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中,寶馬作為豪華品牌,其在產品質量方面應該不會讓人擔心,但如今血淋淋的現(xiàn)實卻將這個“刻板印象”徹底打破。
近日,車質網(wǎng)5月投訴榜單火熱出爐,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寶馬品牌的多款車型,在投訴榜單中集體暴雷。
![]()
其中華晨寶馬X3,僅5月份的投訴量就高達1493件,比某些車型一年的投訴量還多。
![]()
相關投訴中,燒機油、產品減配兩大問題尤為突出。而這些問題的形成,除了客觀因素外,消費者的主觀情緒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不滿情緒的堆積與爆發(fā)
首先是燒機油問題,自3月份起開始投訴激增,網(wǎng)友推測的原因——是B48系列發(fā)動機的設計問題。但官方并未正面回應這些投訴及言論,且對該問題采取“多加機油”的冷處理。
![]()
值得注意的是,關于寶馬燒機油的輿情自2021年年底就已出現(xiàn),而時至今日相關車主的維權已演變?yōu)橐粓隼彂?zhàn)。在近半年的時間內,相關訴求遲遲得不到回應,使得消費者的不滿情緒在逐漸堆積。
![]()
在負面情緒的引導下,其他的問題也變得格外刺眼了,例如車機減配問題。
在車質網(wǎng)相關車型的投訴記錄中,車機減配、虛假宣傳問題在4月份就已出現(xiàn),如今已取代了燒機油問題,成為了主要的輿論輸出口。但車機減配問題的集中爆發(fā),有其偶然性。
![]()
近期例如保時捷方向盤減配、寶馬氣囊傳感器減配等類似的“黑天鵝”事件,在各大平臺得到了大范圍傳播,難免會刺激到相關車主早已敏感的神經。
而在一連串偶發(fā)事件的催化下,之前堆積的不滿情緒被瞬間點燃,車機減配便成為了一個情緒宣泄口,例如車質網(wǎng)關于寶馬X3的投訴中,出現(xiàn)了套模板的話術。
![]()
雖然目前寶馬投訴事件早已脫離理性,但歸根結底這場維權拉鋸與寶馬官方“店大欺客”的行徑脫不開干系。而相關車主大部分作為普通群眾,缺乏有效手段進行反制,這場集體投訴也算是他們?yōu)閿?shù)不多的發(fā)聲渠道了。
新能源產品勢微
可能有朋友會問:既然寶馬的油車不靠譜了,那寶馬的新能源車有沒有問題呢?例如新i3,寶馬iX等產品。
![]()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有一個事實我們不能忽略:新能源市場中,寶馬的存在感是很低的。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寶馬的國內新能源銷量為4.8萬輛,而比亞迪2021年的新能源銷量為58.4萬輛。
較低的市場存量,讓大家根本難以關注到寶馬新能源車型的質量問題。例如本次上榜的寶馬5系新能源,主要的投訴原因還是被車機減配問題所波及,硬件故障的投訴很少。
![]()
但沒有問題也許就是最大的問題,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如果一個產品在市場中都沒有銷量了,談論其質量高低還有意義么?
而目前寶馬在新能源領域最大的敵人,恰恰就是它自己,例如目前關于寶馬新能源產品的“油改電”問題。
![]()
就平臺架構而言,寶馬現(xiàn)款的新能源車型例如新i3、5系新能源、iX3等車型,均由CLAR(轎車)與UKL2(SUV)兩大平臺發(fā)展而來。兩大平臺分別發(fā)布于2013年和2014年,本質上就是為了寶馬燃油車的技術整合服務的。
![]()
盡管在2021年,寶馬對兩大平臺進行了電氣化改造,并在設計時也考慮到了電機與電池的布置,與前些年簡單粗暴的“油改電”產品還是有本質的區(qū)別的,但寶馬仍未放棄對燃油車型的堅持。
![]()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寶馬的新能源產品,并不是那么純粹。例如我們在新i3的后排中央,依舊可以見到一個高聳的凸起,是很難想象這是一款2022年的純電產品。
![]()
而據(jù)相關消息稱,寶馬全新的純電平臺有望在2025年發(fā)布。要是這一消息成真,那輪到寶馬純正的新能源車型登場時,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結語:投訴暴雷,這對于寶馬產品的品牌口碑已造成了實質性的損害。目前寶馬投訴事件還在不斷發(fā)酵,后續(xù)的發(fā)展有待我們進一步觀察。
而在國內欣欣向榮的新能源市場中,寶馬等傳統(tǒng)合資品牌早已失去了話語權。隨著未來新能源汽車的高端化發(fā)展,如果只能固守燃油車的基本盤,寶馬未來在豪華市場中的前景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