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本來打算在年后搞一次自駕游的,按照目前的防疫形勢來看,有點懸。
回想起來,談得上自駕游的,上回好像還是17年在澳洲,這一眨眼也快四年了。曾經(jīng),自駕游對嗝嗝和媳婦來說就是家常便飯,一年總有個一兩回的,這些年卻因為工作和小孩上學(xué),成了奢侈品,這難道也是中年危機的一部分?2003年,嗝嗝人生第一輛新車到手,2004年就跟前女友(現(xiàn)在是媳婦)第一次自駕游了,目的地是廣西陽朔。
現(xiàn)在說起自駕陽朔那是不足掛齒,全程高速,廣州一早出發(fā),中午就能在西街吃啤酒魚了。但十幾年前除了幾十公里的廣佛高速,全程都是國道,兩省交界的路況還相當(dāng)差勁,單程開下來要8個小時甚至更久。十幾年前出遠(yuǎn)門,看地圖是老司機的基本技能,當(dāng)然走錯路也是常態(tài)。
所以,那時候自駕可遠(yuǎn)不像現(xiàn)在這般輕巧,抱怨節(jié)假日高速堵車的,ETC排隊的,你們可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那會兒自駕,要克服的除了堵車,還有一路上混亂不堪的交通秩序,各種交通工具混行的國道一走就是幾百公里,你試試?殺傷力巨大的復(fù)雜路況,好比粵桂交界處延綿幾十公里的炮彈坑路,一旦中招后果不堪設(shè)想。另外,那時候沒有導(dǎo)航,出門看路全靠地圖,稍有不慎便誤入歧途,嗝嗝就試過不小心走進(jìn)村道,無數(shù)的限寬墩要把人逼瘋。到現(xiàn)在,陽朔依舊是嗝嗝中短途游的首選。不僅自駕合適,從廣州出發(fā)兩個多小時的高鐵更是方便。
但就這樣,陽朔之行還是給嗝嗝跟媳婦留下了特別美好的印象,夕陽下陽光穿過國道兩邊的大樹灑進(jìn)車廂的畫面至今歷歷在目。之后陽朔變成了我倆連續(xù)多年自駕打卡的地方,也親眼見證了粵桂之間的道路一天天的變好,現(xiàn)在廣州去陽朔全程高速,不堵車的話4個小時就能到了。大概是2010年前后,嗝嗝帶著媳婦,還有朋友伉儷自駕去三亞。去程一路順利,三亞玩得也開心,回程卻遇上了點囧事。
大家都知道,海南島上油價貴,我們幾個在島上玩了幾天準(zhǔn)備回程時,車上油箱顯示還能跑個200公里,一商量,先不加油了,去到??诳辞闆r。結(jié)果去海口這一路特別順,到了一看,還有幾十公里的剩余里程,那就過了海再加油吧。圖中是2018年過年期間秀英港堵車的盛況,過海是自駕海南最頭大的事情。沒想到的是上渡輪排隊花了一個多小時,續(xù)航里程噌噌的降,只是此時加油已經(jīng)來不及了,上船的時候續(xù)航顯示已經(jīng)是零!隨手找來的網(wǎng)圖。你可以想象當(dāng)時嗝嗝一夫當(dāng)關(guān)的模樣嗎?
到了海安港下船的時候,得,點不著火了,偏偏我們的車子還排在第一位!你能想象嗎?因為我們,整條渡輪的車子都下不了船了,一時間喇叭聲四起。還好船工及時趕到,四五個人一起把車推下了渡輪。你以為這樣就完了?車還沒油呢。整個海安港里也沒油站,嗝嗝只能跟朋友打了一輛三輪蹦蹦去幾公里外的油站買油。但是,油站不賣油壺,工作人員聽說我們的遭遇心生同情,不知道哪里找來一個舊塑料臉盆,打了兩三升油,嗝嗝就這么坐著三輪蹦蹦,捧著臉盆晃晃悠悠把油送了回去,現(xiàn)在想起來是真刺激!2014年,嗝嗝跟媳婦跑了一趟川西。從成都出發(fā),磨西、康定、塔公、丹巴、日隆,跑了個1000公里左右的川西小環(huán)線,沿途風(fēng)光美不勝收。
這條環(huán)線的路況非常好,即使在海拔4000多米的隘口,都是嶄新的柏油路。嗝嗝開的是一輛兩廂小轎車,1.6T的小排量在高原上跑得行云流水,一路上把氣喘吁吁的陸巡跟帕杰羅甩在身后。嗝嗝當(dāng)時覺得,以往對川西公路的各種傳言著實妖魔化了。高原天路蕩滌心靈,一派歲月靜好。只是沒想到會以迥異的風(fēng)格為這段旅途劃上句號。
最后一站,也就是離開日隆回成都,翻過巴郎山在峽谷間穿行,路況雖然一般,但車極少,導(dǎo)航顯示還有七八十公里就能回到成都了。在路邊加油的間隙,嗝嗝問工作人員大概還要多久能回到成都。本希望得到的答案是一個小時,但加油員的回答,卻是讓我折返,繞行雅安,一看導(dǎo)航,要多走100多公里!問為什么有近路不走,加油員反問:你說為啥這條路沒有車?原來嗝嗝遭遇了傳說中的“翻漿路”,季節(jié)變化造成的路面翻漿就已經(jīng)很頭大了,偏偏趕上正準(zhǔn)備重修,把路面全都砸個稀碎,形成了地獄級路況,總長度40公里,怪不得連當(dāng)?shù)剀囎佣疾蛔哌@條路。但一邊是40公里破路,另一邊卻是一百幾十公里的繞行,嗝嗝鋌而走險了。如果說,走別的爛路你要做的是握緊方向慢慢開的話,那么走這條路,與外界的互動感會更強一些,為啥呢?因為你要下車搬石頭。這條路已經(jīng)爛到不是慢行能夠解決的了,攔路石必須靠人力搬走,否則不是扎胎或者托底的問題,保險杠肯定留不住。這是嗝嗝當(dāng)時隨手拍下的屈指可數(shù)的同行者之一,意料之中,也是不懂路的外地車。另外越野路面的隧道你恐怕也是沒見過吧?所以,這一路下車搬了多少次石頭嗝嗝也記不清了,最大的石頭得有上百斤重。只記得走完這40公里爛路用了4個小時,還記得之后腰疼了大半個月。雖然事后理智告訴我,繞遠(yuǎn)200公里似乎更劃算,但論回憶的深刻程度,肯定不如搬40公里石頭那么“有份量”。愿疫情的陰霾早日消散,自駕游繼續(xù)搞起,否則照這么下去回憶快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