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本田中國上個月在Honda中國電動化戰(zhàn)略發(fā)布會的說法,2030年本田將在中國市場停止銷售燃油車,同時將燃料電池以及純電車型的銷售比例調整至40%。這也意味著從現在開始,未來的十年混合動力車型在本田的產品體系里或許將是一個架海金梁的角色。
同樣是目前廣本產品系列里的銷量中堅,皓影在上月也針對PHEV市場推出了一款銳?混動e+車型,搭載Honda最先進的第三代 i-MMD PHEV技術,通過可插電&電池擴容,使EV模式行駛里程更長、適用速域更廣。
是呼應2030年的銷售戰(zhàn)略調整,還是持續(xù)拓展皓影系列車型的消費市場?或許這都是,但當你開上這臺皓影銳?混動e+,你依舊能找到本田最熟悉的感覺,盡管它的動力驅動形式跟過去有了跨時代的變化。
車身長度相較皓影其他版本增加了84mm,達到4718mm,寬度增加了5mm,達到1861mm!
當16.3kW·h的三元鋰電池組裝配在底盤上,皓影銳?混動e+的車長與車寬也有一些細微的變化。當然,本田一直以來的MM理念加持,并沒讓皓影銳?混動e+的空間表現因為電池組的加入而發(fā)生縮減。乘員空間與其他版本的皓影并無大的區(qū)別,同時在后排的拓展性上有一個新的嘗試。
除扶手以外,后排座椅中間的坐墊還可以進行外翻,如此操作之間我們可以得到一個與前排同等的中控操作界面以及坐墊外翻后所產生的儲物空間。當然MM理念的展現我們還可以從更細微的地方看到,諸如可調節(jié)中控杯架高低的設定,以及后排可通過擋板翻轉的設計解決掉電池組將底板升高后座椅放倒不能得到一個純平空間的問題。
而在駕駛層面,皓影銳?混動e+則保持了廣本一貫喜悅駕駛的表現。
純電模式下,皓影銳?混動e+可提供最長85km的純電續(xù)航里程,并且支持0-160km/h速域范圍內的速度請求;在混動行駛模式下,以引擎發(fā)出的電力來驅動行駛用的電機,加速時更是能整合電池發(fā)出電力來驅動行駛用的電機;而在電池余量變少的時候進行高速巡航時,引擎則更高效的通過離合器直接連接至引擎輸出軸和輪胎驅動軸,變成汽油車來進行行駛。
不管在i-mmd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tǒng)在哪個模式下工作,2.0L的阿特金森循環(huán)發(fā)動機以及135kW的電機輸出總能滿足日常的所需的動力儲備;特別在電池組儲能充足的情況下,158kW的綜合輸出功率以及電機在0-60km/h所提供的加速能力,讓皓影銳?混動e+的動力表現可看齊更大排量的自吸V6機器。
同時,皓影銳?混動e+的整體車輛重心也因電池組的加入有所降低,相較普通版本的皓影車重增加的情況下,皓影銳?混動e+的懸掛也做了相應的強化。在這兩者的前提下,皓影銳?混動e+的駕駛保持了廣本系列車型一貫好開、易上手的風格,甚至在特定工況下的駕駛感覺優(yōu)于普通版本的皓影。
通過皓影銳?混動e+的加入,我們可以看到廣本在中型SUV上PET、HEV、PHEV車型的完整布局,隨著國家碳中和、碳達峰的大限臨近,未來這樣的新能源車型布局會越來越多,但我們也相信,不管能源驅動形式最終會變成什么,每一臺本田都會是你開得最順手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