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三菱汽車、日產、鈴木也被曝燃油效率造假。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2017年10月,斯巴魯位于群馬縣的工廠被曝有無證照人員在從事車輛檢查工作,且新車出廠里程數造假;
2017年11月,日本纖維巨頭東麗公司被曝篡改制品的檢查數據。其在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間共有149起數據篡改,向輪胎廠商等13家公司供應了偽造強度等的輪胎增強材料等.
2020年,日本汽車零部件巨頭電裝公司被曝出燃油泵產品存在質量缺陷,導致包括豐田、本田、斯巴魯、馬自達等多家日本車企累計召回超850萬輛汽車。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近日,日本汽車零部件巨頭曙光制動器工業(yè)株式會社被曝出質檢數據造假,該公司2月16日公布的19.2萬件產品質檢數據中,有11.4萬件剎車裝置及其零部件產品存在偽造、篡改檢查數據。其中,大約有5000項沒有達到與汽車廠商約定的標準值。目前,曙光制動器已確認了日本本土四家工廠的造假行為。
![點擊進入看圖評論]()
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車成為繼德國大眾之后最大的獲利者,繼混動技術之后豐田本田已經無牌可打?
說到日系車的發(fā)展不得不提其與美國在上個世紀下半頁的瘋狂的蜜月期,日本依靠其順差在以及美國依靠其美元的先天優(yōu)勢,讓日本汽車制造業(yè)得到迅速發(fā)展,在8090年代中國汽車制造業(yè)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日本企業(yè)用資本和技術換市場的方式,先后布局中國市場,也正因如此,美國從80年代的戰(zhàn)后經濟危機逐漸復蘇,到98年亞太金融風暴,一個被美國金融泡沫扶植起來的日本經濟也因這場風波被打回原形,從98年金融危機之后以日本、東南亞國家等為代表的亞太地區(qū),把中國作為脫離美元控制的強大資本市場,也讓日系產品如脫韁野馬一樣瘋狂在中國市場發(fā)展
針對美國國內,日本轉型文化產業(yè)的輸入,進軍電影、音樂、動漫、游戲等高附加值尖端市場,并且日本的文化產業(yè)排名僅次于美國。
日本為代表的戰(zhàn)略中心轉移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地區(qū)也讓日本復蘇走上了快車道,中國汽車市場的崛起,日系車德系車應該是最大的獲利者,一向后知后覺的美國車總是一手好牌打的細碎。
以法系車、美系車為代表低端車品牌將被率先出局,本田豐田日產也將會岌岌可危,未來的中國市場也將不會再給機會。
如果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作為比喻,相比美系車和法系車,韓系車更像是蟬的存在,最后能夠脫身的也許只有蟬這個叫角色,不論是起亞還是現代,在北京汽車和東風汽車的眼里都是更是“唇與齒關系”,在國內的生命力并不差,未來日系車在國內的份額也將會隨著中國自主產權的混動技術的崛起不斷被替代,未來的五年日系車的混動優(yōu)勢將不斷被稀釋,將會逐漸擠入更凸顯品牌力高端車市場發(fā)力,15萬乃至20萬以下汽車市場憑借技術優(yōu)勢將會完全被自主產權的國產車替代。
總結:合資汽車模式也將會在資本市場的沖擊下不斷被壓縮調整,中國車企的話語權也將會越來越重要,針對中國市場更開放、更透明的戰(zhàn)略才是最好的機會。
中國的雙積分政策以及高標準國六排放的舉措更是給了自主品牌迅速發(fā)展的機會不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汽車,電動汽車的崛起和針對燃油車市場的壓縮,針對排放的高門檻針對進口車款并不友好,特斯拉的引入,更像是給了這些日系、歐美車系立了一個規(guī)矩,零配件的供應商國產化高占比,更像是一釜底抽薪,中國車企大力發(fā)展自主知識產權的發(fā)動機、變速箱、混動技術、純電電芯、自動駕駛技術等等,產業(yè)合作已經從過去的整車制造的合作,到未來針對關鍵技術領域的合作交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