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最早被制造出來,只是單純的作為一個將人和物從A點運送到B點的工具。
漫長的路途,有時候確實會有些無聊。慢慢地,收音機,卡帶機,CD機陸續(xù)在汽車上出現。通過這些,駕駛有了一抹趣味。這時應該算是車載系統的雛形,但更多的只是承載了娛樂的功能。
顯示屏幕的出現給車載系統賦予了更多的可能,像導航一類的實用功能開始出現。
但是,車載地圖版本陳舊,收錄也不夠齊全。升級需要到門店操作,更新頻率遠遠跟不上路況的變化,跟著導航被帶跑偏的情況十分常見。遇到復雜的路況,導航的提示不夠快速和智能,也很容易走錯方向。
![]()
除此之外,顯示效果差,反光,反應遲鈍,死機等一系列問題也是層出不窮。如果是后期加裝的車機,產品質量更是慘不忍睹。
因此,即便擁有了屏幕,但更多時候,車機還是繼續(xù)作為一個播放器的存在。
相比車機,人們還是更傾向于使用手機。于是,出現了"屏幕再大抵不過一個手機支架",手機支架幾乎成了每輛車的標配。
再到后來,即使有了Carplay和Carlife,除個別支持無線連接,大部分仍需通過數據線將手機與車機連接。繁瑣的同時,中控屏幕更多的還是在承擔顯示的功能,實際調用的還是手機中的內容。相比放在手機支架中的手機,無非就是有了更大的顯示畫面。
![]()
在手機映射到車機使用的無奈,更多還是因為車機系統達不到人們使用要求。
隨著行業(yè)的發(fā)展,車聯網,智能汽車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提及。作為中樞載體,又鑒于前期不佳的表現,車載系統成為了各家必爭之地,也希望通過車機系統形成新的品牌亮點。
特別是自主品牌,在車載系統發(fā)展方面尤為重視。
上汽與阿里合作成立斑馬網絡,推出斑馬智行系統。上汽旗下的榮威,名爵等品牌車型都有搭載。
在阿里強大的云計算基礎上,將阿里智能操作系統AliOS植入汽車,給車機操作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更重要的是阿里強大的生態(tài),尤其是支付寶,給未來的更加智能化的出行生活帶來了更多可能。
![]()
與上汽類似,長安也與另一位互聯網巨頭騰訊聯手,推出了梧桐車聯TINNOVE智能系統。長安旗下的UNI-T,CS75 PLUS的火熱不說歸功于這套系統,但至少可以說,這套TINNOVE智能系統為它們加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這一現象級的社交應用被移植到了該系統下,大大減弱了駕駛時對手機的依賴性,相應的,也帶來了便捷與安全。
百度作為互聯網三大巨頭BAT之一,也沒有缺席,推出了Apollo 智能車聯平臺。在其Carlife和百度地圖的優(yōu)勢下,福特、領克、奧迪等多家車企紛紛與百度進行合作。
自動駕駛作為車載系統的一部分是未來重要的發(fā)展方向,無論是汽車企業(yè)還是互聯網企業(yè)都十分看重。這也是雙方合作的重要部分。
車企與互聯網企業(yè)的合作,借助互聯網巨頭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廣闊的生態(tài)資源,可以加速整體車載系統的優(yōu)化升級,同時產品實力也有保障,也更具競爭力。
各企業(yè)在車載系統上的競相努力,也推動了車載系統的發(fā)展與進步。
![]()
在多方推動下,車載系統全面煥發(fā)生機,越來越多的功能被集成到車載系統中,儼然成為了汽車的"第二引擎"。
屏幕大氣,顯示細膩,操作流暢。在網絡的加持下,各種應用可以在內置應用商店中隨心下載。支持OTA升級的情況下,功能也可以得到及時更新。
內置的車機版導航與手機版已經幾乎沒有區(qū)別,完全可以舍棄手機直接采用車機導航。
除此之外,智能也是一大亮點。
更加智能化的語音控制功能,甚至可以做到連續(xù)語音對話,極大地提升了使用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通過手機查看汽車狀態(tài),遠程啟動車輛,甚至替代車鑰匙,都統統實現。
![]()
在車家互聯之下,汽車與家庭之間的通道也被打通。通過車載系統,可以對家中的電器設備進行控制,滿滿的未來感。
再加上日益精進的自動駕駛技術,出行將會越發(fā)省心。
在如今強大的車載系統下,汽車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運輸工具,更像是一方功能齊全的小天地。
未來,車載系統將會帶給我們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