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聊起某個國家的汽車,我們總能想起一些代表,比如德國的大眾和BBA,美國的通用和福特,日本的兩田一產(chǎn),中國的紅旗、長城、吉利等。但當問到俄羅斯有什么汽車時,你是不是也會掏出根煙點燃,猛吸一口后45度仰望天空......
俄羅斯的綜合國力是名列前茅的,并且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實力有目共睹,但問題來了,能造好飛機大炮的泱泱大國,為何造不出好的汽車?老一輩的人或許還知道一些俄羅斯的汽車品牌和產(chǎn)品,但現(xiàn)在的小年輕,耳熟能詳?shù)木湍切┲髁鲿充N車,而對于俄羅斯汽車的印象,壓根可以說沒有。
即便是對俄羅斯汽車有印象的那部分人,他們的說法也不一,有的說俄羅斯汽車堅固耐造,雖說技術不先進,但在基本的行駛屬性上不會出錯;也有人表示,俄羅斯汽車做工粗糙、機械制造精密程度不夠,車子的大小毛病一堆,有時候擋都掛不上。
在分析俄羅斯汽車為何沒有聞名全球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俄羅斯知名度較高的汽車品牌。
輝煌過,但沒能持續(xù)輝煌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伏爾加,伏爾加在俄羅斯的地位正如中國的一汽紅旗,它是當時蘇聯(lián)工業(yè)的驕傲,也是社會主義國家公務車的代表,相比于市場影響力,它所代表的意義更為深遠。但即便如此,地位很高的伏爾加最終還是成為了歷史,想想它當年的風光,還是比較可惜的。
其次是拉達,拉達主要生產(chǎn)平民車型,旗下車型不僅比較暢銷,影響力和知名度也不錯,比如較多人知道的拉達尼瓦。但既然是汽車商品,進入市場后就不得不比較油耗、做工、舒適性、可靠性等方面,而在這些層面,拉達還是沒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雖說旗下車型的價格不高,但仍可以說是在夾縫中生存。
最后是莫斯科人,聽這名字,就知道它是俄羅斯本土品牌。曾經(jīng)莫斯科人也是俄羅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汽車制造企業(yè),它生產(chǎn)的一些小車不僅經(jīng)濟實惠,造型風格也比較獨特,有點小資情調(diào)的味道。然而,因為經(jīng)營不善,莫斯科人在20世紀末的時候就顯現(xiàn)出回天乏力的狀態(tài),實屬可惜。
被“包夾”的俄羅斯汽車
俄羅斯版圖橫跨亞歐大陸,這么聽起來好像是地理位置優(yōu)越,咋一看它生產(chǎn)的汽車不僅能供國內(nèi),還可以輻射到歐洲和亞洲市場,但這些都要建立在俄羅斯汽車足夠優(yōu)秀的前提下。
現(xiàn)實恰恰相反,歐洲的汽車大國有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等等,單單一個德國大眾就夠你對付的了,也就是說西歐既不缺高端車、更不缺平民車,這堵墻十分堅固。
而亞洲這邊,日本、韓國所生產(chǎn)的汽車同樣不好惹,而且日韓系品牌以中低端車型為主,經(jīng)濟、實惠、耐用的特點使它們頗受亞洲消費者的歡迎。如此一來,俄羅斯汽車已經(jīng)是兩邊不討好了。
再看大洋彼岸,美國同樣是超級汽車大國,而且通用、福特還是很多汽車品牌的“啟蒙老師”,在全球的影響力都是排得上號的。
俄羅斯汽車的坎坷
俄羅斯國力強大這不假,但這并不代表著當年國民生活水平高,剛剛我們說到俄羅斯汽車想要往外走幾乎不可能,現(xiàn)在再加上一個內(nèi)需不夠,結果可想而知。其實俄羅斯本身人口與德國、日本相比就沒有多大優(yōu)勢,再加上國民不富裕,整體汽車銷量自然就不會好到哪去。
另外,因為體制原因,俄羅斯車企本身的經(jīng)營也很有問題,前面說到的莫斯科人其實國家持股的比例很大,但這可能并不是好事。一家車企只有不斷跟隨市場的腳步,不斷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才有可能造出好賣的車,想想當初的豐田,不僅虛心向美國老牌汽車企業(yè)學習,還牢牢抓住消費者的“痛點”,精益求精,這才成為了今天的巨頭。
對于汽車的理解,俄羅斯無疑是落后了,作為商品的家用車、高端車,不再像軍用汽車那樣,可靠、能開、通過性強就行,消費者還會關注這臺車好不好開、做工精不精致、技術先不先進、舒適性夠不夠好等等。
其它的先不說,至少在設計上,俄羅斯汽車就沒有占到優(yōu)勢,再加上整體的做工和質(zhì)感也一般,這樣的車和大眾豐田車擺在一起,已經(jīng)矮了一截了。
總而言之,俄羅斯汽車的現(xiàn)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對于部分經(jīng)典俄羅斯車型的落幕,我們也只剩下一聲嘆息。值得驕傲的是,中國汽車在強大內(nèi)需的推動下,不斷進步,并與世界主流車企一同步入了新時代,最后我們也希望國內(nèi)車企能夠繼續(xù)保持生機與活力,造出更優(yōu)秀的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