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婧涵
8月26日,恒大健康發(fā)布公告稱,公司名稱現(xiàn)已由恒大健康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更改為中國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公司在港交所的股份簡稱也將于2020年9月1日上午9時起,由“恒大健康”更改為“恒大汽車”,英文由“EVERG HEALTH”更改為“EVERG VEHICLE”,股份代碼則維持不變。
其實恒大更名一事可追溯到一個月之前,今年7月27日,恒大健康發(fā)布公告稱:鑒于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本集團最重要的業(yè)務,董事會建議本公司之名稱更改為中國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恒大汽車”。
這意味著,未來汽車業(yè)務將成為該公司的主業(yè),也暴露了其要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大展拳腳的野心。
合資并購,縮短產品研發(fā)周期
在許家印看來,技術是決定造新能源車成敗的關鍵,基于恒大此前在該領域并無積累,白手起家的背景,所以必須走一條不尋常道路,其憑著豐厚的身家另辟蹊徑,選擇了一條針對核心技術的國際并購與合作之路。早在2018年9月,恒大集團與全球最大的乘用車經銷服務商廣匯集團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恒大集團總計斥資144.9億元,持有廣匯集團40.96%的股權。自此開始,恒大開啟了造車“買買買”模式。
2019年1月,恒大健康以9.3億美元收購了瑞典新能源汽車制造商NEVS的51%股份,此后,經過進一步增資收購,最終在2020年6月使NEVS成為其全資附屬公司,跨越了整車制造的門檻。
此后的一年時間里,恒大相繼收購了收購世界最頂級且唯一可買到的3.0底盤架構;與德國hofer合作,掌握了世界領先的三合一動力總成技術;與科尼賽克合作,掌握頂級新能源汽車研發(fā)生產技術;引進頂級科學家及其團隊攻關動力電池技術等。
不可否認,“買買買”的造車思維讓恒大迅速夯實了造車基本盤,大大縮減了造車進程。別人需要五年、十年的周期,恒大只需一年就得以完成。
自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以來,恒大通過收購等方式,旗下業(yè)務覆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yè)鏈。在3.0底盤架構、整車制造、動力總成、電池等各領域關鍵環(huán)節(jié)擁有世界最頂級核心技術。
布局清晰,強化競爭力
近期汽車圈的轟動事件中絕對少不了恒大的身影,本月初恒大的“新車六連發(fā)”引起了行業(yè)轟動,尺寸覆蓋A級到D級車市場,車型則涵蓋了轎車、SUV以及MPV。相比起其他新能源車企緩慢的產品投放,恒大汽車僅用時兩年,就推出六款新車。
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深知,想要在擠滿競爭者的賽道上脫穎而出,控制成本、實現(xiàn)量產必不可少。
為此,恒大以工業(yè)4.0標準,在全球建設十個整車生產基地以及相關核心技術零配件生產基地。從已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的上海、廣州兩大基地來看,其先進的智能制造水平,將帶來生產效率、產品合格率的大幅提升,將實現(xiàn)生產成本的大幅下降,從而形成恒大造車的成本優(yōu)勢。
根據(jù)恒大的戰(zhàn)略目標,其要在3-5年內總產能達100萬輛,成為世界規(guī)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宏大的產銷規(guī)模將大幅降低管理費用、銷售費用,以及零配件采購費用,進一步提高恒大的成本優(yōu)勢。
同時,造車是一項長周期密集型產業(yè),需要長期持續(xù)投入大量資金,是必要前提。而恒大雄厚的財力將成為恒大造車的堅實保證。僅2019年,恒大就為新能源汽車板塊投入資金達147億元,包括用于收購第三方股權82億元、收購汽車基地地皮的22億元,廠房建設支出15億元、研發(fā)支出22億元。恒大還計劃在2021-2022年兩年間分別投資150億元以及100億元。
當然許家印的造車雄心遠不止于此,今年3月,恒大聯(lián)合柯尼塞格合資公司發(fā)布的首款新能源超跑Gemera。據(jù)悉,這臺全球限量300臺,售價高達300萬歐元的頂級豪車早已售罄,訂單已排到了三年后。而買家大都來自許家印的世界富豪朋友圈。
不難發(fā)現(xiàn),許家印的視野不僅僅在中國,而是要將恒大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為一個覆蓋各個級別,橫跨不同人群的全球車企。
寫在最后:自今年6月以來,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前景信心倍增,特斯拉更是超越豐田一舉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受此影響,美股、A股和H股的新能源汽車概念股也相應大漲。從6月份中旬開始,恒大健康的股價一路飆升,截至8月26日,恒大健康的收盤價為25.8港元,自今年年初以來漲幅達到230%。未來隨著產品的量產下線,其市值空間也將進一步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