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年伊始,國內(nèi)電動車再次迎來重磅“頭條”,特斯拉Model Y降價,而且是大降價,相比于進口車型,國產(chǎn)版Model Y的降價幅度超過16萬元,新車起售價為33.99萬元,高性能版車型價格為36.99萬元。在這樣的價格下,很多準車主涌入特斯拉官網(wǎng)瘋狂預定,導致特斯拉官網(wǎng)一度宕機。而且我們也都知道,盡管有如此多的車主涌入特斯拉官網(wǎng),搶先成為國產(chǎn)Model Y的第一批車主,當然非常大的可能性是,這第一批車主也將成為第一批“國產(chǎn)韭菜”。因為參考之前Model 3的降價過程,Model Y一定還會有有幾輪降價,特斯拉官方所說的降價幅度有限,基本上都是不可信的,所以Model Y一定會降價,就看能降價多少了。
近日,國信證券發(fā)布研究報告,報告顯示,目前國產(chǎn)Model Y的起售價為33.99萬元,而且生產(chǎn)成本為23.793萬元,毛利率達到30%。而國信證券認為,隨著零部件國產(chǎn)化的進一步提升,國產(chǎn)Model Y生產(chǎn)成本將下降至19.64萬元,成本下降的情況下,大幅度降價也就有了可能性。同時,考慮到電動車型在購車補貼、牌照限制、稅收等綜合優(yōu)惠政策,Model Y在全球各國均具備較強的競爭力,未來毛利率存在下調(diào)空間,假設毛利率維持在25%以上,價格有望下探至26萬元左右(補貼前售價)。
其實不用國信證券的研究報告,我們也認為國產(chǎn)Model Y在價格上將很快達到25、26萬元的水平。原因很簡單,Model Y作為Model 3的兄弟車型,其實在Model Y國產(chǎn)之前,上海超級工廠以及國內(nèi)的供應鏈體系已經(jīng)完成了針對Model 3的各種適配,也就是說,Model Y不需要通過重新進行研發(fā)和零部件的供應適配,只需要坐享其成就好了,而且這兩款車的零部件通用率很高,所以Model Y的降價速率應該要比Model 3更快,所以Model Y降至26萬基本上沒有多大懸念,也就是時間是比較短還是更短的問題了。
這次特斯拉Model Y大幅度降價,實際上對造車新勢力的頭部品牌已經(jīng)形成了直面沖擊,蔚來汽車就是最大的“受害者”。盡管蔚來方面否認Model Y國產(chǎn)車型價格公布后,蔚來官網(wǎng)并沒有出現(xiàn)大量退單,但是這說明不了什么,創(chuàng)始人還說過江淮蔚來的生產(chǎn)線比保時捷還要先進呢!而在我們看來,隨著Model Y降價,蔚來汽車官網(wǎng)出現(xiàn)針對EC6和ES6的退單,也是很正常的。
現(xiàn)在看來,小鵬汽車尚且處在特斯拉Model Y降價的“安全區(qū)”,因為不管小鵬P7還是G3,基本上都處在Model 3和Model Y的勢力范圍之外,畢竟小鵬P7的尺寸更大,級別更高,而小鵬G3的頂配車型也才20萬元不到。但是如果Model Y的價格降低到26萬的水平,那么很難保證Model Y不會從小鵬P7和小鵬G3手里搶奪潛在客戶,因為就連小鵬G3的價格,也和Model Y越來越近。
當然其他造車新勢力們來說,可能除了主打增程式電動車的理想汽車之外,其他品牌的價格體系都面臨被Model Y持續(xù)降價而“擊穿”。尤其是宣稱不降價的蔚來汽車,未來可能只能通過降價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如果Model Y降價到26萬的水平,蔚來汽車自認為的那些優(yōu)勢就都不是優(yōu)勢了,這一點和價格息息相關(guān)。
所以如果Model Y的價格降至26萬的水平,實際上整個國內(nèi)中高端電動車行業(yè)都有可能受到?jīng)_擊。原因也很簡單,之前的中高端電動車被很多人購買,嘗鮮的意義大于剛需,但是汽車最終一定要成為剛需,而在剛需之下,性價比、品牌、技術(shù)就都是消費者需要考慮的問題,顯然特斯拉的整體優(yōu)勢更加明顯,而造車新勢力目前尚在積累階段。因此未來一段時間,造車新勢力需要去做的,就是在提升產(chǎn)品水平和技術(shù)高度的同時,降低產(chǎn)品的成本和價格,堅持不降價對于消費者來說,并不是什么值得稱頌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