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的一家研究公司預計,2021年全球汽車芯片短缺的問題將造成多達450萬輛汽車產量的損失,致使將導致今年全球汽車行業(yè)的營收減少606億美元(約為3959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全球汽車年產量的5%左右。這也就意味著芯片危機會對今年的汽車市場產生較大的影響,并且這個影響極有可能還會擴散到明年。中國智造能否破局?
一、全球性的芯片危機嚴重影響車企生產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末,車企的生產就一直受到芯片短缺問題的困擾,傳統(tǒng)汽車巨頭包括豐田、大眾、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斯巴魯和日產汽車等車企甚至被迫減產或停產。
據外媒29日報道,目前全球汽車工業(yè)正在遭受汽車半導體短缺的嚴重困擾,兩家大型汽車公司(現(xiàn)代汽車公司和起亞汽車公司)可能會在4月份停產,據了解這家兩公司目前的車輛半導體庫存只能維持供應汽車生產兩周到六周。
![數十家車企停產,全球鬧"芯"慌,中國“芯”能不能成為替代?]()
3月27日,據CNBC報道,Stellantis集團也因芯片短缺暫時關閉北美的5家工廠,停產將從3月29日開始,一直持續(xù)到4月中旬。日產汽車近日計劃將從4月1日起暫停其土耳其士麥那汽車廠、美國坎頓汽車廠和墨西哥阿瓜斯卡連特斯州汽車廠生產工作,目前計劃4月6日恢復正常生產。3月30 日,據韓國媒體援引行業(yè)內部人士的消息報道,由于芯片供應短缺,現(xiàn)代汽車計劃在4月5日至13日期間,暫停其蔚山(Ulsan)1號工廠的生產。
在進入2021年后芯片短缺愈演愈烈,3月19日日本瑞薩電子發(fā)生嚴重火災,影響到17臺生產半導體的機器,因該廠生產的三分之二的芯片是供汽車行業(yè)使用的,這無疑加劇目前全球車企面臨的芯片供應危機。再加上日本地震、北美寒潮等不利因素影響使得原本短缺的芯片危機進一步加劇,并對其他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供貨造成影響。
![數十家車企停產,全球鬧"芯"慌,中國“芯”能不能成為替代?]()
近日,瑞薩電子表示,即使其客戶主要是汽車零部件制造商,而非汽車制造企業(yè),他們將在大約一個月內開始看到芯片出貨量出現(xiàn)顯著下降。但是截至目前各大汽車制造商均在仍在此事件可能產生的影響。豐田、日產、本田等日本汽車廠商均已就此發(fā)表聲明,表示其車載芯片供應將受到瑞薩電子那珂工廠失火事件的“嚴重影響”。據了解日本瑞薩電子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使受損的生產設備恢復運營。消息發(fā)布后,豐田、日產及本田汽車等日本傳統(tǒng)車企的股價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數十家車企停產,全球鬧"芯"慌,中國“芯”能不能成為替代?]()
目前,半導體供應問題已經開始影響國內。3月24日,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宣布:“在售Model Y價格上調8000元人民幣,即日生效。已訂購客戶不受此次調價影響。感謝大家的支持和理解!”宣布國產Model Y漲價8000元,標準續(xù)航版由此前的33.99萬元上調至34.79萬元;Performance高性能版車型售價也由此前的36.99萬元上調為37.79萬元。業(yè)內人士稱,特斯拉制造成本增加是受到半導體芯片短缺和動力電池原材料成本提高的影響。
3月26日,蔚來汽車方面稱,半導體的整體供應緊張,蔚來汽車宣布從3月29日起暫停“江淮蔚來”合肥制造工廠的汽車生產活動5個工作日。已經影響公司今年3月份的汽車產量,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將交付約19500輛汽車,較之前發(fā)布的2萬輛至2.05萬輛的預期目標有所下降。蔚來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芯片短缺情況超出此前預估,目前仍在密切關注行業(yè)供給情況,積極協(xié)調供應鏈資源。目前預期停產五個工作日后可以恢復生產,但長期供應情況仍有待觀察。
二、中國智造能否率先破局?
根據中國汽車芯片產業(yè)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lián)盟數據顯示,我國在2019年自主汽車芯片產業(yè)規(guī)模僅占全球的4.5%,而我國車用芯片的進口率超過了90%,在純電動汽車中價值僅次于動力電池的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進口率更是高達98%。隨著汽車智能化和純電動化的飛速發(fā)展,中國的芯片缺口是很大的。為了應對中國自主芯片缺口的問題,中國各個領域的企業(yè)都對芯片領域發(fā)起了猛攻。
這里不得不提到兩家車企:比亞迪和領跑。在自主品牌車企當中,布局芯片領域最積極的當屬比亞迪。因為比亞迪擁有完整的IGBT技術產業(yè)鏈,所以才這次比亞迪幾乎沒有受到全球芯片危機的影響。除此之外,造車新勢力中的零跑汽車在2018年就開始布局起了汽車領域的芯片研發(fā),并且在去年10月份芯片危機爆發(fā)之前就推出了它的第一款AI智能駕駛芯片——凌芯01。值得一提的是,凌芯01是國內首款量產的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車規(guī)級AI智能駕駛芯片,而零跑汽車是全球第二家擁有智能電動汽車完整自主研發(fā)能力的整車廠家,第一家就是特斯拉。
![數十家車企停產,全球鬧"芯"慌,中國“芯”能不能成為替代?]()
除了比亞迪、零跑這兩家率先布局了芯片領域的車企之外,蔚來、小鵬、吉利、五菱等車企和華為、中興、地平線等科技企業(yè)也紛紛加入了攻堅芯片領域的行列當中。
在這里艾迪哥科普一下,目前在我國被廣泛使用的MCU車規(guī)級芯片,并非像很多手機芯片般,動輒7nm甚至是更高制程,包括中芯國際在內的國內芯片代工企業(yè),基本具備了相關芯片加工能力,但是車規(guī)級芯片有自己的難點,從要求來說,車規(guī)級僅次于軍工級,領先工業(yè)和消費電子使用的芯片。車規(guī)級芯片往往需要應對遠比工業(yè)芯片和消費電子芯片更加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包括溫度、濕度、發(fā)霉、粉塵等各種情況。并且從使用壽命來說,車規(guī)級芯片往往必須達到15年甚至更長時間,因此,一家車企的主機廠在選定了芯片之后,一般不會輕易更換。
![數十家車企停產,全球鬧"芯"慌,中國“芯”能不能成為替代?]()
而像大陸、博世這樣一級供應商的車規(guī)級MCU市場,基本被恩智浦、英飛凌、德州儀器、瑞薩和意法半導體等五大半導體公司所壟斷,國內MCU供應商幾乎沒有入圍這個細分市場的先例。
艾迪哥認為解決芯片困境,我們要鼓勵恩智浦、英飛凌、德州儀器、瑞薩和意法半導體等海外公司在國內投資設廠,以優(yōu)厚條件鼓勵它們國產化車規(guī)級芯片。這樣即便遇到海外斷供,國內產能也能快速跟上。同時,對于國內的車規(guī)級芯片領域的投入,我們必須堅持市場化調控的手段,避免政府資源的過度涉足。使得生產出來的車規(guī)級MCU得到主機廠的認可,進入主機廠的供應商名單中。
這次全球性的缺“芯”危機,無疑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