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是,實線壓線要扣分,但怎么才算壓實線?這個問題你肯定不假思索的就回答:那當然是車輪壓線就算壓線了啊,這問題還有討論的必要?按照常理,就這么個常識問題,確實沒必要費筆墨寫篇文章。
![]()
但既然我決定寫這篇了,那就一定意味著,這事兒跟大家想的不一樣。在大家一頭霧水的時候,我問問大家,你們知道什么叫“耳朵壓線”嗎?
這件事來自一檔廣東某地市的交通普法宣傳節(jié)目中,一位交警在鏡頭面前攔下了一輛白色小車,向車主介紹稱該車已經(jīng)壓到左側(cè)實現(xiàn)(當時該車走在最左側(cè)車道上)。
![]()
但節(jié)目畫面中顯示的卻是,這輛車車輪并沒有壓線,按理來說是不存在壓實線這一說的。但現(xiàn)場交警卻對車主表示,你這是“耳朵壓線”了,也要按照壓線的標準來處罰。車主一聽就急了,和交警爭吵起來。
![]()
在兩人爭吵中我們也獲知了“耳朵壓線”的含義。耳朵壓線,指的是后視鏡超越了路邊白色實線,該交警的依據(jù)是,在車輛出廠登記以及年檢登記時,車輛實際寬度算的不是兩邊車輪間的輪距,而是車身兩邊后視鏡的總長度,因此耳朵壓線,也算壓線。
我們查閱了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交通法相關(guān)條例明確指出,車輛越過實線即為壓線。在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慣用思維中,壓線這個動作的主體,必然是輪胎。因為車輛和地面接觸的唯一零部件只有輪胎,只有車輪壓線才算壓線。一直以來,這條規(guī)定也都是這么執(zhí)行的。
![]()
但如果按照車管所方面對車身寬度的定義,那么車體寬度確實應(yīng)該算上后視鏡。如果硬要上綱上線的話,因為后視鏡內(nèi)的范圍也算車體寬度的一部分,所以耳朵壓線,理論上也確實算壓線。但問題是,好像從來沒有這么執(zhí)法的·····
![]()
那么在你看來,這種“耳朵壓線”到底算不算壓線?你認為壓線的定義到底應(yīng)該是怎樣的?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