省汽車產業(yè)投資集團又有所不同,他們都有相當深厚的造車經驗,并非只是國家隊往內部注入資本那么簡單。
![]()
所以,對于河南省汽車產業(yè)投資集團來說,資金這一方面是沒啥問題,但如何盤活手中現有的資源,孵化出有競爭力的車企,又或者引入國內有知名度的車企,打造出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這才是重中之重。
還有一點也值得一提,那就是新能源研發(fā)和制造需要大量的高精尖人才做支撐。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樣,江浙滬、粵港澳大灣區(qū)和北京為何能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新三極,和當地的人才密切相關。而對于河南來說,雖然高校數量不少,但211院校僅有一所鄭州大學,這也是其在人才層面的劣勢。
![]()
【結語】無論如何,河南展現出了在新能源領域的戰(zhàn)略、眼光和魄力,并且眼下正在一步步的落地,無論是內部百余億投資整合,還是外部牽手寧德和比亞迪,都能看出這個中部大省逐鹿新能源汽車的決心。誠然,探索未知的道路注定充滿艱辛、風險和挑戰(zhàn),我們還是期待能夠完成2025年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