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晚間,力帆股份(601777.SH)發(fā)布公告稱,力帆集團擬作價6.5億元將持有的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重慶新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車和家100%控股)。至此,車和家正式解決造車資質問題。
對此,湃客有必要和大家聊一聊,車和家和力帆以及眼下各大造車新勢力代工生產(chǎn)和尋求“準生證”的那些事兒。
拒絕代工!車和家早已胸有成竹?
車和家創(chuàng)始人李想
今年10月份,車和家創(chuàng)始人李想曾在理想制造ONE的發(fā)布會上坦言:車和家并不會去追求速度,而他也一直都是代工模式的反對者。
之前湃客了解到,車和家早已在常州建了工廠,但是這時候,車和家還沒有整車生產(chǎn)資質。不過另外一件事令湃客Get到力帆汽車和車和家有所關聯(lián)的“蛛絲馬跡”。
今年,蘇州市環(huán)保局公布了一起廠房改建項目:重慶力帆汽車將在常州分公司組建年產(chǎn)10萬輛增程式純電動SUV項目,并租用車和家汽車有限公司現(xiàn)有廠房,計劃于明年8月投入運營。當時就有媒體猜想車和家將由力帆代工。
另外,湃客從理想智造官方微博的言論也能看出它們的決心:第一點,2019量產(chǎn)前一定解決資質問題,第二點,他們確定會在常州工廠投產(chǎn),不會選擇代工。可見它們對收購力帆汽車早有“預謀”。這么推算下來,車和家自建的常州工廠就有了造車許可。
車和家雖然豪擲6.5億資金耗費巨大,但是,這對它們而言,既保證了首款車型理想智造ONE能夠順利交付;又加速了車和家進軍新能源市場的節(jié)奏;同時和力帆的合作也有利于打通技術壁壘;最后,實車量產(chǎn)交付對接下來的融資也是大有裨益的。
論,代工成產(chǎn)和獲取準生證的是與非
國家發(fā)改委于去年6月已暫停了新造車項目的批復,從國家公示信息看,電動車生產(chǎn)資質規(guī)定制定三年以來,僅有十六家企業(yè)拿到了生產(chǎn)資質,2018年,純電動乘用車資質發(fā)放僅昌河鈴木一例。所以,當下造車新勢力只能走這兩條路:一是選擇合作代工;二是通過收購獲取生產(chǎn)資質。
今年,賭約年底誰先交付1萬臺的蔚來和小鵬汽車這兩家風格高調的造車新勢力分別選擇和江淮汽車、海馬汽車代工。坦言,湃客認為這種輕資本、高效率專人做專事的方式很有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不失為一種快速入局汽車產(chǎn)業(yè)的捷徑。但是,新車品控問題,新興品牌和老牌車企的格調落差也是一個問題,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扣標”。
威馬、電咖、拜騰和車和家則都選擇收購資質獲取造車資質,也是各有利弊的。首先它萬事都要從頭開始,新車交付時間就未必有前面兩家車企那么快,而且更重融資、更重資本運作,直白說就是更燒錢。但是,相比代工模式,這些車企能提供更好的整車的質量水平,與此同時,自身的品牌形象也更統(tǒng)一。
力帆“解脫”,兩者雙贏?
很多人聽到力帆汽車被收購,是不是以后這個品牌都完全歸屬車和家了?這里湃客需要指明的是,力帆集團手中是有兩張造車資質,一張屬于力帆汽車,另外一張則屬于力帆乘用車。
目前力帆集團全部的汽車產(chǎn)品,都是使用力帆乘用車的造車資質;而車和家從力帆集團手里買到的是力帆汽車這張“準生證”。
所以,此次收購一方面不會影響力帆乘用車的歸屬問題,另一方面對力帆也是一種“解脫”。因為從產(chǎn)品角度講,力帆燃油車早已落后;新能源早年又陷騙補疑云;引以為傲的海外市場近年也不景氣。
更有銷量為佐:2018年前11月,力帆集團累計銷售乘用車9.69萬輛,同比下降7.6%。力帆集團三季度凈利潤為1.34億元,同比下降18.06%。所以,資金注血,甩掉包袱,對力帆來說勢在必行。
此外,車和家還和力帆達成了合作協(xié)議,共同研究數(shù)據(jù)共同開發(fā)技術,甚至力帆集團還會參與車和家新一輪的融資。而對車和家的利處前面湃客已有講到,解決了生產(chǎn)資質問題,下面等待車和家的就是新車交付問題,對此湃客將對此持續(xù)關注!
文章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