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買車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
就比如K哥,我想要大排量自吸、好聽的聲浪、舒適的座椅。。。最好價格還不貴。但顯然,這樣的車是不存在的,你總得舍棄幾個相對來說不那么重要的。
最終留下來的、會讓你真正掏錢的,那個就是剛需。
而對于一臺家用車來說,你可以舍棄的東西,實際上多到數(shù)不過來。。。
舉幾個例子,外觀再好看,總有審美疲勞的時候;動力再強,國內環(huán)境下你能充分用到的機會,少之又少。
唯獨七座和純電動,是你一旦考慮過,就無法“逃避”的。
為了防止有人杠我,因此咱們直接考慮最極端的用車環(huán)境。其一,你經常多人出行;其二,你住在一個限牌限行城市。
這下你再看,你還有選擇的余地嗎?
關鍵是,以上已經是極端情況了。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情況沒那么極端,純電動七座車是可以完美向下兼容的。
簡單來說,它可能是你能買到的最全能的一種選擇。
這樣的車,目前在市面上屈指可數(shù)。而在剛剛過去的上海車展上,上汽大眾帶來了一臺滿足所有家庭的出行需求的“全能物種” —— ID.6 X。
而K哥不久前剛剛體驗過它的小弟ID.4 X,作為大眾品牌在國內推出的首款MEB平臺純電動車,它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和市面上大多數(shù)純電動車不同,大眾的ID.系列在未來出行中扮演著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
在里里外外感受過一遍ID.6 X之后,K哥之前的想法再一次得到應驗。
先從外觀說起,如果你對ID.4 X有過了解,那么這次的ID.6 X你肯定會非常熟悉。
大眾電動家族內部有著高度統(tǒng)一的設計語言,但是縱觀全行業(yè),這種設計語言又非常獨樹一幟,你很難找出有什么車是跟ID.系列相仿的。
ID.6 X的前臉層次感很足,視覺效果很厚重。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這車長得可真結實!
而如果你從前面看的話,會發(fā)現(xiàn)ID.6 X還有一種神奇的“反差萌”。
原因就在于這對“卡姿蘭大眼睛” —— IQ. Light LED矩陣式智能大燈。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頭燈內部有兩顆透鏡。
看上去水汪汪的,活靈活現(xiàn),非常動人。
除此之外,LED日行燈在勾勒出大燈整體輪廓的同時,與中網完美融合,形成貫穿式效果,辨識度非常之高。
并且和ID.4 X一樣,ID.6 X的前后車標都是會發(fā)光的。
雖然大眾不是第一個用發(fā)光車標的,但效果可能是最好的。車標的亮度非常淡雅,恰到好處,既彰顯了身份,還不喧賓奪主。
再往下是一塊封閉的黑色飾板,設計師別出心裁,在內部加入了類似滿天繁星的鍍鉻點陣裝飾。
在特定的光線照射下,呈現(xiàn)出一種如同高級時裝一般的blingbling效果,大幅提升了整車的顏值。
車身側面風格依舊與ID.4 X類似,但ID.6 X明顯修長很多。
車身尺寸介于途觀L和途昂之間,不過得益于更短的前后懸以及更靠前的A柱,ID.6 X實際內部可用空間和途昂不相上下,這個留到后面再講。
講真,ID.6 X是一臺實打實的“大塊頭”,但雙色車身讓它看起來更加靈動,頂配車型的21吋鍍鉻輪圈進一步拉升整車氣質。
尾部相當敦實,同時帶有非常多的橫向線條,看起來非但沒有絲毫臃腫,還增添了不少年輕氣息。
尾燈依舊是貫穿式,內部結構是立體的,K哥研究了很久,最后還是決定用動圖的形式給你看看,真的非???!
除此之外,ID.6 X的尾燈和前大燈也都支持迎賓光效,動態(tài)點亮效果一點不輸奧迪。
講道理,雖然咱們不提倡停車的時候屁股朝外(因為開出來會很麻煩),但如果我有ID.6 X的話,我天天屁股朝外停!就為了能多看幾眼尾燈。
關于外觀,這里再插一個細節(jié),ID.6 X的后視鏡是銀色的,看起來檔次感更足之外,感覺還不好惹。。。
進入車內,雖然整體布局上和ID.4 X非常類似,但ID.6 X的定位更高,因此在很多細節(jié)上會有所不同。
比如在空調出風口周圍增加了很多鍍鉻裝飾,中控臺覆蓋了一大塊帶菱形圖案的銀色飾板等等。
無論看起來還是摸起來,ID.6 X都會更勝一籌。
而在功能性的體驗上,K哥我是再熟悉不過了,包括方向盤、儀表盤、中控屏這些,和ID.4 X基本一致。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好看又好用。
K哥可以很負責任地講,大眾ID.系列的上手難度是市面上最低的車型之一。
全液晶儀表尺寸很小巧,和燃油車的儀表完全不同。顯示內容很簡潔,這是因為ID.6 X把非常多的信息集成在了AR-HUD里,即增強現(xiàn)實抬頭顯示。
K哥在現(xiàn)場沒法拍到實際效果,這里就用官方宣傳片吧。
如圖所示,當需要左轉時,導航會在前擋風玻璃上投射出動態(tài)箭頭,而這個箭頭在你人眼看起來,就像懸浮在路口當中一樣,非??苹?!
同時,車內擋風玻璃底部的交互式燈條也會給你動態(tài)指示。
這些都大大提升了駕駛體驗,而如果放在三年前,這些功能都只會出現(xiàn)在電影里。
儀表盤的右側是旋鈕式擋位選擇器,結合了設計感與實用性,習慣操作之后換擋會變得非常高效。
中控大屏的尺寸達到了12寸,除了空調溫度/風速調節(jié)和幾個必要的按鈕之外,其余功能都集成在車機系統(tǒng)里。
操作邏輯和手機基本無異,除了各種車輛信息和設置,還支持非常豐富的基于車聯(lián)網系統(tǒng)的便利功能。
另外,ID.6 X上的CarPlay是K哥用過最爽的,因為屏幕非常大,這感覺怎么形容呢?只能說用了就回不去了,相當上頭!
傳統(tǒng)燃油車操縱臺的位置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儲物箱,內部已經做好了分區(qū),包括無線充電等,非常實用。
座椅造型寬大,填充物又軟又厚實,米白的顏色搭配打孔工藝,讓高級感不僅僅體現(xiàn)在乘坐表現(xiàn)上。
有一說一,光看座椅,這車就已經值回25萬了。
配置上除了基本的座椅加熱,還加入了座椅按摩,這可是同級別絕無僅有的好東西,誰用誰知道。
ID.6 X可選六座和七座,K哥體驗的是高配六座版,第二排是兩張獨立座椅。
雖然座椅包裹性稍微差了點,但坐起來依舊厚實,夠舒服。關鍵空間非常寬敞,座椅還支持前后+椅背調節(jié),想怎么躺就怎么躺。
相比七座車型,K哥個人更推薦六座,除了進出第三排會更加方便之外,第二排座椅還有小扶手,手搭在上面非常放松,而且看起來也更加尊貴。
第三排座椅稍微有點單薄,但空間是沒有問題的,K哥試過了,正常身材的成年人腿部還有余量,短途應個急毫無壓力。
如果專門給小朋友坐的話,綽綽有余。
有一說一,ID.6 X的空間利用率是真的高,在滿載的情況下,后備廂目測還能放下至少兩個24寸的旅行箱。
當然了,ID.6 X可不是只有大,很多提升車內乘員舒適性的配置,它也是一個都不落。
除了三區(qū)獨立空調外,頂配車型還配備了11個揚聲器的Harman Kardon音響,配合16通道功放,經過數(shù)百小時的精心調校,無論是清澈人聲還是原味古典,都能完美還原,如臨現(xiàn)場。從此不再有舟車勞頓,而是一路輕松加愉快。
值得一提的是,多人出行的時候,駕駛員難免會分心,影響行車安全。而作為一臺2021年的全能七座純電SUV,自動駕駛輔助自然是不會缺席的。
ID.6 X支持L2+級別的自動駕駛輔助,支持自動跟車、自動變道輔助等。同時還配備了交通標志識別、疲勞檢測、后部穿行提醒等功能,進一步提升抗安全風險能力。
而關于車輛本身的安全性這個熱議話題,雖然K哥沒辦法驗證,但上汽大眾作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合資車企之一,累積了豐富的造車經驗,機械部件的可靠性是值得信賴的。
此外,大眾ID.6 X車身有77.7%采用了高強度鋼,標配6氣囊,電池也經過了338項品牌標志安全驗證,被動安全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目前,ID.6 X還沒有正式上市,但K哥從官網了解到,ID.6 X初見版的價格會在30萬以內。(初見版你可以理解為首發(fā)版,一般來說,首發(fā)版的配置非常高,不是頂配就是次頂配)
講道理,咱不說別的,放眼整個車市,30萬級別的七座純電SUV,和ID.6 X在同一高度的,可能只有特斯拉Model Y能與之相提并論。
但問題是,Model Y目前只有五座版,七座會不會在國內上市還是未知數(shù),但據K哥了解,想要坐進Model Y的第三排,你的腦袋可能會顯得有點多余。
價位相近的,目前比較火的還有蔚來的ES6。但還是一樣的問題,它只有五座。另外最關鍵的,品牌是一個不容忽略的因素,大眾車標帶來的“額外加成”,不是新勢力品牌能給到的。
而ID.系列就是上汽大眾開創(chuàng)年輕化新紀元的開始。
時代不同了,但上汽大眾一直是那個上汽大眾,專注家用車市場,將實用與舒適的用車體驗貫徹始終。
話說回來,包括燃油車在內,不到30萬的售價,對于有高品質七座車需求的消費者來說,ID.6 X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選擇。
你可以把純電動看成一個附屬品。
如果你剛好有充電條件,那么無敵。ID.6 X的綜合用車體驗,絕對會超越所有同級別七座車。
有一說一,大眾這張“剛需牌”,打得是真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