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國內(nèi)成品油油價真的是一言難盡,在3月17日的調(diào)價之后,92號汽油價格離9元/L越來越近,燃油乘用車成本大幅度提高已經(jīng)成為了既成事實,相比之下,純電車和插電式混動車的花費,就要小很多了。所以在當前的油價水平下,很多消費者其實也有了購買或者換購新能源汽車的想法,對于國內(nèi)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油價猛漲這一偶然因素,自然算是一個意料之外的“驚喜”了。我們也看到,類似威馬汽車創(chuàng)始人沈暉甚至喊話消費者快買電動車,那么對于電動車廠商們來說,新能源汽車到底能不能“坐收漁利”呢?
![]()
首先,在我們看來,油價上漲其實對于純電車市場的促進作用可能是比較有限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在過去幾年間,純電車的增量主要體現(xiàn)在20萬以上市場,比如比亞迪漢、蔚來全系、小鵬P7、特斯拉Model 3/Model Y等等,這些車型的銷量一直比較優(yōu)秀,也可以說一些預算比較充足,并且不止擁有一輛車的消費者選擇“體驗”中高端電動車。而一些預算很低的消費者則選擇了五菱宏光MINI EV等低價位微型電動車。在燃油車市場消費體量最大的10—20萬元價格區(qū)間,電動車的表現(xiàn)其實是非常一般的,也沒有多少真正暢銷的產(chǎn)品。原因也不難理解,那就是這個價格區(qū)間的很多消費者,可能一個家庭只能買得起一輛車,而且這輛車需要具備城市通勤、長途駕駛等多方面需求,所以在這個價位區(qū)間,很多消費者還是傾向于購買燃油車。
![]()
那么油價上漲之后,對于這個預算區(qū)間的消費者難道沒有影響嗎?當然不是,恰恰相反,油價上漲,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這個預算區(qū)間的消費者,這個價格區(qū)間的消費者對于用車成本的增長,敏感程度一定是要大于20萬以上預算的消費者,當然更別提30萬以上中高端車型的車主和潛在車主了。所以其實油價大幅度上漲之后,10—20萬預算的消費者可能需要尋找一個消費出口,而在我們看來,這個消費出口就是混動。
事實上,在過去一兩年的時間里,市場銷量已經(jīng)證明,在10—20萬元價格區(qū)間,混動是最好的新能源解決方案,上面我們也說了,由于這個價位的消費者很多只能擁有一輛車,還要兼顧多場景的使用,所以純電車很難滿足他們的需求。而混動車型擁有一定的純電續(xù)航里程,城區(qū)駕駛的確能大大降低花費,而到了長途行駛的情況下,加注燃油又能消除續(xù)航焦慮,所以在這個價位區(qū)間,混動車型的銷量就很好。比如比亞迪兩款超級混動車型宋PLUS DM-i和秦PLUS DM-i,在各自細分市場的銷量和排名都處在很前列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我們上面的說法。
![]()
盡管混動車型需要也需要加油,加油站也并不因為這些車型掛著綠牌就對油價有所優(yōu)惠,但是畢竟混動車型的油耗更低,就拿比亞迪秦PLUS DM-i來說,在電池沒電的情況下,百公里油耗也才4L多一點,按照92號汽油9元/L的價格來計算,一百公里也才36塊錢,合一公里3毛6,其實花費相比于同級別的燃油車,還是要低很多的,這也是混動車型的優(yōu)勢。
![]()
所以在我們看來,油價不可能一直保持現(xiàn)在的高位,可能下一次調(diào)價,油價又會出現(xiàn)回落,而油價的波動,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整體影響,也并非全面性的。油價上漲可能對于純電車型的市場銷量推升是比較有限的,因為很簡單的道理,油價上漲的同時,純電車型的使用“痛點”并沒有得到解決,消費者看到油價上漲,毅然決然“轉(zhuǎn)投”純電車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是兼顧電動車和燃油車本分優(yōu)勢的插電式混動車型或者增程式電動車,可能真的是在油價上漲的過程中,享受到一次“意外驚喜”。當然了,即使沒有這一次油價大漲,混動車型也是從燃油車到純電車,必然要經(jīng)歷的一次過渡階段,而且過渡的時間不會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