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英菲尼迪、謳歌的國產,很多人都開始關注雷克薩斯的國產規(guī)劃,最近還爆出了預測雷克薩斯國產的“內部資料”。不過,這些消息都被雷克薩斯官方否認了。如今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風生水起,銷量不斷攀升,為什么依然沒有確切的國產消息呢?它遲遲不遠在中國投產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行內不同領域的KOL們,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
年銷輕松過10萬,緊跟著國產為主的凱迪拉克之后,力壓捷豹路虎沃爾沃這些靠國產增量的品牌,品牌方賺得輕松,經銷商也賺得開心,為嘛要國產呢?
我覺得兩點:
第一,價格保不保得住,銷量能不能繼續(xù)漲上去,看看豐田就知道了。
![]()
友商們動不動優(yōu)惠兩三萬的今天,凱美瑞、漢蘭達兩大支柱堅挺無比。關鍵還是豐田的精益化管理,在生產和銷售方面從來不激進。那么雷克薩斯就算國產,也不會大大咧咧沒頭沒腦地造車鋪量,一樣還是以控制數量保證質量為首要目標。這點毫無疑問。
第二,可能更重要——為什么年銷8萬的時候沒國產,年銷10萬的時候沒國產,現在卻又看著像那么回事了呢?只是純猜測啊——政治利好。
碰上特朗普這么一個商人總統(tǒng),日本和美國關系再好,也照樣被摁在地上摩擦。最近日本媒體都開始說安倍跟美國簽的協(xié)議是在“賣國”了,今天妥協(xié)到底線都掉了,指不定明天特朗普還會逼著日本簽更過分的協(xié)議。
怎么辦?終究還是得和近鄰搞好關系?。〗K究還是需要中國這么大一個市場兜底??!每年那么多中國游客到日本買買買,中國消費者的實力早就無需證明了。
![]()
順便一提,豐田不是去年底就說過么,2020年要推出十款純電動車型。前陣子又有更具體的計劃,2020年就會有純電動車在中國市場出售,首款產品很可能就是C-HR/奕澤。另外2020年起生產的雷克薩斯純電動SUV,也會首先在中國市場推出。
這應該算是豐田對中國市場前所未有的重視了吧。原因么,可以參考上面的理由二。
![]()
相比國產的優(yōu)勢,我能想到更多的是挑戰(zhàn):
![]()
所謂的日本匠心精神和日本本土制造是其最大的光環(huán),如果國產,會喪失一大競爭力,自毀長城。
雷的傳統(tǒng)客戶群體中,不少人對于進口產品有著迷信般的信任,甚至選擇雷車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它是純進口車。這個矛盾,我認為是雷克薩斯國產時必須要考慮到,并且需要通過一些宣傳手段化解的;
考慮到投資回報的壓力,會對銷量有要求。當前雷克薩斯由于沒有銷量壓力,終端優(yōu)惠很小,但一旦有了明確的銷量任務,是否會造成終端售價大幅優(yōu)惠,造成品牌形象的損失?參考國產后的凱迪拉克,沃爾沃,英菲尼迪;
![]()
雖然廣汽豐田本身的生產品質已經非常值得信賴了,但雷克薩斯作為豐田旗下的高端豪華品牌,對于品質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新生產線,以及供應鏈的質量保證能力,將會迎來一次嚴苛的挑戰(zhàn);
![]()
甭猜了,沒戲。
不是說國產的雷克薩斯一定會壞了招牌,而是豐田本身不愿冒這個險。多年來,豐田就從來沒把中國市場看得比其他市場更重。
豐田不像大眾,雷克薩斯也不像奧迪,大眾和奧迪沒有中國,分分鐘垮掉;但豐田和雷克薩斯并沒有把雞蛋都押到一個籃子里,或者說豐田在全球的發(fā)展更加均衡。
自從2012年釣島事件之后,豐田對于中國市場的態(tài)度變得更加謹小慎微。萬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豐田知道,中日關系會成為影響自身銷量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個不確定因素,所以根本不能太過倚仗中國市場。
![]()
現在進口車關稅下調了,雷克薩斯在國內的單車利潤率僅次于保時捷。國產之后,且不說價格能降多少,你的進口身份沒了,單車利潤率也沒了,庫存高了,說不定可靠性還下降了,最重要的,你還得分給中方一半的利潤吧?我就問你國產有啥好處?
以上是在我看來雷克薩斯不會國產的理由。如果真的國產了,那就是我認為雷克薩斯國產失敗的原因。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