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聞應該是深圳一起碰撞起火案例。據(jù)深圳交警微博消息:5月26日早上6點,兩臺車追尾事故,追尾的電動貨車起火,電動貨車駕駛?cè)水攬鏊劳觥?/span>
網(wǎng)友發(fā)布的視頻還原了事情經(jīng)過:視頻顯示,電動貨車起火后,車頭變形,駕駛員還坐在駕駛室里。但是,火勢快速蔓延,駕駛員卻沒逃離著火車輛,當場死亡。
網(wǎng)友猜測,可能是駕駛室被撞變形,駕駛員被卡住了出不來,導致這場悲劇。這種碰撞后起火,車體變形,導致成員無法逃離著火車輛的慘劇,是最讓人擔心的。電駒哥一直開電動汽車,最怕的不是續(xù)航里程和充電難,而是一直害怕電動汽車自燃,尤其是碰撞后爆燃。因為在一些極端的事故中,新能源汽車遭遇碰撞,車體可能會變形,車門可能會打不開,或者車里的人會暈掉。在這種情況下,萬一碰撞后電池組爆燃,火焰將快速吞沒汽車。車里的人也就非常危險了。這樣的例子有好幾起了。2016年,江蘇省一老人開老年代步車電動車接孫子放學回家,路上突然車底冒煙,車輛停駛。老人趕緊下車,欲從后車門拉孩子出來,結(jié)果后車門失靈打不開了。他又趕緊試圖從前門把孩子拉出來,結(jié)果孩子腳卡在了后排座椅里。正焦灼時,火勢突然變大,孩子在車里沒出來。。。。設(shè)想一下,如果這個電動車配備了5分鐘不起火不爆炸的逃生時間,就不會有這樣的慘劇。再如,2020年5月7日杭州這個案例,就是典型的碰撞起火,幸運的是,碰撞幅度不大,車門可以順利打開逃生。
事情經(jīng)過是:5月7日,一輛紅色新能源汽車在行經(jīng)浙江杭州蕭山104國道與新城路交叉口時,因駕駛疏忽導致車輛撞向路邊左側(cè)的護欄,由于當時車速過快,中央護欄也被撞的散落一地。同時,車輛因遭遇事故后尾部也在瞬間的出現(xiàn)冒煙起火,僅僅幾分鐘內(nèi)車輛就蔓延至全車燃燒。所幸車內(nèi)人員已經(jīng)逃脫,被前期到場的醫(yī)務人員送往醫(yī)院。乘車人陳某受傷。傷者目前在救治中,事故在進一步調(diào)查中。幸運的是,目前,國內(nèi)多數(shù)自燃是在充電中或靜置中,車內(nèi)沒有人?;蛘呷四茼樌叱鲕囬T。但是,國外已經(jīng)發(fā)生了碰撞后起火,車體變形車門打不開、司機燒死在車里的案例。例如,2020年1月20日,國外新聞網(wǎng)站msn.com報道,在1月18日下午6點后,在美國普萊斯頓一個路口。一個高速行駛( a speeding)的model s撞倒了紅綠燈桿后,又撞上了一個房屋的水泥墻和標志,然后起火。司機死了。報道原文稱:“警方說,一名男子在其超速行駛的特斯拉(Tesla)在普萊森頓(Pleasanton)的西拉斯波西塔斯大道(West Las Positas Boulevard)和莊園大道(Hacienda Drive)交叉口碰撞并被大火吞沒后喪生?!?/span>由此推理,model s的司機是在火中喪生了。雖然不清楚是撞后死亡還是燒后死亡,但被大火吞沒是事實。此外,目前流行的自動門把手,有可能為碰撞后起火的車輛增加更大的救助困難??聪旅孢@個國外提供的案例。翻譯如下:“上周二,(特斯拉)發(fā)生了一個類似的碰撞起火案例。當時,一輛model s撞了棕櫚樹后,自動門把手無法縮回,阻礙駕駛員逃生。”從新聞中無法了解,是車外門把手還是車內(nèi)門把手“無法縮回”,也不清楚“無法縮回”的門把手是如何阻礙他逃生的。但顯而易見,自動門把手是個安全隱患。尤其是在碰撞事故后。幸運的是,這輛車沒起火。電駒哥跟一些傳統(tǒng)車企的設(shè)計師聊過。他們認為,傳統(tǒng)門把手更安全,可以確保在安全事故中快速拉開車門。這個案例說明,他的觀點有道理。當然,上文都是電動汽車碰撞后起火案例。但是,碰撞后起火不是新能源汽車的專利,燃油車也會發(fā)生這樣的悲劇。在碰撞后,燃油車的油箱一旦被引燃,那威力也讓人驚恐萬分。如果車體變形人出不來,后果一樣嚴重。最明顯的就是2019年北京南四環(huán)上那起事故。據(jù)@北京交警 通報,2019年7月16日3時許,朝陽區(qū)南四環(huán)外環(huán)主路十八里店南橋西側(cè),一輛小型普通客車與前方一輛鏟車相撞后起火,小客車內(nèi)司機及乘客2人死亡。視頻顯示,小客車追尾了大鏟車。車體變形,進而起火。小客車內(nèi)的人都沒有出來。可以設(shè)想,如果當時小客車的門順利打開,車內(nèi)人員逃離事故車輛,就不會發(fā)生這種悲劇。
當然,鏟車司機只顧打電話,不挪開鏟車,也是這場悲劇的原因之一。
因此,碰撞起火后,迅速逃離事故車輛,是電動車和燃油車司機共同學習的課題,也是需要行業(yè)共同解決的問題。既不要因此全面否定電動汽車,也不要僥幸燃油車萬無一失,也不要放松警惕對碰撞起火的警惕。電駒哥上車后,第一件事是熟悉安全門鎖和安全車窗的打開模式,后備箱的開啟模式,后配座椅的折疊方式。有朋友說,他都會在車內(nèi)放安全錘和剪刀,以備不時之需。這個也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