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劉閬閬閬
編輯:滾滾君
長達五天的五一長假悄然溜走,回過神我甚至忘記了這五天自己究竟做了什么,但唯獨吹捧青年和我關(guān)注的那位B站UP帶來的“給青年添個堵”讓我記憶猶新。
客觀來講,有多少青年看重“五四”這個節(jié)日呢?在我大學(xué)期間,“五四”就是一首團歌,沒人會在這一天做特別的事兒。如今太多人借此贊揚青年,大概還得從去年的“后浪”說起。
![]()
一位實力派演員、長輩,為“青年”辯護,“時代有幸遇見你們”,確實讓人胸潮澎湃。后浪也一度成為青年的代名詞。今年,955位初中生帶來的“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好像延續(xù)了后浪的精神,再次向年輕人致敬。
但正如去年有人吐槽只有富二代才能被稱為后浪一樣,今年的955也讓太多人感到尷尬,它們都來自B站。坦白來講,以年輕用戶為核心的它,如果不能畫好年輕人畫像,如果不說點年輕人愛聽的,又怎么讓人死心塌地呢?都只是討好青年、加深用戶粘度的把戲罷了。
![]()
作為2010年入站的大齡二次元和一個媒體人,見證了B站的發(fā)展也熟知這類營銷手段,我深知在大數(shù)據(jù)的環(huán)境下,我總會看到我想看到的,聽到我想聽到的,甚至在吹捧、環(huán)境、風(fēng)向之下,潛意識就會認為“我也是這樣的人”,進而產(chǎn)生認可、歸屬感,進而產(chǎn)生消費。
為什么要給青年貼上后浪的標簽?為什么青年就不能成為“955”們不想成為的那類人?為什么面對稱贊,青年不能睡覺?在鋪天蓋地的意識流攻擊里,我的個性屬于自己還是風(fēng)向定義?我的熱愛是發(fā)自真心還是潮流使然?我想要的是我真想要還是別人讓我想要的?在我最熟悉的汽車領(lǐng)域,年輕就該運動,年輕就該時尚,是近幾年汽車圈的真實寫照。在太多車企的宣傳文案中,都寫著年輕人不喜歡被定義,然而如今標榜年輕車型無外乎就是時尚顏值和性能駕控,那這本身是不是就是一種定義呢?而我的內(nèi)心又是不是真的喜歡這樣的車呢?
在我剛?cè)胄袝r,年輕女同事選擇了朗逸,一度成為辦公室笑談,我也未能免俗,顯然是受到了“年輕人不買大眾”風(fēng)向的引導(dǎo),但萬一人家就喜歡大眾輕盈的轉(zhuǎn)向呢?另一位車圈年輕朋友選擇了亞洲龍混動,也被一些同行和我戲稱油膩,畢竟豐田家用車就不是運動的代名詞,但誰說年輕就不能省油了呢?還記得上海車展的最后,我在朋友圈發(fā)了理想車型——雷克薩斯ES的動態(tài),收到的評論無外乎“你老了”“你不對勁”之類的評論,它們大多出自汽車媒體圈的朋友之口,顯然在他們的印象中年輕就必須要運動、激烈駕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