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nèi),提及新能源行業(yè),人們不免會想起造車新勢力,這些如“雨后春筍”冒出來的新興品牌,吸引了許多消費的目光,而他們本身也在這殘酷的社會競爭中,一步步成長或者“死去”,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幾輪洗牌之后,國內(nèi)市場上還能夠“發(fā)聲”的造車新勢力并不多。
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頭部品牌的日子也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好過,他們的處境可謂是“腹背受敵”,外有特斯拉這個新能源行業(yè)中的巨頭對中國市場虎視眈眈,而且還有更多的國外傳統(tǒng)車企也開始大力發(fā)展新能源車型,同時國內(nèi)的傳統(tǒng)自主品牌們也同樣如此。在國內(nèi)十分成熟的汽車市場,新能源領域的格局目前也暫時穩(wěn)定,那么在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從高速增長轉向經(jīng)濟高質(zhì)量發(fā)展階段,越來越多的品牌逐漸崛起的情況下,又是否能夠尋找新的戰(zhàn)場呢?
出海,成為了造車新勢力們的另外一個選擇,近日,據(jù)報道,小鵬汽車在歐洲市場獲得的第一批訂單正式發(fā)運出口,100臺小鵬G3i在廣州新沙港集結,預計在今年11月,小鵬汽車可以完成首批挪威車主的交付。作為頭部造車新勢力之一,小鵬熬過了“交付生死期”,在中國穩(wěn)住根基之后,開始將目光瞄向海外市場。
當然,跟小鵬有同樣想法和做法的造車新勢力還有蔚來和愛馳。蔚來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長李斌曾對外透露:“我們希望2021年下半年進入一些更歡迎電動汽車的國家?!睋?jù)悉,李斌將蔚來的出海第一站鎖定在歐洲市場,不過并未透露具體國家,蔚來計劃在2023年或2024年之前進入全球主要市場。
而愛馳也早已與歐洲出行運營商FilippiAuto正式簽署合作,將交付批量定制歐版愛馳U5于法國科西嘉島,投入島上租賃運營。此外,5月23日,愛馳首批定制歐版愛馳U5已經(jīng)由上饒愛馳超級智慧工廠啟運發(fā)往歐洲,并與7月中旬抵達法國馬賽。其實,在愛馳品牌發(fā)布之初,就定下了“愛馳汽車平行布局海外市場”的規(guī)劃,所以與小鵬和蔚來相比,愛馳的海外進程要更激進一些。
那么對于造車新勢力紛紛出口海外,對于他們而言是否又有太大的好處呢?其實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身先士卒自主品牌們,據(jù)了解,2019年,中國汽車前十家車企出口量為86.7萬輛,占中國汽車出口總量的84.6%,汽車出口市場被頭部車企牢牢把握。從這一點看,似乎誰能早一點把握住海外市場,誰就能早一點掌握主動權。
但是縱觀全球進出口市場,自主品牌的出口體量還是偏小。2019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僅占總產(chǎn)量的4%,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8年,德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比例分別為78%、61%和48%,中國汽車出口量與自身汽車產(chǎn)業(yè)體量嚴重不符,說明了在海外戰(zhàn)場,也并不是那么輕松就能打下一片“疆土”的。
那么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自然也更為不容易,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問題,為什么汽車要出口,自然是為了尋求更多的利潤,但是對出海,如果直接出口,往往會受制于高昂的關稅,雖然有些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實施關稅減免的政策,但在加上各種成本,在價格上面也不會有太大的優(yōu)勢;那么選著海外建廠,則對一次性投入要求較高,而這對于本身就不富裕的造車新勢力而言,自然是比較頭疼的問題。
而且,造車新勢力們也紛紛將海外第一站定在歐洲,但這個市場并不是一片藍海,要知道的歐洲各大車企也都在大力發(fā)展電動化,而且除本土對手之外,特斯拉正在德國柏林建廠,面對著這么一個實力強勁的對手,造車新勢力們又將如何面對呢?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寫在最后】
雖然以目前全球汽車市場和國內(nèi)造車新勢力的整體情況而言,他們選擇走出去會面臨著許多的困難,但是它們“出海雄心”還是值得夸贊的,而且困難的背后往往藏著同等或是更大的機遇,誰能夠突破困難,誰就能“破繭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