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可能就此走上人生巔峰,也可能只是當了回“白手套”。
在官方發(fā)布的新聞中,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是智己汽車的三大投資人。對于合計持股10%的兩家企業(yè),以及隱身其后的上汽集團和上汽乘用車多名員工,智己汽車卻諱莫如深。
來自多名員工的10億元投資,是否真實存在?這些員工將從層層嵌套的公司和股權中,得到多少好處?兩家企業(yè)的設立,究竟是便于未來的股權激勵、融資增發(fā),還是藏匿某些不便具名的機構或個人?
兩家企業(yè)持股10%
公開資料顯示,智己汽車的主體機構為智己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其股東包括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阿里巴巴(中國)網(wǎng)絡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元釋汽車科技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簡稱上海元釋)和上海元稔汽車科技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簡稱上海元稔),分別持股72%、18%、5.1%和4.9%。
作為智己汽車的最大股東,元界智能背后是上汽集團和張江高科,二者分別持股74.986%和25%,上海上汽恒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0.014%,同時擔任公司的執(zhí)行事務合伙人。恒旭投資,是上汽投資旗下母基金管理平臺。
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曾就斑馬智行AliOS項目有過深度合作,后者出現(xiàn)在智己汽車的股東名單也在意料之中。讓外界不解的,是上海元釋和上海元稔合計持有的10%。
天眼查顯示,上海元釋和上海元稔之間也存在交集。上海元釋的股東包括上海元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陳興燦、常遠祥兩個自然人,其中,上海元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持股99.49%,占絕對控股權。但在上海元稔,上海元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僅持股0.0020%,幾乎可忽略不計,上海智己與我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持有上海元稔的剩余股份。
關聯(lián)方皆出自上汽
能與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并列,同為上汽集團力推的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品牌股東,上海元釋和上海元稔必有其不凡之處,二者卻在寥寥無幾的公開信息中,透露著神秘。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元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自然人賈迅完全持股,公司監(jiān)事為朱睿。朱睿,曾是上汽乘用車組織發(fā)展高級經(jīng)理。賈迅的公開信息極少,篩選所有與上汽集團相關的資料,僅出現(xiàn)在2017年上汽大眾的實習生名單中。求是汽車不能確定,這名曾經(jīng)的實習生,是否就是如今上海元釋的最大股東。
上海元釋的另兩名自然人股東,也是上汽集團內(nèi)部員工。陳興燦曾任上汽集團質量與經(jīng)濟運行部經(jīng)理,常遠祥曾任職上汽乘用車產(chǎn)品規(guī)劃部名爵品牌產(chǎn)品規(guī)劃經(jīng)理。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元釋的注冊資本高達5.1億元,陳興燦和常遠祥分別認繳出資255萬元,賈迅持有的上海元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注冊資本僅1萬元的前提下,對上海元釋認繳出資5.049億元。
與上海元釋在智己汽車項目的占股和注冊資本類似,上海元稔的注冊資本也高達4.9億元,背后依舊是上汽集團內(nèi)部員工。除了賈迅的上海元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另一個機構股東上海智己與我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名稱上與智己汽車極為相近,股東卻是焦樵和屠慧兩個自然人,分別占股90%和10%。
其中,焦樵曾任上汽乘用車名爵品牌營銷部名爵內(nèi)容營銷科經(jīng)理,在智己汽車官網(wǎng)上,焦樵的新職位是智己汽車用戶主理人;屠慧曾在上汽乘用車營銷數(shù)字創(chuàng)新中心任職,目前在智己汽車的任職狀態(tài)尚不確定。
背后的受益人
幾名上汽集團和上汽乘用車的員工,通過入股上海元釋和上海元稔,在智己汽車項目上分了一大杯羹。按照智己汽車公布的“已完成超百億元初始輪融資”,上述員工憑借手中持有的10%股權,已迅速實現(xiàn)財務自由。
“造富神話”聽著十分勵志,事實可能并非如此。其一,作為中基層員工,上海元釋和上海元稔的股東們,能否掏出總計10億元的投資款,值得存疑。其二,即便兩家企業(yè)的注冊資本僅是認繳制,上海元釋和上海元稔采用技術入股的形式享受未來的資本紅利,其最大受益方,也不會是上述員工自身。
代持股,可能是目前唯一合理的解釋。對于這兩家企業(yè)在智己汽車中的占股,究竟是員工個人投資還是代持股、上汽集團吸納這兩筆投資的邏輯,以及背后真正的受益方,求是汽車曾向智己汽車發(fā)去郵件,尋求具體信息,但智己汽車的回復避開了所有問題。
“涉及股權結構的信息目前暫無對外透露細節(jié)的計劃,適當時候我們會進行信息的分享和溝通?!?/p>
有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除了代某些不便具名的機構或個人持股,這部分股權也可能是智己汽車提前預留的期權池。股東會在確認股權比例后,同比例稀釋股權,分拆出一部分期權池,由早期的核心員工代持,為后期的激勵計劃及融資增發(fā)提供便利。這種股權結構不存在違規(guī)和潛規(guī)則,正常狀態(tài)下企業(yè)完全可以作正面回應,智己汽車的回避反而讓人產(chǎn)生遐想。
上海元釋和上海元稔的出現(xiàn),意味著智己汽車必將走向資本市場。在此之前,智己汽車勢必要經(jīng)歷多輪融資和股權變更。有了員工的嵌套與遮掩,這背后的資本角力,將永遠不被外界所參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