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電動汽車的核心賣點是什么?電動么?
我們恰恰認為,電動時代最無關緊要的就是電動。
在奔馳2039的計劃之路上,趕不趕潮流都不重要。
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物種才是要緊事!
SO,EQS來了。
傳統(tǒng)的上海車展已經快變成電車嘉年華了!時代的轉變讓百年來傳統(tǒng)車企壘出的護城河沒了用武之地,新勢力們、也在竭盡全力趕超傳統(tǒng),希望彎道超車,從此扶搖直上。
![]()
大家堅信,再不造車就晚了。燃油車時代,發(fā)動機、變速箱以及整車的匹配優(yōu)化都需要強大的技術儲備,核心技術幾乎被少數(shù)的幾家壟斷,入行簡直難于登天。但電動時代就不一樣了,從前要花費巨大研發(fā)成本才能實現(xiàn)10秒以內破百,現(xiàn)在6秒甚至5秒破百的電車都不在少數(shù)。如各位所見,現(xiàn)在的電動市場里,車機系統(tǒng)沒有不顛覆的,電池包技術沒有不安全的,動力參數(shù)沒有不強悍的。
![]()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略顯低調的汽車發(fā)明者卻遲遲不肯出手,外界對待曾經汽油時代老大哥的眼光也變得耐人尋味,在外界看來奔馳已經錯過了發(fā)力的黃金時機,在動力水平相差無幾,堆料也能玩轉市場的現(xiàn)在,奔馳就算再有實力,也搶不回丟掉的時間。但是EQS一經公布,圈子嘩然了。
![]()
就眼下的電動市場而言,EQS分明就是一個新物種——它既是梅賽德斯-EQ的旗艦電動車型,也是首款基于豪華行政座駕平臺打造的純電車型,還是時下首款大型豪華純電轎車。
![]()
我認為它是一臺感性與理性共存的電車。
它美到不像話,卻又足夠理性克制
S級始終是奔馳家族旗艦標桿,所以EQS肩負著奔馳在電動時代旗艦標桿的重任,所以它不可以,更不可能草率。
![]()
全新的EQS采用了弓形的設計,這種流暢的表面、起伏的腰線,以及肩部線條姿態(tài)讓它的視覺觀感“很奔馳”。
![]()
![]()
![]()
暗夜星徽的封閉格柵和3D螺旋式尾燈燈帶昭示著它電動的身份,同時也保持了S級特有的厚重感。
![]()
感性視覺觀感背后也隱藏著奔馳的深思熟慮。EQS的風阻系數(shù)只有0.2Cd,打破了現(xiàn)有全球量產車風阻記錄,而狂歡了這么就的新勢力們,那些所謂最低風阻的,也不過0.23Cd上下,即便保時捷Taycan這樣的狠角色,也只做到了0.22Cd。
空氣阻力的主要構成很復雜,涉及到壓差阻力、干擾阻力、內部阻力、誘導阻力、摩擦阻力等等,所以0.2和022雖然只差了0.02,但這背后所折射出來的,其實是強大的實力。僅憑這一點,EQS就足矣笑傲整個汽車圈。
豪華與能耗間的博弈
我認為,電動時代最無關緊要的就是電動,功率、扭矩、電容量都差不多。但對于豪華定位而言,由于電動車本身的木桶效應,在電池容量有限的客觀條件下,堆砌配置的做法不好用。當配置堆砌到一定程度,電耗也是十分“客觀”的。
![]()
EQS的車身長度為5,216mm,軸距3,210mm,這使它在尺寸上成為其首款純電大型行政轎車打下了良好基礎,不僅為用戶提供了更寬敞的空間,也讓它可以配備高達107.8千瓦時(度)的動力電池。
![]()
電池只占其一,奔馳自主研發(fā)的電控系統(tǒng)和前面提過的0.2Cd的超低風阻以及全新的EVA平臺自然也是功不可沒。據(jù)悉,EQS在WLTP工況下續(xù)航里程可以達到770Km(CLTC工況下可達800Km,NEDC工況下可達850Km),百公里能耗在14千瓦時左右。什么概念呢?小鵬P7的百公里能耗也是14千瓦時左右,但豪華程度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的。
豪華電動巔峰
提到豪華,自然少不了EQS的MBUX Hyperscreen。不管看上去還是用起來都是貴氣逼人的既視感。三塊大屏幕無縫連接,寬度超過141cm,表層使用了抗反射硅酸鋁玻璃。
![]()
![]()
另外EQS搭載了奔馳MBUX智能人機交互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具備強大的學習能力,可以根據(jù)用戶習慣定制化推送超過20種功能服務。為了給這些逆天的車機系統(tǒng)保駕護航,EQS配備了8核CPU和24G內存,據(jù)說可以支持每秒46.4GB內存帶寬。emmmmm……這配置已經可以超過大多數(shù)人的電腦配置了。
![]()
作為三叉星邁向2039的里程碑車型,EQS肩負著刷新市場對純電旗艦認知的重任,雖然現(xiàn)在還沒有上市,但是我感覺它已經成功了,筆者對電動車的認知已經因它而發(fā)生了改變。眼下電動車產品眾多,就算手機數(shù)碼可能都沒有電動車圈混亂,但是講真,看了這么多電動品牌,還真沒有什么讓人印象足夠深刻的產品。放眼整個圈子全是“差不多先生”:大屏,都差不多,加速,都差不多,造型有點區(qū)別,但也都差不多。但這臺EQS,真是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啊。
你認為EQS的上市能給電車圈帶來怎樣的影響?或者說改變?歡迎評論區(qū)開啟腦洞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