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老司機,多少都會遇過緊急變道避險這個情況。對于這種緊急情況,駕駛員想要成功躲避并非是一件易事。緊急轉向避讓能否成功,一方面是對駕駛員的控車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則是對車輛本身的極限性能有著較高的要求。其實近年來,在某些廠商的長期宣傳,大家越來越常聽見“麋鹿測試”這一個詞語,因此不少品牌在推出一款新車的時候,都會著重介紹其麋鹿測試的成績。
![]()
顧名思義,這個測試與麋鹿有關。簡單來說,這項測試源自于北歐,北歐人在當地駕車時,常常會遇到麋鹿突然躥到馬路上。而遇到躥出來的麋鹿時,駕駛員的下意識反應自然就是急打轉向進行避讓,畢竟沒有多少人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撞上去。所以,考驗車輛避險能力的“麋鹿測試”應運而生,其實小編覺得稱呼“緊急閃躲測試”更為合適。當然,這都是一個名字而已,最重要還是看這個測試有沒有作用。
![]()
有人說,這個測試對我們來說根本沒有什么用,畢竟我國的高速也不會突然跑出一頭鹿。但別忘了在現實生活中,也會有遇到急需閃避的緊急情況,比如突然沖出的外賣小哥,大貨車突然掉落貨物等。這種情況下猛打方向很容易發(fā)生車輛失控甚至是側翻,而麋鹿測試的數據就給駕駛者提供了一個參考。其次,對于擁有十年駕齡的小編而言,在中國開車,讓我緊急閃躲印象較深的情況也不少,其中有幾次還挺驚險,且還載著家人。幸好,基于自己的技術、對車輛的熟悉度,以及路面的情況都化險為夷。
![]()
其實,從我上面提到的這三點,反觀也說明麋鹿測試涉及較多的細節(jié)問題,例如要不是我技術好,或者對車輛的熟悉,還有路況的寬容度高,我也可能會出現不一樣的情況,所以麋鹿測試的局限性是非常大的。當然,要是同一個地方、同一個速度、同一個駕駛員,麋鹿測試也可以形成車之間的橫向對比,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有可信的可比性。
![]()
還有,影響麋鹿測試成績的,還有ESP(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ESP的標定和控制策略,也會影響車輛失控時的狀態(tài)。如果一輛車ESP策略相對早,那么猛打方向時車輪打滑便會限制車速;如果ESP設定得較為遲,那么駕駛員可以通過反打方向保證車輛的平衡,車輛在緊急變線時的極限更高,麋鹿測試成績就會很好,但對駕駛員的駕駛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其實,麋鹿測試的標準有很多,各國家或地區(qū)標準、科研機構標準甚至品牌標準等,主要區(qū)別就是樁桶的擺法不同。目前,世界上最有名的麋鹿測試機構,是瑞典的汽車媒體Teknikens Varld和西班牙的KM77.com。而國內的,就某車之家、某車帝等媒體,也會定期對新車進行這種測試。
![]()
其中瑞典Teknikens Varld是全球最早進行麋鹿測試的機構,其測試被車圈奉為“標準”。其官網顯示:“測試成績超過70km/h的車型都屬于良好水平,而成績超過80km/h的都屬于極其優(yōu)秀的標準?!倍鶕鴥葌€別媒體會零星地做測試,但評判標準不統(tǒng)一,主觀能動性較大。如某車之家的測試數據,一般的家用轎車麋鹿測試成績能達到74km/h以上,就算相當不錯了,而重心較高的SUV,成績在68km/h以上,就算及格了。
![]()
不過,麋鹿測試成績并不說明車輛本身的好壞,而是跟車型的定位和使用場景密切相關。畢竟麋鹿測試的成績跟車型的大小、重量、重心、底盤、車身剛性等因素相關,而且市面上又有很多車型以舒適取向,所以最終測試成績也有所不同。
![]()
麋鹿測試雖然是出于對車輛緊急避險狀態(tài)下安全性的考察,但它體現的更多是車輛在極限狀態(tài)下的表現。在小編看來,麋鹿測試成績我們要關心,但不必糾結。作為消費者,我們在面對廠家鋪天蓋地的轟炸時,一定要清醒,不要過分迷信于某單一的指標,更不要被廠家忽悠了,以為麋鹿測試成績就能夠代表車輛的一切實力。
![]()
除了麋鹿測試,其實還有很多更重要的測試成績值得我們去關注,因為它們與我們的日常駕駛結合得更加緊密。如碰撞測試的結果,但碰撞測試不應該是看誰車損更厲害,而應該看駕駛艙被入侵空間和車內“假人”的約束程度,以保證駕乘人員生命的指標為第一要務。
![]()
總結下來,想必大家現在對麋鹿測試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麋鹿測試反映的變線穩(wěn)不穩(wěn),只是操控安全性能中的一小部分。其實,各種測試成績也只是車輛性能的一個參考標準,在實際駕駛時,只要能規(guī)避風險,并且保護車內駕駛員的人身安全,就是真正的好車。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