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電動轉向柱“減配門”事件發(fā)酵到現在為止,時間已經超過了半個月,長達20多天。而保時捷官方的態(tài)度,從最開始的置若罔聞,到敷衍了事的賠付一張2300元代金券,再到昨晚(5月18日),保時捷再度發(fā)布了關于轉向柱電動調節(jié)功能問題的最新解決方案,整個過程既漫長又拖沓,讓人感覺到十分的不痛快。
![]()
保時捷中國在方案中稱,對于此前承諾過配備電動轉向柱的車型,保時捷將免費恢復其相關功能,也就是免費恢復其電動轉向柱配件,時間上將于今年三季度開始分批啟動,對于沒有恢復相關功能的用戶,保時捷將為其提供一定金額的補償,同時,針對所有在此次事件中受到影響的車型,保時捷會為其提供整車為期一年的延長保修服務。
![]()
聽完這個消息,您有什么感覺?小編的感受是,它道歉了,又好像沒道歉;它認錯了,又好像沒認錯;它說免費恢復、相應賠付,但好像仍在向我們打太極拳。
讓我們再看一遍保時捷的最新解決方案:第一,承諾恢復電動轉向柱——這不是應該的嗎?要不是保時捷無端減配,用戶的車型會缺失電動轉向柱嗎?第二,為沒有恢復電動轉向柱的用戶提供金額補償,具體為1.38萬元的代金券——保時捷這是跟代金券過不去了嗎?選裝電動轉向柱時要花3萬多元,官方賠付僅1.38萬元還是代金券,是在變相強制消費嗎?
![]()
而保時捷之所以給出了現在這份解決方案,還是在經歷了各大車評人的輿論施壓,甚至是官媒的點名批評后,才不情不愿交出的答復。說到這里,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保時捷“電動轉向柱減配門”整件事情發(fā)生的始末:
4月初,發(fā)現車型電動轉向柱缺失的保時捷車主在網上發(fā)聲,帶動陸陸續(xù)續(xù)更多的車主發(fā)現自家車型被無端減配,車主們線下維權無果,迫于無奈一同在網絡上進行聲討。
4月27日,保時捷線上直播新車發(fā)布,不料直播間被一眾維權車主刷屏。
4月30日,保時捷第一次針對此事作出回應,但發(fā)布的官方聲明里凈是以疫情為由為自己辯護的言語,并且絲毫沒有提到如何補償遭受損失的保時捷車主們。
![]()
5月初,不滿意官方回應的保時捷車主們請求車評人為其發(fā)聲,隨著一些網絡公信力較強的車評人加入到維權隊伍中,有關保時捷電動轉向柱減配門事件的輿論迅速發(fā)酵,群眾對于保時捷的雙標行為、荒誕的2300元代金券的不滿與憤怒被一舉點燃,直接將“保時捷減配事件”的詞條送上了熱搜。
5月14日,人民網點名批評保時捷對于減配門事件的回應是“糊弄了事,沒有恥感”,并明確指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對于保時捷缺乏誠意的道歉,連人民網官媒都看不下去了,怒評道“不尊重消費者的企業(yè),終將會為自己的傲慢買單”。
![]()
而在此之后,高傲的保時捷終于有所“妥協(xié)”,發(fā)布了其第二封公開道歉信如文章開頭所示,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即使相對于此前發(fā)布的“2300元代金券”賠付方案,這次的補償金額翻了六倍,但這樣千辛萬苦、千錘萬擊得來的結果,也并沒有達到滿分。況且如果沒有此次聲勢浩蕩的討伐,你看保時捷會理我們嗎?
其實事情到現在為止,保時捷都沒有公開向中國消費者說一聲“對不起”,因為小編仍未在保時捷的官網、官方微博、官方公眾號等地方,看到它將事件公告主動掛出來,而是以私發(fā)郵件給車主的方式,低調處理此事,或許是本次“減配門”與我們窮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