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時間貌似全國都在普降大雨,“武漢淪陷、柳州告急、成都預警......”,朋友圈里一片“哀嚎遍野”,磚叔首先提醒大家要注意自身安全。此外,你的愛車可能日子也不好過,有些雨天用車知識還是要懂,防患于未然,能省下不少RMB。

雨水不能洗車
一大批人有此想法“車挺臟的,下雨正好,又省洗車費了”。呵呵了,只能說想法很美好,但太單純了。

如果你住在個鳥語花香,天空湛藍的清新世界,這也無大礙。但在本帝國,空氣質量你是領教過的,雨水自然也沒那么“單純”,尤其工業(yè)污染重的地方,雨水多少都帶點腐蝕性。

此種情況下,車漆容易失去光澤,如果你的漆面本來就有點小缺陷啥的,那就會加速生銹。所以,有刮痕要及時修復,雨停后要及時動手洗車,也不要再懷有僥幸心理,貪圖那點小便宜。
雨刷定期檢查
雨天行車,雨刷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無它寸步難行,所以在雨水不斷的季節(jié)里要特別注意檢查和更換。

刮不干凈、有異響、膠條老化等等這些情況出現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你該維修或者更換了,有些動手能力強的車友可以自行動手小修,但這東西畢竟不貴,圖個安心和方便,還是建議換個新的吧。

正常狀態(tài)下雨刷更換頻率是一年一次,但我國地界這么遼闊,雨量分布也不均勻,雨刷的使用強度自然也不同,根據實際檢查情況處理才是最正確的。
剎車也得留意
雨天空氣潮濕,水蒸氣很容易通過制動液罐“混進”制動液,而制動液是易溶于水的(一般是低粘度甲基硅油。甲基硅油可溶于水)。

如果有水分混進制動液,那么在制動時,摩擦產生的高溫會將這些水分氣化,而氣體是可壓縮的。如果量大的話,在你踩剎車時,會有一種“踩棉花”的感覺,會造成制動力減退甚至失效的情況。

所以連續(xù)雨天時還是要多“長點心”,只要踩剎車時留意一下是否有這幾種情況:剎車需踩得很深、踩剎車有異響、剎車距離比以前有所延長,如果出現其中一種,就要進修理廠或4S店檢查了(技術活,你自己搞不定)。
輪胎要照顧好
別管什么天氣什么溫度,輪胎狀態(tài)總是關乎行車安全的重中之重。在雨天摩擦力下降的情況下就得格外引起重視了。

雨天行車,輪胎與路面間存在一層“水膜”,減少了輪胎與地面的有效接觸面積,抓地力會下降,高速時甚至會出現“水上滑行(如同用石子打水漂)”的危險情況。輪胎表面的胎紋不僅有提高抓地力的作用,特殊的紋路設計還有排水的功能。

花紋太淺的話自然就會與地面的摩擦力不足,排水也容易不暢從而極易發(fā)生“水滑”現象,所以要雨天更得注意檢查輪胎磨損情況,必要時及時更換。此外,在保證行車安全的前提下可適當降低胎壓,增加輪胎與地面間接觸面積,進而增強抓地力,防止側滑。
講究停車位置
雨天停車其實是有講究的,尤其是南方的同學,下面圖片中的情況在夏季暴雨頻發(fā)的季節(jié)并不算罕見吧,雨后土地松軟,風稍微大點有些大樹就扛不住了。

在雨天停車要盡量選擇平坦、開闊的地帶。切勿將車停在低洼地、水流匯集處,或者車身周圍有樹木(尤其老樹)、危險建筑的地方。

下雨的時候往往容易著急,隨便找個地方就停了,可萬一要是下大了,等你再出來的時候估計車子要么面目全非、要么成了泡水車,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