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汽車產業(yè)的成熟,以及人們對于汽車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汽車產品正在以非常高的速度進入平常百姓的家中,可以說汽車已經逐步成為一種工具化的物件,很多人購買汽車產品的目的已經相對較為單一了,就是為了代步使用。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由于在國內,汽車進入家庭的時間并不是很長,所以汽車的本身的屬性雖然正在向代步工具轉變,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將汽車作為面子、階層的代表。所以在周圍很容易就能看到,很多人為了所謂的面子,超出自身的預算、自身的階層去購買一輛汽車,但是買車之后,在用車的過程中,卻只能捉襟見肘,很多因此買車的朋友后來基本都后悔了。
![]()
所謂的超階層買車,其實主要代指為了所謂的面子,在買車的時候,在車輛級別、價格的選擇上遠超自身的收入水平和階層。比如月收入只有3000元,但是卻要選擇和購買一臺15萬的合資車,能買嗎?當然能買,誰也沒有規(guī)定月入3000元的人就不能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只要能承擔帶來的后果就成。問題在于很多超預算、超階層買車的朋友,根本無法承擔這樣超前消費帶來的后果。
![]()
那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超階層消費,其實就是面子問題,也就是國人在對待汽車的問題上依然不夠理性。對于我們來說,可能月入3000元,買個小飛度、吉利帝豪、長安逸動這樣便宜又好用,后期花費還少的車子就行了,畢竟只是代步工具。但是對于一些人來說,他們希望用車子為自身的階層、收入提供加成,讓別人通過車子以為自己過得很好。那么這種方式有意義嗎?或許有,但是我們相信很多朋友之所以后悔,主要原因就是誰難受誰知道。
![]()
超階層、超預算買車其實并不難,比如上面我們說到的3000元月收入買15萬的車,能買得起嗎?當然能買得起,花了三四年收入,購買一輛15萬的車,想來也是問題不大,但是買車光是車款的錢嗎?顯然并不是,汽車是一個從入手就開始自然折舊的車,不僅如此,而且各種花費巨大,比如保險、油費、大小保養(yǎng)、可能出現的剮蹭、停車費用。
我們算一筆小賬,看看一輛15萬的車一年需要花費多少費用,首先是保險,這是必須要買的,就算是交強險+部分商業(yè)險,多多少少也得2000—3000元;其次是油費,15萬元級別的車型,油耗一般也不會很大,就按一公里5毛錢算,1000公里就是500元,一年跑10000到20000公里,都算是很正常的,那么一年油費就是5000—10000元;再次是保養(yǎng),15萬級別的車型,小保養(yǎng)大概500元一次,大保養(yǎng)1000一次,這都算是比較少的,按照5000公里一次小保養(yǎng),15000公里一次大保養(yǎng)計算,一年的保養(yǎng)費用大概是1000—2500元;最后是刮蹭維修費用和停車費用,這兩項浮動實在太大,我們按照有且便宜的計算,一年1000元算是比較少的。
![]()
那么綜合這些花費,一輛車一年的費用就在8000—16500之間,想想看,對于月收入3000元的人們來說,光一年的養(yǎng)車費用都要花費3個月甚至半年的收入,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在進行這些花費的時候,必然有非常明顯的割肉感,而且這些花費花過之后,生活水平勢必受到影響,那么這非常容易造成“羊糞蛋子面面光”的感覺,相信很多超越階層買車的朋友都有這種感覺。
而且更加棘手的問題是,既然是為了面子買車,那么面子就要做到低,不過是和朋友出去吃飯、穿衣打扮、抽煙喝酒的級別和價格,是不是就得和這款車相匹配了?但是對于跨越階層買車的朋友們來說,全方位的超階層消費,就多多少少有些打腫臉充胖子的感覺了。
![]()
那么大家再仔細想想,光靠買車能掙來面子嗎?顯然并不能,因為對于熟人來說,你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到底怎么樣,基本上大家都知道,對于陌生人來說,根本就沒人在乎你開什么車,掙多少錢!而且就算跨越階層買車,真正在這個消費階層的人還是不會帶你玩!
所以其實在我們看來,超階層、超預算買車,本質上是沒有任何必要的,打腫臉充胖子,對于自身生活水平的影響還是蠻大的。而且靠賣稍微貴一點,超越收入水平的車,就想要贏得面子,進入更高級別的圈層,現在看來已經沒什么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