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何小鵬發(fā)布了一條小鵬 P5 CNGP(City-NGP)的測試視頻,不出意外的是測試仍然是在廣州本地,但是不一樣的是,這次的主駕是小鵬汽車的董事長兼 CEO 何小鵬,副駕駛是小鵬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副總裁吳新宙。
2021 年 10 月,我們在廣州體驗了基于 P5 實現的城市 NGP 能力,在 2022 年初的財報電話會議中,何小鵬也透露:「 XPILOT 3.5 的核心功能城市 NGP 的研發(fā)進展順利,在獲得相關主管部門的審批后,計劃于今年二季度末在首批城市推出城市 NGP。」
時隔半年,雖然我們沒有實際體驗到最新版本的 CNGP,但我們很驚喜地在視頻中看到何小鵬毫不吝嗇地對優(yōu)點進行了表揚,也毫無保留地說出了當前的缺點,結合吳新宙的回應,我們也窺探到當前 CNGP 的大概水平。
測試數據概覽
本次測試的車型為小鵬 P5 頂配版,硬件參數如下:
8 顆 ADAS 感知攝像頭
4 顆環(huán)視攝像頭
5 顆毫米波雷達
2 顆覽沃激光雷達
30 TOPS 英偉達 Xavier 芯片
測試路線包含:
1 個 180° 掉頭彎
1 段高德地圖紅色擁堵路段
3 個右轉
2 個無保護左轉
全長 17 km
總用時 49 分鐘
我們對 CNGP 應該有一個怎么樣的預期?
剛上車何小鵬就表示:「我的期望是很高的,希望能夠達到一個中等司機的表現?!雇瑫r也直言:「像老司機是不可能的。」
隨后吳新宙也明確了,城市 NGP 剛發(fā)布的時候,適用的場景更多是城市的主干道、次干道。
但也表示:「城市 NGP 每天都會迭代很多版,所以進階會比人類快很多?!?/p>
而何小鵬也回懟了吳新宙表示:「我覺得大部分中國的駕駛員都比較聰明,我們 Machine 想追趕這些比較強的司機,我覺得還有很多很多年?!?/p>
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小鵬的城市 NGP 雖然可以做到城市路況百公里 1 次接管,但是在體驗上距離老司機仍然有很多年的差距。
CNGP 在哪些場景下的表現能令何小鵬滿意?
180° 掉頭
剛從小鵬總部出來就是一個 180° 的 U 型彎道,很多司機甚至無法一把完成掉頭,但是在掉頭過程中路口有混行兩輪車的環(huán)境下,P5 仍然一把完成。
城市擁堵路段
跟隨公交車通過一個紅綠燈路口后,車輛進入了擁堵路段,從車機的導航顯示中也可以看出,行進的路段已經顯示為紅色。
吳新宙表示:「在低速跟車的時候,不想變道的時候做得還 OK,橫向做得比 LCC 要厲害很多,因為加入了很多橫向挪移的能力?!?/p>
面對右側壓線行駛的車輛,系統會進行輕微的繞行,這點也得到了何小鵬的好評。
經過這段蠕行擁堵環(huán)境后,何小鵬對 CNGP 的評價是:「在非常擁堵的環(huán)節(jié)我覺得很舒服?!?/p>
同時還表示:「城市堵車的時候這個功能的是最舒服?!?/p>
極端場景能力
極端場景同時小鵬 P5 面對的難題之一,對此吳新宙表示:「得益于小鵬比較早的全棧自研,同時做了比較好的數據閉環(huán),攝像頭的感知能力還是比較強的,而且加入了激光雷達之后,在雨天的場景也會有更好的表現?!?/p>
吳新宙還透露,激光雷達需要額外解決的兩個場景,一個是在大雨天地面濺起水花時,系統需要識別這是不是一個永久障礙物,同時在面對地面揚塵的環(huán)境,小鵬也對激光雷達的算法做了大量的優(yōu)化,不會影響到功能的正常工作。
此外,在吳新宙看來城市場景,激光雷達十分關鍵,一方面是對交通參與者的識別和跟蹤,純靠視覺加毫米波雷達有一定挑戰(zhàn);另一方面,在面對城市道路中各種各樣的靜態(tài)障礙物,激光雷達可以無壓力識別。
隨后,吳新宙還透露,小鵬正在監(jiān)測躺著的人、半蹲的人、坐輪椅的人,而這類型的感知都會通過激光雷達去做判斷,不過受限于感知能力和僅有的 30T 的算力,還無法對路面的坑洞進行監(jiān)測,但是在算力更高、感知更強的小鵬 G9 上這些都會識別。
不規(guī)范區(qū)域內的形式
在城市場景中,我們會碰到大量不規(guī)矩甚至騎著線開的司機,在面對這種場景,小鵬有一個全新的邏輯。
首先,系統會根據激光雷達監(jiān)測到的障礙物行成一個可達空間,第二個是車道線,第三個是旁車的車流壁,也就是旁車的行駛軌跡,系統會根據優(yōu)先級判斷哪個對車輛行駛軌跡的影響最大。
在完成一個無保護左轉后,吳新宙還表示:「在左拐的時候,我們是完全不按車道線走的,更多是按照旁車的軌跡行駛?!?/strong>
CNGP 在哪些場景下還有待提升?
避讓車輛后的響應速度
在避讓車輛時,系統雖然做到輕微的點剎,但是當前車駛離后,CNGP 系統的反應速度慢了約 200 毫米。
雖然這種表現在自動駕駛行業(yè)已經習以為常,但是何小鵬則直言:「不夠 Smart?!?/p>
對此吳新宙表示:「我們在縱向控制上會做一些優(yōu)化?!?/p>
遇到大車的避讓邏輯
在變道時如果遇到目標車道有大車,系統的處理會十分謹慎,甚至整車剎停避讓。
用何小鵬的評價來說就是:「在遇到大車的時候我感覺他的智商會下降一代。」
側面來車的減速邏輯
在測試過程中,出現了 2 次右側后方來車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車輛會進行較大減速度的制動。
何小鵬表示:「這個事兒邏輯就是側面(來車)的時候,不應該把車剎到底。因為他就算撞你也沒辦法了?!?/p>
隨后吳新宙回應:「我們在最新版已經給(處理了)?!?/p>
CNGP 在哪些場景下無法工作?
極度擁堵下的變道
第一個場景就是極度擁堵環(huán)境下的變道,吳新宙坦言:「在擁堵場景下,最難的就是變道,然后旁邊的車也不一定會給你留空間,所以這還是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p>
雖然我們在去年 1024 科技日的體驗環(huán)節(jié),感受過了小鵬 P5 的極限變道能力,在極端擁堵的環(huán)境下,系統會盡量偏向目標車道行駛,以給后方車輛一定的壓迫感,試圖在擁堵環(huán)境下完成變道。
但是實際的體驗上,作為駕駛員感受是驚心動魄的,后續(xù)小鵬汽車也表示,在演示的版本中,系統的策略會激進一些。
在正式推送的版本中,如果遇到這種路況,系統會主動提醒駕駛員,請求接管。
吳新宙也透露,會引入一個低速跟隨模式,在速度特別擁擠的時候,會把變道通過提示交給駕駛員來完成。
實線環(huán)境下遇到前方故障車輛
在測試中吳新宙表示,在實線車道下,如果遇到前方故障車輛,車輛并不會進行壓實線變道繞行,如果是在虛線的環(huán)境下,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繞行能力,但是如果是實線一定就不動了,會交給駕駛員來判斷。
在后續(xù)的測試中剛好碰到了一輛蠕行的出租車,系統做出的反應是低速跟隨,吳新宙表示:「前車有點在動,有沒有雙閃(就很難處理),如果是完全靜止的車輛,我們回去繞它?!?/p>
顯然在這種場景下,車輛的操作會和正常的人類司機有比較大的差異。
隨后,何小鵬還打趣道:「旁邊的的士在看我們,他看我們就是因為我們開得太菜了?!?/p>
寫在最后
最后整個行程耗時 49 分鐘,行駛里程 17 km,全程 1 次接管。
這個視頻最大的亮點并不是小鵬 CNGP 的表現到底有多好,而是作為小鵬汽車 CEO 的何小鵬和負責自動駕駛的吳新宙毫無保留地輸出了 CNGP 的優(yōu)點缺點以及能力邊界。
在智能駕駛技術的傳播中,我們將長期面臨 L2 到 L4 過程中的大量長尾場景不可用或體驗不佳,正視這些缺點并保持信息的透明,就像輔助駕駛的可視化界面一樣重要。
當兩位直接決策者心中清楚這套輔助駕駛優(yōu)缺點時,相比別的車企小鵬已經贏了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