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首位F1正式車手周冠宇在F1英國大獎賽中發(fā)生嚴重車禍,牽扯了不少車迷的心。據(jù)現(xiàn)場顯示,周冠宇的賽車被頂撞后直接飛起、翻滾,并在車輛倒扣的情況下滑行了很長的距離,直至撞擊圍欄后才停下。
但好在,中國車手周冠宇及時在微博中表示自己無礙,讓眾人提著的心算是放了下來。不過有不少網(wǎng)友注意到,除了報平安外,周冠宇在微博中提到了“Halo”,并表示是它“救了我”,由此,與Halo系統(tǒng)相關(guān)的話題,又引發(fā)人們的好奇,這個長得像“人字拖”一般的Halo系統(tǒng)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小時候有在CCTV5頻道看過F1賽事的車迷,在看到如今的F1賽車時,腦海中大概會有這么一個疑惑,好端端的座艙為啥要加一個類似“人字拖”的裝置,不僅不美觀,而且從車手的第一視角來看,也存在阻擋前方視野的小弊端。
其實說到底,F(xiàn)1這項集合了全球最頂尖造車技術(shù)的汽車賽事,除了在不斷追求人類的速度極限外,同樣對車輛安全裝置的研究有著杰出的貢獻。而Halo系統(tǒng)的誕生,便是因為在2014年F1日本大獎賽期間,年僅24歲的法國車手比安奇因遭受嚴重的撞車事故,導(dǎo)致腦部受到重創(chuàng)最終不治身亡,這起事故立刻引起了FIA(國際汽聯(lián))對于F1車型頭部保護裝置的重視,因此在2015年Halo系統(tǒng)正式誕生。
整個Halo系統(tǒng)的重量大約為7千克,成本在1.2萬歐元左右,其在全球頂尖材料科學(xué)的加持下,小小的身軀最高能承受高達12噸的沖擊力,是F1全車最為堅固的地方。而在之后的數(shù)次撞擊事故中,“人字拖”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拯救了多位F1車手的賽車生涯甚至是生命安全。
當然了,作為地球上最為安全的賽車,F(xiàn)1賽車上遠不止Halo這一項黑科技。首先是油箱部分,雖說有部分車迷的惡趣味是喜歡看到車手們發(fā)生碰撞,從而進一步提升比賽的精彩程度,但眾所周知追求極致輕量化的F1賽車,它們的裝甲并沒有普通家用車來得厚實,因此F1賽車都被要求使用柔性油箱,它采用了與坦克裝甲同款的凱夫拉材料,雙面涂有防火層,能夠盡可能避免車輛發(fā)生巨大撞擊后油箱泄漏,從而避免爆炸發(fā)生。
其次就是HANS裝置(頭頸部支撐裝置),它能借助外力把車手頭部進行固定,從而起到保護作用,免受慣性導(dǎo)致的撞擊傷害。再者就是F1整車除發(fā)動機、變速箱外最為貴重的一項配置——碳纖維單體殼,它可以承受相當于雙層巴士重量的沖擊力,防止任何尖銳物體穿透車殼,進而傷害到車手們。
除了車身安全裝置外,F(xiàn)1組委會還要求各家車隊為車手們提供頂級的防火賽車服,根據(jù)官方的測試標準,賽車服必須在800°C大火中堅持20秒完好無損。事實證明,F(xiàn)1組委會是有先見之明的,在2020年巴林大獎賽上,哈斯車隊的車手格羅斯讓,因車輛失控撞向場邊護欄導(dǎo)致爆炸的發(fā)生,而他本人也因穿著防火賽車服從大火中自行出逃,進而避免了悲劇的發(fā)生。
毫無疑問,像周冠宇經(jīng)歷的這般程度的車禍如果沒有這些黑科技裝置的保護,很有可能會導(dǎo)致悲劇的發(fā)生,但換個角度想,這些黑科技誕生的背后,也代表著不止一位車手經(jīng)歷過這樣的生死時刻。
寫在最后
總而言之,小編作為一個常關(guān)注F1賽事的車迷,對于外界評價F1賽車是地表最快的車子,我認為是不太準確的,一方面F1的極速(賽道記錄)并沒有超過400km/h,遠不如布加迪、柯尼塞格等品牌的超跑;另一方面,F(xiàn)1更多追求的是人類對于一輛車最極致的追求,并且這個追求是多方面的,操控、安全、高效、速度等等。如果你恰好因為周冠宇的這次事故,對F1起了興趣,那不妨多關(guān)注關(guān)注這項賽事吧,而且圍場里發(fā)生的事情可比單純的跑圈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