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Hookonws
“30萬元以上純電動車銷量排行榜”、“40萬元以上高端電動車銷量排名”、“50萬元以上豪華電動車銷量榜”……高端電動車越來越多,有錢人都快不夠用了。
然而電動車越來越壕,對“大趨勢”并沒有多少建設性作用。中國每年銷售的乘用車中,超過75%售價在20萬元以下,六成以上不足15萬元——是軒逸卡羅拉,是朗逸桑塔納,是凱美瑞帕薩特,而不是大家青梅煮酒的“34C”、“56E”。
高端用戶一般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自由,這本就意味著對充電問題的敏感度更低。如果只滿足于30%的高凈值用戶,“大趨勢”就永遠成不了“大趨勢”。能源革命不是由四秒破百、千匹馬力的豪車大玩具推動的,歷史告訴我們,革命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大眾雄心勃勃的MEB計劃,在國內并沒有取得開門紅。超百億元的巨額投入,南北大眾各一座新工廠,ID.4和ID.6準確切入SUV銷量黃金坑,但市場反應慢熱。兩款/四款(南北
當然大眾也許曾期待ID.4或是ID.3一炮而紅,這無可厚非,但沒能如愿也算不得什么災禍。因為MEB計劃最終的銷量救贖者,并不在ID.6或ID.4或ID.3,而在9月初IAA慕尼黑車展推出的概念車ID.LIFE身上——哦不,是身下。
大眾官方和多數(shù)媒體,更愿意眉飛色舞地向你講述ID.LIFE的理念多么科幻、多么未來,比如“潑墨”車漆、可拆車頂、車內看電影等等一系列有的沒的。但這輛概念車登臺的最重要意義,與它的里外殼子沒有任何關系,而是大眾第一次公布了MEB平臺的前驅——意味著廉價——構型。
不夠“買菜”的MEB
如果你之前沒有了解過——MEB是大眾集團全新開發(fā)的純電動專屬平臺,地位相當于電動時代的MQB平臺;極大的平臺“帶寬”可以覆蓋從ID.3這樣的緊湊級車,到ID.6這樣的三排座SUV;除了大眾品牌,斯柯達、西雅特、奧迪入門純電車型也基于MEB平臺。
當前的這一批,也是最早的一批MEB車型,如大眾ID.3、ID.4、ID.6、奧迪Q4 e-tron等,所應用的都是MEB平臺的后驅構型(包括其四驅版本)。這個以后驅為基礎的MEB構型,一度就等同于“MEB平臺”本身,直到這次ID.LIFE概念車帶出了MEB平臺的前驅構型。
最初發(fā)布的MEB平臺——或者現(xiàn)在應該稱之為,MEB平臺的后驅構型,處于一種在極力降低成本的同時,又擁有過剩行駛性能機械基礎的狀態(tài)。窺斑見豹:為什么一輛對標燃油世界高爾夫的小車ID.3,卻采用了后輪驅動(以及基于后驅的四驅)呢?
電動時代,后驅確實要比燃油車容易得多:尺寸更小的電機可以輕易布置在后軸,而不需要用一根傳動軸貫穿車身前后。但即便如此,電動車使用前驅布局,依然會比后驅有成本和空間方面的優(yōu)勢。
換言之,以ID.3為代表的后驅構型,并不是MEB平臺最“買菜”的樣子。
初見MEB平臺,誕出成果是ID.3
后驅構型的MEB平臺,標準布局為后軸單電機,可以增加前電機得到四驅版。前懸架是平平無奇的麥弗遜結構;但后輪驅動使得后懸架馬虎不得,采用了五連桿獨立結構,這一點與Model 3等一大批新時代電動車相同。
獨立五連桿結構,稱得上現(xiàn)代乘用車后懸架的“終極”方案之一,尤其是對于電動車。五連桿懸架在車身與轉向節(jié)上,各有五個彼此間距較大的硬點(連接點),更適應電機瞬時大扭矩的特性,綜合考慮重量和成本的壓力更小。
特斯拉Model 3/Y、現(xiàn)代E-GMP平臺、大眾集團更高階的PPE平臺、奔馳EVA平臺、Lucid Air等等,一系列注重行駛表現(xiàn)的、后驅為基礎構型的新生代電動車,無一例外都使用了五連桿后懸架。
ID.4,MEB平臺,后五連桿、后橋電機
現(xiàn)代E-GMP平臺,后五連桿
奔馳EQS,EVA平臺,后五連桿
于是,MEB平臺最初的后驅構型,帶來了兩個問題和兩個利好。
問題一是,后電機和五連桿懸架占據(jù)了后車身下方空間,使得后備廂地板高度不會很低,并且難以布置備胎。ID.3到ID.6都沒有備胎,一方面是減重,另一方面也是空間問題;問題二是,五連桿終究不是一種低成本方案,光是五根連桿共20個襯套就夠成本管理吃一壺了。
ID.3,五連桿和后電機占據(jù)了大量空間
利好一是,后驅讓這些MEB車型有更高的動力上限,因為常規(guī)的前麥弗遜懸架對大功率的適應能力有限,后軸布置大功率電機之后,前軸就可以小電機組成四驅。這發(fā)揮了純電相對于燃油車的優(yōu)勢,很適合初期主攻歐洲市場;利好二是,電控系統(tǒng)與電機集中于后車身,將充電口布置于更方便的后翼子板位置,所需高壓線路的長度較短。
ID.3后驅版的高壓線路
實際上,ID.3以及這個MEB平臺的后驅構型,已經是大眾精心控制成本的結果。因為電動車有一筆可觀的電池成本,為了讓ID.3能賣到與同級燃油車(高爾夫)相當?shù)膬r格,大眾曾透露過,ID.3除去三電以外的整車成本,僅僅是電動高爾夫e-Golf的一半。對,純電平臺反而比油改電要便宜。
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備受爭議的后輪鼓剎。而MEB平臺使用后鼓剎的先決條件,是后驅、后電機。只有借助后軸電機的能量回收功能,大幅減輕了本就相對(前輪)不那么重要的后輪制動壓力,鼓剎這種降本手段才會成為現(xiàn)實的考慮(后面你會看到前驅MEB的神奇反轉)。
MEB后驅構型,ID.3的后輪鼓剎
總之,MEB平臺現(xiàn)有的后驅構型,是一種在我們看來不好理解的形態(tài):一方面花大力氣提高了基礎行駛性能,另一方面又在竭盡全力降低成本。后者決定了它注定會在初期面臨一些疑問;而前者決定了它只適合歐洲風格的精品小車,以及20萬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場。
然而大眾的MEB野心不止于此,要在銷量上取得突破,大眾需要的不是一輛“電動(歐版)高爾夫”,而是“電動朗逸”和“電動寶來”大軍。
15萬向下的“將就”
雖然“電動時代高爾夫”的名頭聽著挺唬人,但高爾夫的時代早就不在了。如《為什么東西方買電動車的差別這么大?》所討論的,在中國這個龐大市場,行駛性能只是錦上添花而非不可或缺,空間和實惠才是賣座的保證,這是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需求。
我第一次得知MEB平臺除了現(xiàn)有后驅構型,還有一個前驅、后扭力梁的廉價構型,還是在一年前。如果你翻看國內純電動車銷量榜單,會發(fā)現(xiàn)能上榜的10-15萬元電動車,幾乎全都是前驅、后扭力梁這個配方。這是電動車發(fā)展的階段性現(xiàn)實:依舊可觀的電池成本,擠壓了全車其他預算。
MEB前驅構型的不同在于,它依然是MEB,一個完全為純電開發(fā)的全新、次世代平臺。
MEB平臺前驅構型
在歐洲,它會成為比ID.3更小車型,比如ID.LIFE量產版的基礎;而在中國,它最終將發(fā)展為“MEB版”的朗逸、寶來。對于ID.LIFE概念車,大眾表示量產后將在2萬歐元,即15萬元人民幣左右?!癕EB朗逸”可視作ID.LIFE的大型化版本,目標依然是15萬元甚至更低價格市場。
所以說MEB平臺前驅構型的出現(xiàn),表明大眾已經準備把電動車——真正的,純電新平臺的電動車,賣給那70%的經濟型用戶了。
與ID.3的后驅MEB構型相比,ID.LIFE所展示的這個前驅MEB構型,不僅僅是去掉后電機、后驅變前驅、后五連桿變扭力梁。
MEB前驅構型,后輪單活塞卡鉗碟剎
首先如果你仔細觀察,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ID.LIFE后軸竟用上了碟剎,而非ID.3到ID.6一致的后鼓剎。
盡管ID.LIFE只是一輛概念車,但“概念”的主要是車內車外那些花枝招展的表層,而MEB新前驅構型的內核是有參考性的。由于前驅構型下,后軸不再有電機可以回收能量減輕剎車壓力,于是后輪也就應當回歸正常的碟剎。
20萬用鼓剎,15萬用碟剎,電動車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方面改變著常識。
ID.LIFE搭載57kWh電池,扭力梁鉸接點阻止了電池包向后拓展
后驅變前驅,后軸不再有驅動軸的壓力,于是后懸架直接改用低成本的扭力梁。這一方面大幅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釋放了后備廂下方空間,無論是拓展后備廂容積還是備胎布置都更方便,對比上圖后輪之間的空間很明顯。
但后扭力梁懸架也限制了前驅MEB的電池/續(xù)航,注定會不及(同等尺寸下的)后驅MEB車型。因為扭力梁后懸架與車身的鉸接點向前伸出,侵占了一部分原可以留給電池的、前后軸之間的空間。不過前驅MEB主供廉價車型,首先在成本上就沒有條件堆電池,實際中的影響有限。
ID.4,后驅MEB平臺,電池包后方更靠近后輪前端
前軸的麥弗遜懸架對大功率的適應能力有限,并且,電動車相比燃油車選擇后驅的門檻大幅降低了,所以前驅MEB構型注定不會擁有太強的動力(后驅構型可以后大電機+前小電機,前文有述)。ID.LIFE概念車的234馬力、0-100km/h 6.9s,大概就代表了這一MEB構型的動力天花板。
由于后驅MEB構型的電機電控系統(tǒng)集中在后軸,前軸空間較為寬松,哪怕是四驅版本的前電機也更小。像四驅版ID.3的轉向機就可以放在前電機的底部,于是轉向拉桿可以放在傳動半軸的前方,于是前剎車卡鉗可以放在剎車盤后端。后置卡鉗有利于前剎車系統(tǒng)的通風散熱,以及整車的重量分配。
ID.4后驅版,前置轉向拉桿、后置前卡鉗
而前驅MEB構型的電機電控系統(tǒng),從后軸全部轉移到了前軸,前軸空間被塞得更加飽和。這使得轉向拉桿無法再置于前部,而只得挪到前電機的后方,于是前輪的剎車卡鉗又回到了剎車盤前方位置。
這種卡鉗布置方式,由于剎車卡鉗背對前方氣流,相對不利于剎車系統(tǒng)散熱。這在橫置引擎的燃油家用車上十分常見,因為前軸前方空間會被內燃機占據(jù),轉向拉桿后置、進而剎車卡鉗前置也就常常是不得已而必須的。但電動車沒有這樣的問題,它們比燃油車更容易實現(xiàn)更理想的布局。當然,除非需要進一步向成本低頭。
MEB前驅構型,后置轉向拉桿、前置前卡鉗
還沒完,同樣是因為電機電控系統(tǒng)通通挪到了前軸,ID.3等后驅MEB車型上非常方便的后置充電口,在ID.LIFE概念車上挪到了車頭位置。
這種做法縮短了高壓線路的長度,節(jié)省的是重量和成本,損失的則是倒車入位充電的便利。對于電驅系統(tǒng)集中在前部的車型,將充電接口后置需要更長的高壓線路。而在廉價前驅電動車上,是否要付出這些成本和重量,就值得商榷了。
ID.LIFE大概的高壓線路走向,后置充電口的話線路會更長
其實不限于MEB平臺的兩種構型,也不限于燃油平臺或純電平臺,任何降低成本的手段、任何追求經濟的做法,都是需要成本以外的其他方面做出妥協(xié)。那些背離了工程角度理想方式的做法,細究下來無不是因為成本或間接成本;而任何工程角度的理想做法,最后都會付出更多的空間或是成本代價。
所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冤有頭債有主,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恨。
新平臺的“新”價
相比ID.3到ID.6的后驅MEB構型,ID.LIFE這個前驅MEB構型在方方面面,都直接或間接地為了成本做出妥協(xié)。但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在說前驅MEB不好,再怎么“將就”也終究是一個全新的純電平臺。哪怕是其廉價版本,面對廉價市場一眾油改電也有充足的優(yōu)勢。
概念車ID.LIFE只是一輛長約4.1米、軸距2.65米的小型SUV(比MINI COUNTRYMAN還小一圈),卻配備了57kWh電池組,這還是電池尺寸受到后懸架結構制約的情況下??梢韵胂筇热衾L到中型車大小,電池容量的上限還會更高。
圖源:微博@Coupe2011
原因也很簡單,燃油車平臺的防撞車身結構,往往與純電動車所需的平鋪電池包沖突。結果要么是見縫插針的異型電池包(比如上圖e-Golf、沃爾沃CMA平臺電動車等),要么就抬高車身“掛”在底盤下方,重量、空間、離地間隙、電池容量,總有幾項要犧牲。而重新設計這些最基礎的車身結構,基本等同于為純電開發(fā)全新平臺。
所以哪怕是MEB的廉價構型,純電平臺的優(yōu)勢也依然在。
MEB平臺的野心之大,它不光指向了至關重要的15-25萬元級別市場,甚至還為15萬元以下的廉價市場做了嚴肅而充分的準備。將全新開發(fā)的純電平臺,覆蓋到自家產品線的最低點,這是判斷一家車企真的all-in純電(而不是嘴炮)之標志(我們暫且不論現(xiàn)在all-in是否為時過早)。
我們總是將目光投向高端、投向豪華,投向“哇塞”、投向“Amazing”,卻很少意識到,只有當那些依賴汽車作為家庭唯一交通工具的人們也選擇純電動車,只有當軒逸、寶來、朗逸、卡羅拉的用戶群體們都有得選,所謂“大趨勢”才能脫離“趨勢”變成現(xiàn)實。
在經濟型純電動車市場掃視一番,你會發(fā)現(xiàn)除了油改電,就是換了兩遍湯也不換藥的油改電改電,真正基于純電平臺者寥寥無幾。自主車企醉心“品牌升級”,新造車偏愛“高舉高打”,豪華合資強調“保持定位”。當一些人享受著特斯拉超充,驚呼燃油車該被淘汰時,我看著小區(qū)里飛線充電的老破小電車,只能感慨何不食肉糜。
企業(yè)上趕著“高難度”,唯一的可能是:開發(fā)新平臺賣低價并且還不虧錢,可比多塞倆電機換標當高端車賣,要難多了。
文章推薦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