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車展,林肯展臺發(fā)布了全新品牌主張——“豪華 自有其道”,我的理解是堅持著那份美式豪華。
其實“美系車”或者“美國車”是一個熟悉的陌生詞,說熟悉是因為美國品牌并不罕見,比如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福特之類的。但陌生之處在于這些車都不太符合我們腦中對“美國車”的認知,比如??怂?,還有不久前剛剛試駕的CT4,這些車身上都散發(fā)著濃郁的歐洲味道。但也有自始至終保持著美系車韻味的品牌,這就是林肯。
那么話又說回來,印象中的美國又是何等面貌呢?一個字總結就是“大”,大尺寸、大空間、大排量,而這些印象也基本上是林肯這個品牌給我們留下的。其實在我小時候,林肯的品牌形象遠比現(xiàn)在高大得多。當時,最為常見的就是Continental車系,尤其是加長的Continental一定會出現(xiàn)在最高檔的酒店門口。所以“林肯”幾乎是超級豪華車的代名詞,比“大奔”還要厲害,擁有一臺林肯無異于今天擁有一架灣流。
而現(xiàn)在林肯依舊把濃郁的美式豪華保留了下來,比如說冒險家,就拿設計來說,現(xiàn)今的緊湊級SUV無不在費盡心思的強調運動,且不管定位和實際產品表現(xiàn)是否配得上“運動”,但在宣傳上一定是要喊出來的,至少看起來要運動、要年輕、要時尚。所以設計語言基本都是溜背、復雜線條、懸浮車頂這類的,當然有漂亮,但也有太多不倫不類的。
冒險家卻沒有落入這樣的俗套,一看就是四平八穩(wěn)的樣貌,沒有那些花里胡哨的線條,在配上酒紅色的車漆,若不拎著一瓶枸杞茶都覺得自己與這款車的氣質不搭。雖然我個人對這種設計沒什么興趣,可是它獨特的性格一定會滿足部分人的胃口。
車內也一樣,米色皮革配上木紋裝飾,中控區(qū)域還有很多實體按鈕,雖然也有一個很大的屏幕,但是和所謂的“新潮”、“科技”是不同的??倸w,冒險家車內是那種老派的豪華感,視覺的沖擊感不算強,但皮革、旋鈕的質感和工藝卻非常的精致。
我尤為欣賞的是它的座椅,我已經記不得它的座椅有多少項調節(jié)了,只記得這座椅可以把我腿上和背上的每個細胞都調整的很舒服,更美好的是它還具備按摩功能。對了,這車音響也很棒,大家有空可以去林肯4S店里去體驗一下,按著摩聽著小曲兒,豈不悠哉。
這種內飾是討我喜歡的,首先我覺得內飾的做工和質感才是豪華的精髓所在,不然為何勞斯萊斯、賓利這些奢侈品一定要強調手動制作呢;其次,實際體驗要比視覺感受更重要,雖說冒險家的機械按鈕比較多,但功能一目了然,幾乎沒有上手難度,并且在開車的時操作很便捷。
此外,更高級別的車型更是如此,飛行家、航海家、領航員這些車型,就尺寸而言同級已經是沒有對手了。而動力也是印象中美系車的感覺,強勁、深厚。就以飛行家為例,它對應的級別應該是Q7、X5這些SUV,但是飛行家全系均為3.0T引擎,在當今這個時代絕對可以稱為大排量引擎了。
相比那些四缸車,飛行家最大的特質是從容。它的低扭要好很多,渦輪遲滯也不大,同樣的超車動作,那些2.0T四缸引擎可能要憋紅了、卯足勁把轉速拉到紅區(qū),而飛行家只要多給些油,在3500rpm左右就完成了。此外動力儲備也不是一個級別的,尤其在高速上從80km/h加速到120km/h,這個過程飛行家來的一點都不吃力。
林肯做豪華車的理念就是這樣,極致舒適之余,動力只是讓的駕駛更從容,不用費太多力氣就可以把車開的很快,并且踩下油門能給你想要的動力輸出,而非讓你去山路或賽道上去放肆。所以我的做法是,開上高速,打開L2級駕駛輔助和座椅按摩,然后選一首輕松的音樂,就這樣安逸的像目的地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