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東風悅達起亞(下稱DYK)的增資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
3月2日晚,悅達投資發(fā)布公告稱,公司放棄參與DYK公司本輪增資,增資后悅達投資持有DYK公司股權(quán)比例將由25%降為4.2%。
悅達投資的這一舉措,也被業(yè)內(nèi)解讀為,中方放棄DYK的管理權(quán),更有甚者祭出誅心之言,認為起亞在其中的占股已然超過90%……
輿論場上的各種關(guān)于DYK即將分家的“陰謀論”,可謂是層出不窮。
![]()
那么,悅達投資放棄增資的這一消息,真的是“全面退守”嗎?輿論場的集體“唱衰”,真的代表中方的話語權(quán)易手了嗎?
功夫汽車認為,單純就悅達投資是否增資這一舉動,就“判定”中方放棄管理權(quán),未免過于武斷和片面。
在這一突發(fā)事件鬧得輿論沸沸揚揚背后,或許也是一次“誤讀”。
![]()
(1)一次被“誤讀”的舉動
為什么功夫汽車會說,悅達放棄增資是一個被“誤讀”的舉動呢?
首先,大家只聚焦在“悅達投資放棄增資”這幾個字眼,并沒有對整個事件輪廓有全面認知。
此次爆出放棄增資消息的悅達投資,實際上只是悅達集團旗下的一個上市子公司。
而悅達投資雖然放棄增資,但其“放棄部分”,將由江蘇悅達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出資。
簡單來說,該出的錢還是會出。悅達投資沒出的錢,也還是會由悅達集團來出。
![]()
其次,網(wǎng)上所傳出的“中方放棄控股權(quán)”、“悅達集團對DYK前景看衰”等等言論,也純粹是子虛烏有。
如果大家去詳細看了悅達投資發(fā)布的公告,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悅達集團是換了一種方式表達對DKY的“支持”。
在本輪增資6億美元之后,DYK公司股比為起亞株式會社、悅達汽車集團、悅達投資各持有50%、45.8%、4.2%。
也就是說,韓國起亞和悅達集團的持股比例仍為各50%。
看深一步,這只是上市子公司把控股權(quán)“移交”母公司,實際中方控股權(quán)并沒任何變化。
換言之,這只是悅達投資這一家企業(yè)的“戰(zhàn)略選擇”,并非大家所認為的中方放棄“控股權(quán)”和“話語權(quán)”。
從這個角度來看,“悅達投資放棄增資”并非“悅達集團放棄增資”,也是一次外界對其的“誤讀”。
![]()
(2)一些被“忽略”的動作
事實上,不止于對DYK股權(quán)變化的“誤讀”,在近期的一些重大活動上,悅達集團也有諸多被外界所“忽略”的動作。
譬如三月初,在海南舉辦的2022年度起亞伙伴大會,江蘇悅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公司董事長張乃文參加了本次活動。
張乃文的到場,不難說明悅達集團對起亞合資企業(yè)重視,更側(cè)面印證外界對股權(quán)的“誤讀”。
畢竟,如若悅達集團不報期待,何須如此“重量級”參會人的出席。
此外,在2月初,韓國起亞株式會社與鹽城市人民政府、江蘇悅達集團簽署“擴大投資”協(xié)議,并將組建新合資公司。
據(jù)功夫汽車了解,新合資公司將在今年北京車展前后發(fā)布名稱,雙方還將擴大投資導入更多的全球車型和新能源車型。
悅達集團方面表示,將利用其在整車制造、研發(fā)、零部件和汽車服務(wù)業(yè)全產(chǎn)業(yè)鏈資源,積極賦能新合資公司,實現(xiàn)與伙伴合作共贏。
![]()
試問一句,在這種時候,悅達集團怎么可能會輕易退場?
在輿論如此熱炒的當下,悅達集團一系列被“忽略”的動作,也證實其就是“低調(diào)做大事”的典型。
回過頭來,再看起亞,也是戰(zhàn)略清晰。
需要明確,起亞的“2022戰(zhàn)略”,已經(jīng)以“悅達起亞”為實施主體。
產(chǎn)品方面,首款專屬電動車型EV6從預售開始受到追捧,這無疑是一個開門紅。
未來,起亞將以全新純電動車EV6為起點,每年在中國市場推出一款以上全新電動車型,構(gòu)建6款全新電動車的全新電動車矩陣。
![]()
與此同時,起亞正積極推進線上銷售系統(tǒng)、充電網(wǎng)絡(luò)、City Store標桿店的建設(shè),為銷售做好準備。
從組織到戰(zhàn)略,從產(chǎn)品到銷售,無一不是簇新齊整,還有一種蓄勢待發(fā)的味道。
雙方都對新合資前景釋放了實打?qū)嵉恼\意,拿出了關(guān)鍵資源。
種種跡象表明,雙方都對合資前景釋放了實打?qū)嵉恼\意,更達成共識。因而,對雙方合資抱有更高的期待,是非常合理的。
![]()
(3)功夫拍案
事實上,一系列容易被“忽略”的動作無不反應(yīng)出,悅達和起亞雙方不僅正在緊密合作,更對合資未來有著十足的期待。
雙方的合作,也是基于看到了未來“戰(zhàn)略機遇”的存在,并進行資源整合,奮發(fā)一搏。
因而,功夫汽車認為,悅達“退守”,確實是一次被“誤讀”的舉動。
而雙方未來合作的一系列動作,更是對此次言論風波的最佳澄清與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