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印象中大約是6年前,從86/BRZ興起了寬體這陣風潮,當時若是擁有一套Rocket Bunny,你的86一定是聚會最靚的仔。那段時間里,但凡有一個新車型做出了寬體案例必定會在圈內一陣轟動。彼時的寬體產(chǎn)品還不成體系不成品牌,大多手工制作完成,所以顯得彌足珍貴。
如今寬風體早已成行,產(chǎn)品、案例已是鋪天蓋地,到過今年GT Show的現(xiàn)場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基本上每隔兩三個展臺便能看到寬體展車。外場我們甚至劃出專門區(qū)域,集中展示“寬體矩陣”。
![]()
如同所有的改裝追根溯源都來自于賽車一樣,寬體同樣誕生于賽場。為了或許更好的抓地性能,賽車通常有一個夸張的車輪數(shù)據(jù),更寬的車胎,更寬的輪距,更大的傾角等等,而寬體則是為了為了掩蓋上述車輪而存在,當然其本身也是具備一定的空氣動力學設計的。
![]()
賽場對民用市場的影響不僅是機械或是性能上的,還在于審美。當某一天某一人大膽將這夸張的翼子板移花接木到了自己的改裝車身上,人們發(fā)現(xiàn),沒有了炫酷的賽車拉花做映襯,這寬體變得尤為視覺沖擊,追求個性化的改裝玩家們馬上深陷于此,排除安裝、驗車等萬難也要給自己來上一套。寬體風格遂逐漸走紅。
![]()
當寬體走向街頭,逐漸成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其本身就開始變得多元。RWB、Liberty Walk、Rocket Bunny等大牌陸續(xù)進入國內的同時,CMST、ROBOT WORKS等自主品牌也在崛起。他們有各自專長的車型,也有各自不同的風格,盡管說自主品牌還存在差距,但他們也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優(yōu)勢,諸如更熟知國內玩家的審美,更具普及性,更快的新車型開發(fā)響應速度等。
![]()
若論產(chǎn)品本身,國內外品牌的差距逐年在縮小,甚至在自主品牌身上我們時常能看到一些更為新鮮的設計元素。那么差距在何處?我認為在于文化積淀和對每一個作品完整度的追求上。積淀一詞一定是相對于時間而言的,國外幾個大牌有先天優(yōu)勢,他們成立更早,大多數(shù)就是來自于賽場,對寬體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他們同時更尊重汽車文化,RWB只執(zhí)念于風冷911,Rocket Bunny會為四五十年前的Datsun設計套件,而Liberty Walk則致敬70年代的 NISSAN WORKS。這便是他們各自的品牌文化。
![]()
除了文化,他們的品牌價值更直觀體現(xiàn)在每一臺作品之上。我們之所有會被RWB、LB這下大牌折服,是因為他從整體到細節(jié)都無可挑剔,他們視每一臺作品為藝術品,以最極致的工匠精神去對待,這樣的成品自然極大提升了品牌價值。
![]()
而我們的自主品牌或許目前正停留在合位階段,不過這部分業(yè)已跟上國際節(jié)奏,3D掃描等技術的應用確保了產(chǎn)品合位度這一基本特征,相比過去純手工的鈑金歲月已是很大的進步。缺少時間的積累可能讓我們目前不具備上述大牌那樣品牌價值,但自主品牌仍有存在的意義。售價的親民與很廣的車型覆蓋面讓他們成為寬體改裝的推廣者,從文化的角度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仰望RWB這些遙不可及的精神圖騰一輩子不如有機會拿自己的車玩起來,這將對寬體改裝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
當然寬體并非是必需品,你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件事情是,你是否需要寬體。寬體有點類似于這些年同樣盛行的低趴,看似門檻很低,但這絕對是一套寬體包圍或者一套氣動避震器就可以搞定的,他們都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
![]()
這便是所謂的完整度的議題了,RWB每一臺車用的東西看似都一樣,但最終的呈現(xiàn)效果又都不一樣,區(qū)別在于每一位車主&中井先生對于每一臺車不同的理解,這些體現(xiàn)在寬體以外的細節(jié)之上。
![]()
寬體套件都是成品的今天,如果你決定了走這條路,那實現(xiàn)差異化便是你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差異化包括輪圈的搭配,數(shù)據(jù)的設定,合位度的精細化打磨,以及各方面細節(jié)的修繕,說到底動手前你需要一個清晰的目標與效果,動手后你需要十足的細心。若不是這樣,千篇一律的結果便成了“人寬亦寬”,也就失去了改寬體的意義。
![]()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改裝文化有諸多新鮮元素注入,但我們更希望國內所有參與者能夠很好消化既有的元素,切實領悟到每一種改裝風格、每一種元素的精神,這才是長久的進步之舉。
![]()
![]()
![]()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