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入門合資轎車,拿掉車標還剩下多少核心價值?我時常在思考這個問題。
時代發(fā)展到今天催生出一個問題:低端合資車有多少購買的價值?隨著自主品牌的崛起,擅長營造高端、質(zhì)感、品質(zhì)的外資品牌在10萬以內(nèi)乘用車市場,吸引力還保留多少。
有著至少兩個股東的合資品牌一方面對各自利潤有考核,另一方面品牌本身仍處于“兜售”溢價狀態(tài),不愿意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入門級市場中。
因為入門合資車的配置寒酸,減配頻頻,這些產(chǎn)品被消費者贈予“ 標5萬”的稱號,一臺10萬合資車,車標值5萬縱然有些許夸張,但道不盡的辛酸無奈只有車主才知道。
中國乘用車市場太過于需要一臺高品質(zhì)、高價值,能夠讓“實力&售價”天平完全對等的產(chǎn)品,如此情況為逸動PLUS的登場,提供了有力的平臺以及發(fā)展空間,讓其能夠搏擊外資弱點,有更多的機會表現(xiàn)自己。
擁有十足動力、品質(zhì)以及操控優(yōu)勢的逸動PLUS,幾乎成為這個級別中最好的選擇。
銷量不會說謊,盡然它當下沒有屠榜合資車,但星火之勢已然曝于眼前。全方位升級的逸動PLUS連續(xù)三個月銷量破萬,在5月銷量1.1萬臺,6月銷量有增無減的情況下,儼然進化成行業(yè)黑馬。
從短線上來看,逸動PLUS大有擊潰寶來、科魯茲這些產(chǎn)品的實力,而從長線上來說,逸動PLUS更有跟天斗、跟地斗,想跟朗逸斗一斗的氣勢。
要知道的是,逸動PLUS是今年二季度才正式推向消費者,一路走高連續(xù)破萬的背后,必然是有著卓然超群的硬實力,才能夠在下行市場中獲得增量空間。
2020年,在我眼中是一個“二車時代”、“懂車時代”,中國乘用車市場快步走已經(jīng)超過10年,這意味著不少消費者已經(jīng)擁有完全正確的選車價值觀,去“品牌化”、“合資化”消費觀念已經(jīng)很成熟。
也正是如此,在不少消費者心中,入門合資車早已沒有那么強的誘惑力,相反時代催生出的新品更值得行業(yè)去揣摩,去打量,去剖析硬實力,朗逸不錯但價高品低,“我是合資品牌我牛皮”的運營思維還在,逸動PLUS同樣強力,“我后發(fā)制人同樣強勢”的氣勢浩然而來。
那么,拿掉品牌來說,朗逸在逸動PLUS面前還剩下什么?
終端價格相差無幾的朗逸1.5L+6AT與逸動PLUS 1.4T+7DCT,動力系統(tǒng)差距上大眾直接被長安按在地上摩擦,縱然家用車消費者不過分追求動力上的暢快感,但朗逸實測的14秒加速,著實是肉雞中的頂級肉雞。
開過朗逸說動力好的,那都是1.4T版本。
但朗逸1.4T+7DSG版本,終端價格達到13萬余,同動力配置的逸動PLUS終端價不足9萬,價格上的巨大差距早已撕裂消費層級差距,而這一差距也能直接看出朗逸高溢價能力背后的品牌價值。
逸動PLUS憑跟朗逸這個老炮斗?
1.4T+7DCT這套保證動力又極大優(yōu)化平順性的動力系統(tǒng),對于消費者來說的確是一個“奢侈品”,同價位中很難找尋到一臺能夠糅合如此到位的動力系統(tǒng),1500轉即可爆發(fā)260牛米的1.4T NE藍鯨發(fā)動機,不僅僅保證了初段加速的迅猛,更憑借著2500轉扭矩平臺的寬度,后段加速同樣凌厲。
其實動力系統(tǒng)好不好,核心在于變速箱是否平順、高效、聰慧的轉化引擎動力,日常駕駛模式下,這臺變速箱將平順性做到了最好,的確適合家用。
朗逸的確也很好,但1.6L+6AT實在中庸老套無激情,1.4T+7DSG溢價太猛沒必要,反而會倒逼市場消費者選擇逸動PLUS。
除了動力系統(tǒng)的優(yōu)勢之外,相比于低配朗逸被人瘋狂吐槽的“手機支架”中控,逸動PLUS的雙聯(lián)大屏的確能夠撩撥消費者的心,且不說3.5寸液晶顯示屏帶來的科技感以及豐富色彩視覺沖擊感多么出色,10英寸中控觸摸屏帶來的可玩性就遠遠超過朗逸。
朗逸這臺中國特供德國車,其實也很想糅合時代科技的力量,但由于利潤考核以及技術發(fā)展方向制約,大眾在智能車機方面基本上只能跟著自主品牌身后吃土。
這使得即便是頂配朗逸的車機系統(tǒng),也只能執(zhí)行簡單的喚醒導航、多媒體系統(tǒng),封閉性使得實際體驗不算愉快,但逸動PLUS開放式車機系統(tǒng),不僅僅可以喚醒導航、多媒體系統(tǒng),更能夠打開天窗、調(diào)整溫度。
至于比配置,恐怕只有頂配朗逸才能跟入門逸動PLUS斗一斗了。
其實不難看出,逸動PLUS短期內(nèi)走紅為實力使然,科技配置以及動力、操控上的優(yōu)勢,的確能夠直接抗衡定價更高的“德系一哥”,既是如此,我們也應該思考逸動PLUS登場,瓜分的是誰的銷量?
二線自主品牌集體凋零,這部分此前盲目支持自主品牌的消費者,開始擦亮眼睛謹慎選擇,逸動PLUS成為他們反復斟酌之后的第一選擇,此外不堪忍受合資車低配置、高售價、品質(zhì)平平的消費者,因為逸動PLUS的闖入直接變身“小迷弟、小迷妹”,棄合資而去不在少數(shù)。
很明顯,逸動PLUS不是個善茬,越級的實力、主流的操控以及設計優(yōu)勢,讓消費者一眼定睛一眼定終身,這個級別中少有能跟其過兩招的自主品牌,合資品牌的英朗、科魯澤、寶來等車型事實上因為逸動PLUS的闖入,多少也有些忌憚。
因為,同價位市場中又多了一個動輒月銷破萬的產(chǎn)品,讓他們放棄了肆無忌憚鯨吞10萬市場份額的野心。
所以,逸動PLUS很難被人忽視,均衡且越級的實力使得其存在感極強,對于更多年輕消費者來說,朗逸并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恐怕價格更低實力更強的逸動PLUS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