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財年更艱難
作者 | 甄 瑤 楊玉科
編輯 | 李國政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連續(xù)3天,日系三強——豐田汽車、日產汽車和本田汽車分別發(fā)布2021財報。數(shù)據表明,豐田汽車最賺錢;日產汽車扭虧為盈;本田汽車汽車業(yè)務增長放緩,摩托車業(yè)務搶跑。
盡管受疫情持續(xù)蔓延、芯片供應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外部因素影響,給2021財年經營環(huán)境帶來不少困擾,并直接影響產銷量。但得益于成本削減、效率提升、側重高利潤車型,以及在中國市場的良好表現(xiàn),日系三強凈利潤均得到大幅提升。
其中,豐田汽車依舊是最賺錢的制造商,其營業(yè)額、營業(yè)利潤和凈利潤均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得益于第四季度的強勁表現(xiàn),本田汽車2021財年營業(yè)利潤增長3成。日產汽車則在連續(xù)3個財年虧損后,迎來首次盈利。
對于2022財年預期,日系三強均表示,因受芯片供應短缺、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漲、烏克蘭危機,以及疫情管控導致零部件供應受影響,日子會更艱難。
01.
日產:來之不易的2.9%
雖無法比擬豐田汽車的吸金能力,但日產汽車仍然克服了疫情和半導體危機影響,實現(xiàn)3年來首次盈利。
數(shù)據顯示,2021財年,日產汽車實現(xiàn)合并凈收入8.42萬億日元,經營利潤2473億日元,經營利潤率為2.9%,凈收益為2155億日元。
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日產汽車業(yè)績一度下滑,出現(xiàn)了史上最大運營虧損。2019年10月,以內田誠(Makoto Uchida)和古普塔(Ashwani Gupta)為首的新管理層臨危授命,帶領日產汽車進行新的變革。
2020年5月28日,日產汽車發(fā)布Nissan NEXT企業(yè)轉型計劃,目標是到2023財年,實現(xiàn)可持續(xù)增長、穩(wěn)定財務狀況和提升盈利能力。具體數(shù)字是,年銷售汽車500萬輛、全球市場份額達到6%,核心經營利潤提高至5%。
通過夯實業(yè)務基礎、提升銷售質量、推出新車型等舉措,日產汽車推進Nissan NEXT企業(yè)轉型計劃。加上持續(xù)的精細財務管理和對固定成本的嚴密控制,其2021財年盈利能力同比顯著提升。
同時,受益于美國市場的有利條件,以及全球銷售質量的不斷改善,日產汽車主力新車型單車凈收入顯著增長,極大提升了盈利能力。
如今,Nissan NEXT 4年企業(yè)轉型計劃時間正好過半,日產汽車扭虧為贏,標志轉型計劃取得階段性成功。
2年前(2020年),內田誠賭上其身家性命,以示扭轉局面的決心。他說,如果不能兌現(xiàn)承諾,股東可以解雇他。
如今,日產汽車似乎走出了至暗時刻。但內田誠卻表示,恢復盈利只是完成了一半的承諾。“我們終于站在起跑線上?!彼f,“現(xiàn)在是時候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讓公司成長了?!?/p>
綜合概括,2年來,Nissan NEXT企業(yè)轉型計劃在以下領域取得進展。
其一,“合理化”舉措強化企業(yè)的敏捷性,提升可持續(xù)盈利能力。
其中包含——全球產能精簡20%;全球產品線合理優(yōu)化15%,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更具競爭力車型上;全球管理架構簡化為四大核心市場,形成更精簡、快速響應的組織架構等。
其二,“優(yōu)先與重點”提升經營質量,推動創(chuàng)新。
一方面,在核心產品和技術驅動下,日產汽車為在核心市場(美國、日本、中國和歐洲)的長期增長,建立可持續(xù)發(fā)展基礎。
另一方面,在18個月內推出12款新車型。其中,Ariya為日產技術創(chuàng)新與電動車發(fā)展開啟了新篇章。
同時,提升經營質量,單車凈收入提高18%,助推日產汽車2021財年實現(xiàn)2.9%的經營利潤率。
02.
豐田:最賺錢
豐田汽車依舊是世界最強大汽車制造商。在銷售額、營業(yè)收入和凈利潤方面,它再次問鼎日系三強榜首。
2021財年,豐田汽車銷售額為30.38萬億日元(約合1.62萬億元),同比增長15%。營業(yè)利潤為2.99萬億日元(約合1546億元),同比增長36%。純利潤為2.85萬億日元(約合1471億元),同比增長27%。
就純利潤這一數(shù)字而言,豐田汽車不僅超過通用汽車2021財年的100億美元(約合679.16億元),并遙遙領先大眾汽車集團同期154億歐元(約合1075億元)。
對業(yè)績上漲原因,豐田汽車表示,離不開從2009年開始堅持開展的收益結構改革。
時間回溯至13年前(2009財年),一場稱為“雷曼危機”的經濟危機,成為日系制造商頭上的緊箍咒。
所謂雷曼危機,是指2008年,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因投資失利,談判收購失敗后申請破產保護,引發(fā)全球金融海嘯。
在2008財年決算中,豐田汽車聯(lián)合銷量為756.7萬輛,較2007財年大幅下降15%。營業(yè)利潤虧損4610億日元,產生財務赤字。
當年,日產汽車、馬自達、斯巴魯?shù)绕髽I(yè)也出現(xiàn)不同程度虧損,即使是在赤字面前幸免于難的本田汽車,也在當年遭遇多個業(yè)績維度的減益。
近年來,疫情“黑天鵝”沖擊全球經濟,汽車產業(yè)受到極大打擊。2020財年,豐田汽車聯(lián)合銷量再次減少15%,營業(yè)利潤減少106億元,但未出現(xiàn)赤字。
“首先,我想貫徹下去的是‘制造更好的汽車’這一方針,然后開展‘以商品為中心的經營’”。13年前,剛就任豐田社長的豐田章男表示。
從2009年開始,圍繞此方針豐田汽車展開了諸多舉措。
例如,體制方面,導入地區(qū)CEO體制,將當?shù)厣鐣途用裥枨蠓旁谑孜?,讓決策更符合當?shù)厍闆r。導入“社內公司制”,組織結構由原來以職能劃分,改為以“商品”劃分。
開發(fā)方面,通過TNGA架構,實現(xiàn)卓越基礎性能的同時,讓零部件能靈活共通。生產方面,同供應商一起,通過VA*(價值分析)、制造改革等,優(yōu)化每一分、每一秒,追求不斷改善成本。
這些措施延續(xù)到2021財年,豐田汽車彌補了上一財年受疫情影響的產量。另外,日元貶值的匯率因素也起到助推作用,吸收了原材料升值帶來的部分利潤下滑。
03.
本田:摩托車業(yè)務搶跑
本田汽車在2021財年迎來豐收——銷售收入14.55萬億日元(約7665億元),同比增長10.5%。營業(yè)利潤大幅增長32%,至8712億日元(約458.76億元)。
得益于降低成本、控制促銷措施,以及有利的匯率效應,本田汽車2021財年歸屬母公司綜合利潤為7070億日元,同比增長496億日元。
其中,摩托車業(yè)務銷售收入2.18萬億日元,同比增長22.3%,主要原因是巴西銷售增長。
汽車業(yè)務銷售收入9.36萬億日元,同比增長6.6%。本田中國總裁、中國業(yè)務主管倉石誠司認為:“汽車業(yè)務增長放緩,很大程度是由于本田研發(fā)成本提高,以及部分地區(qū)銷量下降,尤其是美國市場所致?!?/p>
本田汽車在美國市場銷量下滑嚴重。但在中國市場,其銷量已占據全球銷量第一位置。
2021年,本田汽車在華銷量為156.15萬輛,同比下降4%。其中,廣汽本田終端累計銷量76.83萬輛,東風本田為79.33萬輛。
2021年2月19日,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擔任本田社長。此后,本田汽車業(yè)務無論是營業(yè)利潤,還是凈利潤,都明顯低于摩托車業(yè)務,前者營業(yè)利潤率基本維持在1%-2%,后者達到10%以上。
本田汽車儼然成為一家以摩托車業(yè)務為支撐的汽車制造商。
汽車業(yè)務盈利能力下滑,迫使本田汽車變革。2021年2月18日,本田技術研究所的汽車事業(yè)部被本田母公司合并,從中不難看出,本田汽車希望通過提升汽車業(yè)務整體研發(fā)效率,優(yōu)化績效核算流程,加強汽車產品整體競爭力。
三部敏宏明確表示,他非常支持電氣化。
去年4月23日,三部敏宏宣布,本田汽車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xiàn)碳中和。
在中國市場,EV、FCV銷售比例目標是——2030年達到40%;2035年達到80%;2040年達到100%。今后5年內,擬在中國市場投放10款本田品牌EV。
04.
2022財年更艱難
“接下來的一年仍充滿挑戰(zhàn)?!眱忍镎\預計,2022財年將持續(xù)受到半導體短缺、圍繞俄羅斯和烏克蘭地緣政治問題,以及材料成本飆升的影響。
內田誠的觀點,與豐田汽車和本田汽車的擔憂如出一轍。豐田汽車表示,新冠疫情、原材料、物流價格上漲、芯片不足、不穩(wěn)定的世界局勢等,讓未來變得更不明朗,事業(yè)環(huán)境更嚴峻。
日產汽車預計,原材料價格和物流成本上升,將使營業(yè)利潤減少2570億日元,而匯率等因素將產生500億日元的正面影響。
豐田汽車預計,2022財年中,原材料費用將比2021財年增加1.45萬億日元,即使進行“成本改善”活動,也無法彌補這一缺口。
豐田汽車認為2022財年營收情況不樂觀。據其預測,營業(yè)利潤將下滑20%,降至2.4萬億日元(約合1276.2億元)。日產汽車預測下滑幅度更大,凈利潤將減少3成(30%),為150億日元(約79.3億元)。
本田汽車預期,2022財年(截至2023年3月31日)銷量增長,雖然匯率有利,但外部商業(yè)環(huán)境仍具有挑戰(zhàn)性,包括成本進一步增加。為此,本田汽車將繼續(xù)全面提高盈利能力,計劃實現(xiàn)8100億日元綜合營業(yè)利潤。
即便面對多重壓力和挑戰(zhàn),日系三強也沒有停止轉型的步伐。
“2023財年是Nissan NEXT企業(yè)轉型計劃的最后一年,所以,2022財年對我們至關重要?!眱忍镎\說,“我們有信心實現(xiàn)企業(yè)轉型計劃,確保日產依然作為一家健康、彈性的企業(yè),實現(xiàn)可持續(xù)增長?!?/p>
日產汽車將繼續(xù)推進Nissan NEXT企業(yè)轉型計劃,在2023財年實現(xiàn)5%的經營利潤率。
隨著全球對零排放汽車競爭加劇,日產汽車一直在與法國合作伙伴雷諾集團,就成立一家新公司生產電動汽車的計劃進行談判。
今年1月底,日產汽車與三菱汽車和雷諾集團表示,將在未來5年內,向電動汽車技術投資230億歐元(折合240億美元),計劃到2030年,推出35款新型電動汽車。
豐田汽車將在全面電動化方面“出大招”。幫寧工作室了解到,它計劃投入8萬億日元,用在包括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上,其中一半用于純電動方向研究。
具體目標是,到2030年,推出30款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插電式混動、氫燃料以及混合動力汽車,預計每年銷售350萬輛電動汽車。屆時,新能源汽車銷量在總銷量中占比75%。
到2035年,雷克薩斯將轉型成為一個純電品牌。
“我們將把對電池的新投資,從9月份宣布的1.5萬億日元增加到2萬億日元,生產更先進、更高品質且更有競爭力的電池?!必S田章男說。
與豐田汽車相同,本田汽車除優(yōu)化生產線、提升經營質量外,將豪賭電動汽車。
在本田汽車最新電氣化戰(zhàn)略規(guī)劃中,未來10年,擬投入8萬億日元研發(fā)費用。到2030年,推出30款純電動汽車,年產量超過200萬輛。其中,2024年春季計劃啟動全固態(tài)電池示范生產線。
在中國市場,本田汽車計劃到2027年,推出10款純電動汽車。除武漢外,本田汽車還計劃在廣州建電動汽車專用工廠。換言之,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都會在電動領域發(fā)力。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Automotive News、Kyodo News報道,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