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或全面停供中國汽車芯片
繼手機芯片受限后,汽車芯片又受到打擊。近日,一則有關半導體芯片的新聞再次掀開了中國半導體“芯片之殤”的傷疤。據報道,全球半導體產能限制,疊加美國政府壓力,歐美政府正在起草一份方案報告,計劃全面停供中國汽車芯片。
中國自主品牌98%以上的車載半導體來自于歐美供應商,在貨源受限的情況下,消耗完現(xiàn)有的存量后,中國汽車將進入大面積停產狀態(tài)。部分自主品牌不得不修改車載半導體的標準,改用1990-2000年代的淘汰產品。
發(fā)改委:取消汽車限購規(guī)定 鼓勵增加指標投放
1月19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召開2021年首場新聞發(fā)布會,發(fā)改委綜合司司長嚴鵬程在會上表示,今年將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guī)定,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鼓勵限購城市適當增加號牌指標投放。
此外,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日前也透露,下一步將鼓勵有條件的地區(qū)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xiāng)和以舊換新,暢通新車、二手車、報廢汽車、汽車進出口等內外循環(huán),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起亞進軍電動汽車市場
1月20日, 據媒體報道,在起亞公布全新品牌目標及全球品牌標語后,起亞汽車公司更改了公司名稱,這一舉動標志著起亞將打破傳統(tǒng)制造業(yè)的商業(yè)模式,進軍電動汽車市場,拓展全新業(yè)務領域。
據了解,起亞將重點發(fā)展純電動汽車業(yè)務,計劃在2027年前推出7款全新純電動專用車型,包括乘用車、SUV和MPV,涵蓋多個細分市場,每款車型都基于現(xiàn)代汽車集團電動專用平臺E-GMP(Electric-Global Modular Platform)打造。
一汽-大眾、奇瑞、江淮被工信部公開點名
1月18日,工信部對近期組織的生產一致性監(jiān)督檢查結果進行通報。在載貨汽車、專用車、掛車、乘用車等4個類別的傳統(tǒng)汽車產品監(jiān)督檢查中,共有24家企業(yè)的24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
其中在傳統(tǒng)乘用車方面涉及3家企業(yè)共計3款車型產品,涉及內后視鏡、座椅頭枕、液壓制動軟管等生產企業(yè)名稱與《公告》備案參數不一致,不符合《公告》管理要求。3家車企分別是江淮汽車、一汽-大眾和奇瑞汽車,3款產品分別是2019款江淮瑞風至尊型、2019年大眾探歌兩驅豪華版、奇瑞捷途。
全新奧迪一汽新能源合資項目落戶長春
1月18日,奧迪、大眾汽車集團及中國一汽共同宣布奧迪一汽新能源合資公司將落戶長春。奧迪及大眾汽車集團將持有該公司60%的股份,奧迪第一次在中國控股合資公司。這也是繼大眾(安徽)之后,第二家由外方控股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
未來,奧迪一汽新能源合資公司將生產基于奧迪與保時捷共同開發(fā)的PPE平臺(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的純電動車型。同時,PPE平臺產品將由一汽-大眾全資子公司一汽奧迪銷售公司進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