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湛
該來的還是會來,近日官方宣布,央視315晚會將于7月16日播出。
雖然今年的“315晚會”受疫情的影響而遲到,但正義永遠不會缺席。汽車,不僅作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而且在安全性和駕駛體驗方面也顯得非常重要,這些已經引起消費者的高度重視。同時,汽車產品作為工業(yè)技術集成化程度較高的產品,而使用環(huán)境又千差萬別,出現問題是在所難免的。但是,汽車企業(yè)面對消費者的訴求應該積極處理,并給予及時解決。
![]()
然而,部分車企做得還不夠,甚至出現消極怠慢的應付態(tài)度,還有一些由于產品缺陷出現多次召回,說明內部的管理出現了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帶給了消費者糟糕的用車體驗,而且也極有可能引發(fā)全民關注,甚至成為315萬會曝光的主角。那么,都有哪些品牌可能成為今年315的主角呢?我們接下來就盤點一下:
NO.1一汽豐田
![]()
![]()
以亞洲龍、RAV4榮放為代表的機油門在今年初鬧得沸沸揚揚,多位車主發(fā)現自己的愛車存在機油增多、乳化的現象,而豐田官方給出的回復竟然是機油增多屬于正?,F象,是車主開車不當所致,不僅引發(fā)了消費者對豐田品質的質疑,更沖擊了其產品口碑,使得豐田機油門一度成為豐田2.5L雙擎車型的代名詞。時至今日,車質網上有關亞洲龍、RAV4等機油增多的投訴還屢見不鮮。
NO.2奔馳
奔馳,作豪華品牌的典型代表之一,奔馳近年來的市場表現非常亮眼,甚至部分領域超越了傳統(tǒng)巨頭奧迪,可謂風光無限。然而,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銷量火爆的同時,奔馳眾多產品也出現了較大批次的質量問題,主要是在設計生產制造方面的,屢次出現低級錯誤,而被迫多次召回。據統(tǒng)計,單單是2020年上半年,奔馳召回包括國產和進口的車輛就超過70萬輛,高居國內車企榜首,影響之大,涉及范圍之廣,在歷史上還是非常罕見的。沒有人懷疑奔馳的品牌力,但是產品品質問題頻發(fā)也讓消費者難以接受。
![]()
![]()
NO.3、上汽大眾
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帕薩特在中保研遭差評事件,讓人重視審視上汽大眾的產品安全性問題,加上途觀的糟糕表現,上汽大眾的產品減配也成為了人們議論的焦點。其實上汽大眾的減配現象早就屢見不鮮,多年前的速騰底盤懸掛事件就是前科。企業(yè)追求利潤是正當要求,但是安全卻不容忽視,特別是車身結構用料方面,對保護車上人員安全相當重要。
![]()
![]()
NO.4沃爾沃
![]()
作為小眾豪華品牌,以安全性稱著的沃爾沃,近年出現的問題也不少,最主要是體現在車身共振方面的問題。組裝車輛的部件基本上都超過萬件,出現個別異響或共振現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現批次情況,車輛的設計和生產制造就可能存在問題。據相當多的沃爾沃車主反映,沃爾沃旗下的眾多車型都存在低頻共振現象,其中以XC60及S90等較為嚴重。出現低頻共振,長時間乘坐容易造成不適,特別是對耳朵造成的壓力比較大,甚至可能出現耳鳴等嚴重后果。
NO.5馬自達
![]()
車身異響幾乎在所有車輛都會偶爾出現,還是那句,如果出現批次情況就屬于質量問題,馬自達產品的異響情況就比較嚴重。據統(tǒng)計,銷量較大的馬自達的中型車阿特茲、緊湊車CX-4和昂克賽拉,都進入了投訴榜單前十,而且阿特茲還高居第一。對消費者反映的問題,馬自達也嘗試進行過解決,但是投訴依然存在。事實上,馬自達的車型銷量并不高,出現這么高的投訴量,說明馬自達在產品設計或生產方面存在問題。
寫在最后:
汽車作為日常生活重要的出行交通工具,安全性無疑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在車身結構安全方面都出現問題,這會消費者感到心寒。除了安全性方面,還有設計和生產制造方面的不嚴謹,這些都不應該成為合資產品的標簽。被廠家容易忽略的車身共振或異響現象,近年來也頻頻發(fā)生,而且出現了較大面積的投訴量,這些車企該認真反省了。
(本文由【車界】新媒體編輯部原創(chuàng)出品,本文作者藍湛,轉載需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