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東風日產公布了2月份最新的銷量數(shù)據(jù)。受季節(jié)性因素以及疫情持續(xù)震蕩限制流動性的影響,東風日產2月份的終端銷量達到64,143輛,同比增長404.9%,連續(xù)11個月保持了銷量的正向增長。
從產品端來看,軒逸毫無懸念地再次領跑家轎市場,2月終端銷量達到28,638輛,同比增長405.9%。在去年底通過6萬輛的沖刺一舉拿下所有細分市場的銷量冠軍之后,軒逸新一輪的市場沖鋒再次開始,依托強大的可靠性以及經(jīng)濟性,軒逸依然在市場終端持續(xù)壓迫著朗逸、英朗等一眾敵手的進攻。
盡管如此統(tǒng)治力是建立在兩代同堂的基礎之上,但是其中14代軒逸的銷量占比已經(jīng)超過50%,始終在最核心的中級車細分市場中將東風日產的品牌價值與銷量體量維持在高位水平。
現(xiàn)在軒逸以及東風日產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可能在于,隨著e-Power混動技術的導入,軒逸能否將在傳統(tǒng)汽車領域積累的產品與品牌優(yōu)勢延續(xù)到新能源領域之中,從而幫助東風日產在豐田與本田的強勢混動技術的夾擊中突出重圍,為東風日產構建出行之有效的技術與銷量基盤基礎。
此外,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降價維持增長的天籟在2月的終端銷量達到7,486輛,同比增長519.7%。在雅閣、凱美瑞、邁騰強力狙擊之下,天籟銷量的增長難能可貴卻也充滿艱辛。
與軒逸即將面臨的挑戰(zhàn)一樣,天籟天生背負著將東風日產引以為傲的VC-TURBO技術進一步推向市場,重塑“技術日產”品牌形象的使命。不一樣的點在于,天籟想要穿越雅閣、凱美瑞、亞洲龍等車型構筑的混動技術壁壘,難度上要比軒逸困難許多。
一方面,天籟未能像軒逸一樣在細分市場中形成統(tǒng)治級的市場地位,另一方面,e-Power技術擁有更為強大的產品矩陣保駕護航,可礙于成本以及產能上的考慮,VC-TURBO技術的市場攻堅目前只能依靠天籟踽踽獨行。
與此同時,在緊湊級兩廂車市場中,騏達在新款高爾夫以及兩廂思域的換新中,依然憑借著價格優(yōu)勢在2月收獲3,008輛,同比增長275.5%的成績,在不斷被擠壓的兩廂車市場中,騏達必須要在個性化上尋找到存在的空間,否則在面對新能源車型替代以及自主緊湊級車型下探的情況時,很難有進一步的發(fā)展空間。
在SUV市場中,東風日產的產品矩陣依然保持著應有的戰(zhàn)斗力。2月份,奇駿的終端銷量為10,113輛,同比增長538.9%;而逍客與勁客則一同錄得10,162輛的成績??梢姡幢闫骝E換代在即,新一代逍客也在北美亮相,奇駿+逍客組成的SUV產品矩陣依然使得東風日產在SUV市場中穩(wěn)穩(wěn)占據(jù)著領先位置。
不過,在新舊交替的當口,能否通過全新一代奇駿與逍客穩(wěn)定市場局面,實現(xiàn)平穩(wěn)過渡甚至憑借新技術的輸入一舉扭轉乾坤,是日產現(xiàn)階段考慮的重點問題。
隨著賴以生存的SUV產品矩陣進入關鍵的換代周期,面對來勢洶洶的RAV4、換代繽智等車型,東風日產的價值競爭進入到更為嚴峻的階段。此時此刻,奇駿與逍客必須換個活法重新構建東風日產在SUV市場的引領優(yōu)勢。
至于重新回歸日產,成為東風日產第二品牌的啟辰品牌,東風日產并未公布其具體車型的銷量。但毋庸置疑的是,啟辰品牌將是東風日產發(fā)力2021年的重點板塊。
“啟辰是全體東風日產人的啟辰,是東風日產重要的事業(yè)板塊,我們必須借助啟辰作為自主品牌的靈活性,先行先試,找到東風日產的第二增長曲線?!痹谌涨暗男蝿菽繕藙訂T大會上,東風日產副總經(jīng)理陳昊不斷強調著啟辰回歸的重要性。
在啟辰回歸東風日產之初,如何重新界定啟辰與東風日產之間的關系,建立起鮮明的品牌認知成為了人們關心的話題。兩個月后,這樣的疑問似乎得到了解答。
在東風日產的規(guī)劃中,啟辰作為自主品牌,不僅有高靈活度,可以作為快速采用中國特色的新技術、新標準、新模式進行嘗試的試驗田;還可以鍛造價值鏈前端的研發(fā)能力,快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同時以成功經(jīng)驗反哺日產全球,更能提升東風日產在日產全球的地位與話語權。啟辰是東風日產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差異化競爭的優(yōu)勢所在。
下周,啟辰將正式上市回歸后的第一款車型—D60 PLUS,正式開啟全新篇章。有理由相信,啟辰能夠充分依托東風日產的渠道優(yōu)勢,特別是東風南方成熟的渠道搭建能力不斷優(yōu)化、拓展自身羸弱的渠道體系,并進一步在共享服務網(wǎng)絡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渠道服務,打造出自身核心競爭力。
文/羅超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wǎng)了解更多行業(yè)資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