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聽車場》,已經(jīng)扒了扒一部分這次廣州車展的新車,由于節(jié)目篇幅有限所以今天繼續(xù)。
理想X01
這臺SUV尺寸非常大,長寬高5150/1980/1800mm,軸距3100mm,基本上和寶馬X7差不多大,預(yù)計在2022年下半年交付。
之前理想旗下就只有理想ONE一臺車,內(nèi)部代號叫M01,現(xiàn)在這個X01不知道會取什么名字,直接叫“理想TWO”也有可能。
據(jù)說這車要標配支持L4級別自動駕駛的硬件,包括12個800萬像素的攝像頭、128線的三維激光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不過哪怕真的配上了,能不能把功能全都開放也是個謎,畢竟現(xiàn)在法規(guī)不允許,哪怕L3級別也不允許,所以這些還是噱頭成分比較多。
至于內(nèi)飾,猶抱琵琶半遮面。配置可以看理想ONE,理想ONE長長的配置單往你面前一放,你再對比一下同價位某蘭達那一頁紙就能寫完的配置單,就問你迷糊不迷糊?理想的車就是這樣,X01估計也是。
另外,這車還是用增程式的動力系統(tǒng),用大白話說就是給自己弄了個燒油的充電寶。不過理想ONE用的是東安1.2T三缸充電寶,現(xiàn)在X01要換成1.5T四缸充電寶,純電續(xù)航里程據(jù)說能達到200公里,燃油續(xù)航里程820公里,這個數(shù)據(jù)大家參考一下就行。
不過似乎理想自己也知道增程式這條路走不遠,所以他們計劃在2023年的時候發(fā)布純電車型。
理想的車其實一直爭議很大,就我個人角度來看,理想的車賣點其實主要是:
1.尺寸大、配置高、滿足家庭需要;
2.滿足對新能源車及綠牌的需求,而且不過分依賴充電;
3.定價不算離譜。
之前我一直不太理解去買理想的人,用發(fā)動機驅(qū)動電動機聽上去很奇怪。但現(xiàn)在想明白了,增程用起來會比純電少一些操心,沒電了就用油,沒油了就去加油,補能速度比去快充站快多了,哪怕今后純電是大趨勢,但是這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呢?只要這車能滿足我的需要,然后能上綠牌,就足夠了。
高合HiPhi Z
作為高合旗下的第二臺車,這車看起來特別像從賽博朋克2077里開出來的一樣,調(diào)性是拿捏住了。
這車目前官方還沒有公布具體尺寸,基本上和保時捷Panamera差不多大,整體設(shè)計偏向于獵裝車,而非傳統(tǒng)轎車。
具體參數(shù)還不清楚,不過高合一直都很舍得給配置,畢竟價格懟這么高了,HiPhi Z也是直接懟上了四輪轉(zhuǎn)向技術(shù),后輪轉(zhuǎn)向角度能做到正負6.7°,所以日常走街、掉頭什么的,這么大車沒有壓力。
另外這車的中控屏背后有一個控制臂,據(jù)說除了可以旋轉(zhuǎn)90°以外,還能跟著音樂節(jié)奏一起搖擺,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點,就是這臺車采用2+2的座椅布局,我猜測應(yīng)該會有5座版本。
說到底,高合不管是HiPhi X還是HiPhi Z,玩兒的就是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有的人可能覺得花里胡哨,但是回頭看看現(xiàn)在高合的銷量,好像確實有一定的市場,畢竟也沒有人規(guī)定車就只能是工具,這種價格昂貴的大玩具,確實有點意思。
全新雷克薩斯NX
這車在我印象中就是貴,而且N年不換代。高配300h的價格完全可以買BBA,但實際上這車去年一年賣了4萬臺,說實話真不少了。
現(xiàn)在TNGA平臺的全新NX來了,分析一波:
一是體型沒怎么變,車長、軸距“微浮上漲”,它是個中型SUV,但是體型比不加長的X3還要小。
二是外觀和內(nèi)飾,外觀說實話變化也不大,尾燈變成貫穿式的了。內(nèi)飾以前是對稱式的,現(xiàn)在是非對稱式的,以前是懸浮式中控屏,現(xiàn)在是一塊大屏。雷克薩斯在屏幕上一直摳摳索索,新NX的屏幕也就9.8英寸,中高配變成14英寸。
三是動力,老NX是2.0自吸+CVT(200)、2.0T+6AT(300)、2.5混動+E-CVT(300h)。新NX變成2.5自吸+8AT(260)、2.5混動+E-CVT(350h),往上還有個插混的400h。
已經(jīng)有預(yù)售價了,260 32.5-41.5萬,全部前驅(qū),350h 36.5-55.8萬,其中四驅(qū)350h頂配和次頂配才有,49.5萬起,F(xiàn) SPORT更是直接放到頂配,無法理解。400h的沒出來,但是就別看了,傳聞最低配45萬。我只能說,四驅(qū)和F SPORT真貴。
2.5自吸+8AT的260取代過去的200,205馬力,可以參考2.5凱美瑞的動力,海外2022款RAV4也用上了,入門比過去200貴了2萬多,但是多少也強了一些。
2.5混動+E-CVT的350h替代過去的300h,動力比過去強,入門也便宜1萬多??磥硇翹X還是想賣混動的350h,而過去夾在中間2.0T的300,再也沒有了。
全新大眾凌渡、中期改款朗逸和速騰
“奢適寬體轎跑”又回來了。但全新凌渡的樣子,真的一點都不大眾,像個娃娃魚。
除了娃娃魚前臉,還有貫穿式尾燈,無框車門大溜背,大尺寸液晶屏+大尺寸中控屏組成的一體式貫穿屏。有沒有g(shù)et到亮點?不是屏幕,而是大凌渡竟然有無框車門了。
上代凌渡給我的感覺,外觀內(nèi)飾設(shè)計的那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什么出格的事情,真不像個轎跑。這代凌渡轎跑的元素一個不落往上面懟,但就被一張娃娃魚前臉給毀完了。
這代凌渡尺寸大了不少,車長4784mm,上代才4米6,軸距2731mm,上代才2米65,比現(xiàn)款速騰還要長。
動力方面仍然是1.4T,150馬力的高功率1.4T是確定的,應(yīng)該會有131馬力的低功率1.4T,或者速騰上的1.2T,匹配的都是7速干式雙離合。
定價也可以參考速騰,因為之前19款凌渡14.29-19.69萬的價格明顯偏貴,如果去掉手動擋,這代凌渡的主流配置價格應(yīng)該會在15-17萬左右,因為有無框車門,所以會比速騰貴點。
除了凌渡,朗逸和速騰也會進行中期改款。朗逸是越改越像帕薩特了,和帕薩特一樣還推出了個前臉造型差不多的星空版,這次還增重了27-35kg,是在給A柱打補丁嗎?
而速騰中期改款之后加長了38mm,這樣又比全新凌渡長了,不過沒加在軸距上,加在了外觀件上,內(nèi)飾也換了個樣子,換成了懸浮式中控屏。
無論是凌渡還是朗逸還是速騰,貌似都沒用上1.5T EVO機頭,明明半年前就在國內(nèi)下線了,新機頭動力小漲10馬力,理論上油耗大降1個油,但就算換也不會匹配美版捷達的8AT,7速干式雙離合接著用吧。
比亞迪驅(qū)逐艦05、元PLUS
比亞迪這次兩臺新車,驅(qū)逐艦05、元PLUS。
驅(qū)逐艦05正式命名之前叫“F5”,現(xiàn)在的“驅(qū)逐艦05”完全不像比亞迪的風格,反倒像長城的風格。這車無論是命名還是設(shè)計,都不像現(xiàn)有王朝系列或者e系列,但是和海豚一樣屬于海洋系列,以后會和e系列放一起賣。說白了你在有漢、秦的4S是看不見驅(qū)逐艦05的。
這車車長4780mm,軸距2718mm,非常貼近秦PLUS的大小,軸距完全一樣,所以基本就是換皮了。
這車主打的也是DM-i插電混動系統(tǒng),與秦PLUS DM-i是同款,暫時沒有EV。價格上也可以參考秦PLUS DM-i,但是據(jù)說會更便宜,是最便宜的DM-i,10-14萬左右。
之前秦PLUS的兩種儀表,無論是內(nèi)嵌式的還是懸浮式的,很多人吐槽尺寸太小,對眼神不好的人很不友好,而這車也是懸浮式儀表,但是尺寸大了一圈,還加入了旋鈕換擋,所以這是近視友好版秦PLUS DM-i?
元PLUS是比亞迪全新e平臺3.0的首款SUV,首款轎車是海豚。當時比亞迪說了:“e平臺3.0的車你們就閉眼買吧”,那么就來看看元PLUS是不是可以閉眼買。
這是臺比較小的緊湊型電動SUV,元車系定位比更常見的宋低,而元PLUS又比元Pro要略大一丟丟,尤其軸距長很多,4455mm車長、2720mm軸距,外觀和內(nèi)飾是全新的設(shè)計,吊打元PRO。
動力方面,204馬力的永磁同步電機,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分430km和510km兩種續(xù)航。
至于價格,應(yīng)該和秦PLUS EV差不多,13-16萬的樣子。
威馬M7
威馬在去年北京車展上發(fā)布了一臺叫“MAVEN”的概念車,我當時看這車還覺得挺不錯,22寸大輪圈、低趴的流線型車身、對開無邊框門、電子外后視鏡、像F1一樣的賽車方向盤……
MAVEN
不像是威馬做出來的東西,因為威馬給我的印象,一直都是那種規(guī)規(guī)矩矩的“老實人”。
結(jié)果,這一次威馬M7亮相了,雖然內(nèi)飾還沒完全亮相,但完全就是“概念林志玲,實車羅玉鳳”,對開無邊框門沒有了,大尺寸輪圈沒有了,就連外觀設(shè)計,和之前概念車也沒什么關(guān)系。
換句話說,如果你看過之前的MAVEN概念車,再看看現(xiàn)在的M7,你就有種把正經(jīng)的奔馳大G,和山寨老頭樂之奔馳小G停一起的感覺。
當然,這車也是有亮點的,比如針對L4級自動駕駛進行了硬件預(yù)埋,3顆激光雷達和4顆NVIDIA DRIV Orin-X自動駕駛芯片也都安排上了,這個NVIDIA的芯片單顆算力能達到254TOPS,換句話說這車總算力能干到1016 TOPS,很厲害。
同時,這車車長4930mm,軸距2918mm,比常見的B級車要再長一點,不過考慮到電動車沒有發(fā)動機的干涉,所以整體的內(nèi)部空間會更好一些。續(xù)航上,據(jù)說能超過700公里,但這肯定是長續(xù)航版本的數(shù)據(jù)。
這車的對手應(yīng)該是特斯拉Model 3和小鵬P7,只不過就這種顏值擺在這兒……算了吧,還是去拼一下價格更實際一點。
全新福特蒙迪歐
蒙迪歐要換代了,真的是一件“活久見”的事情。
全新蒙迪歐整體設(shè)計和EVOS很像,也是福特新一代設(shè)計語言,上一代的“馬丁臉”是一點都沒有了。
EVOS
全新蒙迪歐的尺寸做到了 4935/1875/1500 mm,軸距也達到了 2945 mm,這幾個數(shù)據(jù)各位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其實就跟EVOS是一樣的,就是寬度和高度不同。動力方面,還是那套2.0T高功率發(fā)動機+8AT變速箱,就看變速箱的調(diào)教會不會和EVOS一樣,用上全新的TCU邏輯,如果用上的話,那開起來的感覺肯定會比上一代蒙迪歐好很多。
換句話說,全新蒙迪歐完全可以看作是EVOS轎車版。另外還有一個爭議的地方,福特在2020年7月就宣布,要在北美老家停產(chǎn)蒙迪歐,所以現(xiàn)在蹦出來一個全新蒙迪歐,特供車實錘了?
凱迪拉克LYRIQ
凱迪拉克LYRIQ是一臺和XT6尺寸差不多的電動中大型SUV,也是通用旗下最新的電動車平臺“奧特能”打造出的產(chǎn)品。
其實通用早在2015年的時候就已經(jīng)為了奧特能,去成立了相關(guān)的產(chǎn)品網(wǎng)絡(luò)安全團隊,然后又是變賣資產(chǎn),又是重新調(diào)整組織架構(gòu),最后下了血本搞出了這個電動化平臺。
LYRIQ的設(shè)計有不少XT系列的影子在里面,不過整體更加犀利,同時內(nèi)飾有一套33英寸的連體屏。
這車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它的超級巡航輔助駕駛系統(tǒng),之前我在試駕CT6旗艦超級巡航型的時候,就覺得這套輔助駕駛系統(tǒng)很強了,現(xiàn)在又來個升級版,傳統(tǒng)車企的電動車在輔助駕駛上可能沒有那么多噱頭,比較保守,換句話說可能也比較穩(wěn)。
關(guān)于性能方面,這車最大馬力340匹,最大續(xù)航超過650公里,還有一個小細節(jié),這車是后驅(qū)的。
明天這車就公布預(yù)售價了,先盲猜一波?40萬起。
國產(chǎn)全新英菲尼迪QX60
英菲尼迪竟然還在出新車?
QX60要國產(chǎn)了,這是一7座中大型SUV,之前一直是進口。給你一組數(shù)據(jù)就知道這車多大了,5127/2005/1767mm,比林肯飛行家還要長,但是軸距“只有”2900mm,和上一代一模一樣,還不如X5這種五座SUV,更別提飛行家這種破3米的車了。是不是可以猜測,這車空間不如飛行家?
海外版內(nèi)飾
目前透露的消息不多,動力就是日產(chǎn)的2.0T VC TURBO機頭,QX50、天籟都在用,252馬力。好在匹配的不是CVT,而是9AT變速箱。只能說湊合,和3.0雙渦輪的力大飛磚飛行家比,那就弟弟了。
但是這車不會比飛行家貴,飛行家50.98-75.98萬,算是目前最貴的合資國產(chǎn)車之一,而QX60進口的時候賣47.98-56.98萬,國產(chǎn)必然不會超過這個數(shù)。如果這車想活,那么得定一個凱迪拉克XT6的價格,40-50萬的樣子,然后再來個幾萬優(yōu)惠。
五菱NANO EV
Nano EV不就是寶駿E100、E200嗎?
這是一2米多長的三門兩座微型車,除了寶駿E100、E200,眾泰算是做這種車做的比較早的,比如幾年前的知豆、E200,但是價格太高,最后都是被共享汽車公司買走。
這車之前已經(jīng)在賣了,9月份出了個迪士尼瘋狂動物城版賣5.98萬,比MINIEV貴好多,看來這不是人民的Nano EV。這次又帶來了玩樂款和熱愛款,價格應(yīng)該會便宜一些,據(jù)說有可能會在5萬以下。往后還有Bilibili版,聯(lián)名聯(lián)上癮了?不過也可以看出,這車就不是MINIEV那種低價路線,而是凹造型的。
這車主駕有氣囊,現(xiàn)在MINIEV馬卡龍版也有氣囊了,但是價格也上去了,最高4萬多。Nano EV雖然動力只有驚人的33馬力,比MINIEV只多了6馬力,但是續(xù)航有305km,磷酸鐵鋰電池,MINIEV才120-170km。這代表什么?只要你不怕,你就可以開上高速跑長途,但是最高速和MINIEV一樣只有100,可以走慢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