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鋼梁這個名字聽起來煞有其事,但這卻是帶有誤導性的名詞。大家真的清楚防撞鋼梁到底什么嗎
防撞鋼梁對應(yīng)的英文名詞為Bumper,直譯過來稱作緩沖器。在合資車企,后防撞鋼梁被稱為Rear Reinforcement,直譯過來為后加強件。為了本文的嚴謹性,我們不再稱其為防撞鋼梁而稱緩沖件。
![]()
緩沖件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低速碰撞時車輛的損傷,一般由鋼、鋁、橡膠或者塑料制成,個別的使用泡沫緩沖材料。主要工作原理是通過低速碰撞時擠壓變形的方式吸收能量。根據(jù)車型的不同,材料和規(guī)格也不同。
![]()
防撞鋼梁什么時候有用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對加強件強調(diào)的也是低速碰撞,并沒有要求緩沖件在中高速或者超高速情形下起到保護的作用。事實上,中高速強力的碰撞中也無法起到相應(yīng)保護作用。因此,車企在設(shè)計加強件時都會遵循各國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而不會低于標準。
![]()
與其最密切相關(guān)的其實是保險公司。緩沖件對乘員安全性沒有影響,但可以大幅降低碰撞中的維修費用,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xié)會(IIHS)對車體損傷也作出了要求,損傷低則保險費用低??上鴥?nèi)尚無對車體損傷的要求。
如果沒有后緩沖件,當車輛尾部遭受撞擊,吸能材料吸收一部分撞擊能量之后,不可避免地會把能量傳遞到車輛的整個后圍板平面上,最終導致車輛后圍板變形。后緩沖件的支撐點在左右縱梁上,如果前車有后加強件,遭受到撞擊時吸能盒可以吸收大部分能量,對車體造成的損傷也會降低,維修費用會因此大幅下降。
![]()
在重大事故中,指望其保護駕乘人員的安全,就大錯特錯了。緩沖件就是一個鋼板,大型碰撞事故中主要依靠車身的縱梁和橫梁一起承擔車身變形,緩沖件僅在輕微事故中起到保護尾部和其他零部件的作用。
防撞鋼梁是否越硬越好,越厚越好?
自主品牌為了迎合消費者,多采用硬度較高、厚度較大的防撞鋼梁,因為技術(shù)比較簡單、成本也更低。實際應(yīng)用中,加強件的強度要與車身相匹配,最終達到低速防碰撞、高速吸能的目的。如果加強件過硬,車輛受到撞擊后,加強件不能及時變形吸收能量,把能量傳遞給車架,則可能因小失大帶來更大的損失。除此之外,過硬的加強件對行人的傷害也會更大。
![]()
不少消費者認為車型在引進國內(nèi)之后必定簡配,其中就包括后緩沖件,最終造成國外有而國內(nèi)沒有的情形。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事實上,出于國內(nèi)消費者對后緩沖件的追崇,一些國外沒有后加強件的車型在引入到國內(nèi)之后反而加裝上了,比如本田飛度。飛度在日本是沒有后緩沖件的,進入中國則增加了這項配置。大概是不想落人口實,畢竟我國消費者對這塊薄薄的鋼板還是十分在意的。
![]()
總結(jié)
綜上所述,駕駛沒有防撞鋼梁車型的車主大可不必過于擔憂。緩沖件的作用僅僅是降低低速碰撞的損失,并不能在高速事故中成為主要因素。實際上,真正的車輛安全包括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兩方面。主動安全是指避免發(fā)生事故的一些安全配置,被動安全則是在發(fā)生意外時保護乘員不受傷害的配置。因此車型的安全設(shè)計必須以人為核心,這也就意味著所有人能接觸到的地方都必須是具有保護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