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觀人類發(fā)展史,“懶”貫穿了我們整個科技的發(fā)展進程。
天天出去打獵很辛苦,那就把動物圈養(yǎng)起來;天天出去采果子很辛苦,那就把果樹、糧食種植在固定地方。因為出現(xiàn)了“想要偷懶”的念頭,讓人類從動物世界中脫穎而出,發(fā)展出如今璀璨的文明。
![]()
1886年卡爾·本茨發(fā)明的汽車,讓人類的出行生活進入了一個新紀元。換句話來說,也是讓人類又“懶”出個新高度,因為不用再趕馬車、鏟馬糞了。經(jīng)過了一百多年的發(fā)展,如今的汽車已經(jīng)不是當年那個“破三輪”能夠比擬的了,那么,現(xiàn)在汽車的黑科技,能讓人“懶”到什么程度了?
在一二十年前,男人有種時尚穿搭就是在褲腰帶上別一串鑰匙。那時候,房門、抽屜、自行車都需要鑰匙,所以鑰匙越多,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資產(chǎn)越多。于是那個年代的男人,走路不一定有風,但一定帶聲——鑰匙撞擊的響聲。要是你從鑰匙扣旁邊的皮套中再掏出一個翻蓋手機,那真是會吸引很多男人艷羨的目光。
![]()
可是如今你再別一串鑰匙,小心被人罵“土包子”。當鑰匙不再是一種財富的象征時(豪車、超跑鑰匙除外),出門帶鑰匙對人們來說就是種累贅。為了照顧人們這種“懶”,汽車廠商先是發(fā)明出了無鑰匙進入和無鑰匙啟動功能,意思是大家鑰匙還是辛苦先帶著,但是解鎖、發(fā)動汽車時不用再把鑰匙掏出來了。為了進一步給人們減負,汽車廠商們后來又推出了手機藍牙鑰匙和生物識別系統(tǒng)。通過授權(quán)將手機變成車鑰匙,甚至是直接識別駕駛員的人臉、指紋等生物信息,現(xiàn)在的汽車正在逐漸告別傳統(tǒng)車鑰匙。比如長安旗下的歐尚X7就支持人臉識別解鎖,而現(xiàn)代勝達則可以通過指紋來啟動車輛了。
考駕照時,坡道停車起步和側(cè)方位停車可以說是大部分學員的噩夢。即便是開車多年的老司機,有時候也面臨著停車難的問題,比如一些狹小車位,車能停進去,人卻出不來了?!半y”就會導致“懶”,不少人只想從這種停車噩夢中解脫出來。
![]()
早在1992年,大眾就在其IRVW(Integrated Research Volkswagen)Futura概念車上采用了自動泊車技術(shù),后來因為成本過高,并沒有投入量產(chǎn)。到了21世紀初,汽車廠家陸續(xù)推出了一些半自動泊車技術(shù),但因為早期這類功能需要較多的人為介入,被業(yè)內(nèi)稱之為“最雞肋的功能”之一。2012年,比亞迪在速銳上推出了遙控駕駛的功能,即駕駛員可以在車外通過遙控鑰匙讓汽車駛?cè)?、駛出車位,這給汽車行業(yè)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
后來不少車企開始推出全自動泊車功能,甚至不需要駕駛員介入。特斯拉則更進一步,推出了“智能召喚”的功能,即在有限范圍內(nèi),讓車輛自動行駛到指定地點。比如遇到突降暴雨,或者是一些讓人找不到北的地下停車庫,你完全可以讓車輛自己開過來。不過特斯拉這項黑科技,還只是未來實現(xiàn)“全自動駕駛”的冰山一角,相信到時候又能讓人們懶出新高度吧。
如今火爆的新能源汽車,其實并不“新”。電力驅(qū)動的汽車是出現(xiàn)得比燃油車更早的,后來因為充電難和續(xù)航里程的問題逐漸被燃油車淘汰。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新能源汽車又再次登上了歷史舞臺,不過充電難和續(xù)航里程依然成為了制約其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
在2007年電動汽車剛剛興起的時候,一家叫Better Place的公司就成立了,致力于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的換電技術(shù)。因為彼時的動力被各個廠家視為核心技術(shù),不同廠家之間自然不愿意換。而同廠家之間,又因為舊電池的衰減較厲害,也沒有用戶愿意換。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Better Place最終宣告破產(chǎn)。后來特斯拉也嘗試過換電技術(shù),又因為成本問題而放棄了。
![]()
中國的造車新勢力蔚來,在一個恰當?shù)臅r機和一個恰當?shù)牡攸c引入了換電技術(shù)。目前市面上支持快充的新能源車型,基本需要半個小時或以上的時間來完成充電,而且僅僅是充至80%。而蔚來的換電站僅需3-5分鐘就可以讓車輛恢復滿電,目前已取得不錯的效果。如果未來電池技術(shù)有了突破性進展,比如體積大幅縮小,那么蔚來的換電站能否實現(xiàn)適配性的迭代升級,還有待時間考驗。
前文提到的停車難問題,不少新手司機都是倒兩步,下車看下,上車搗騰兩把,又下車看下……如此反復十幾次才能把車停好。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在于車輛本身會給駕駛員造成很大的視野盲區(qū),從而影響到人們對距離的判斷。于是汽車廠商們推出了倒車影像,后來又推出了360°全景影像。
![]()
在城市道路中,有了360°全景影像好像就夠用了,但如果是越野呢?好像還差點東西,底盤下面的路況看不到。在2014年紐約車展上,路虎發(fā)布的Discovery Vision概念車首次搭載了“透明引擎蓋”功能。后來路虎又再進一步,通過復雜的成像技術(shù),將底盤變成了透明,駕駛員可以直觀的感受到底盤下方的路況以及輪胎所在的位置。有了這個“全地形透視技術(shù)”的加持,路虎車型在越野時的安全性無疑大大提高,也讓人們可以“懶懶地”享受越野的樂趣了。
![]()
寫在最后:各種各樣的汽車黑科技,已經(jīng)讓我們的出行生活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未來,隨著腦控技術(shù)、全自動駕駛技術(shù)等黑科技的量產(chǎn)落地,人們開車時又能“懶”出新境界了……
![]()
周磊:為什么選擇給員工買7臺歐拉R1?
歐拉,歐啦!喜提R1,和孩子一起迎接兒童節(jié)
嗶嗶CAR【第15期】丨二排超多小心思 腿托按摩美滋滋 大眾威然給足你面子
談車市 | 兩會今日閉幕:汽車產(chǎn)業(yè)瓶頸在哪?我們還有多大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