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7月份以來,全國各地陸續(xù)開啟燒烤模式,并且是功率最大的那個擋位。此時此刻哪怕遞給知行君一條法拉利鑰匙去體驗停在烈日底下的488 GTB,恐怕知行君也會猶豫半分鐘之久。要知道車廂里面超過60°的熱浪,酸爽程度堪比免費干蒸桑拿。
![]()
有鑒于此,知行君搜集并親身驗證網上流傳的各種快速降溫招數(shù),力求將大家快被烤熟的屁股拯救于水深火熱之中。
![]()
(停在烈日下1h,連溫度計也突破紅線區(qū))
至于測試的方式:我們將以3分鐘為限,用溫度計和測溫槍,取車廂扶手位置、方向盤、前排座椅靠背、后排座椅靠背四個點的溫度讀數(shù),降溫幅度最高者獲勝。
![]()
![]()
按道理來說,著車即走意味著得忍受燙屁股的滋味,不過對于一些趕時間的朋友來說,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那么先開窗通風和只開空調并切換內外循環(huán)兩種辦法,哪個降溫快一點呢?
空調風量最大、溫度最低;外循環(huán)1分鐘,隨后切換至內循環(huán)
![]()
主觀感受:老實說,即使空調溫度調至最低,但車子剛行駛的時候出風口吹出來的還是滾燙的熱風,而且那股熱浪籠罩身體的感覺不太好受。理論上來看,先切換外循環(huán)有利于把新鮮空氣導進車內,不過從體感的話,降溫的感覺不明顯。時間快到3分鐘的時候才有些許涼意。
空調風量最大、溫度最低、全程內循環(huán);先開窗通風1分鐘,隨后關閉車窗
![]()
主觀感受:開門進入車內,知行君馬上受到熱浪以及滾燙真皮座椅的雙重攻擊。好在車輛行駛起來以后,車窗的開啟加快了車內空氣流動,熱至窒息的感覺有所緩解。關閉車窗片刻以后,體感已經有涼意了。從實測的結果來看,開窗通風確實會讓降溫來得更快一些。
![]()
如果不是特別趕時間的話,不少朋友寧愿先原地著車開空調,讓車內稍稍降溫以后再開車走。而這里面有分原地開窗通風降溫和掄車門降溫兩種流派。
怠速開空調、空調風量最大、溫度最低、全程內循環(huán);外循環(huán)1分鐘,隨后切換至內循環(huán)
![]()
主觀感受:比起著車即走而言,怠速降溫確實讓車廂內的悶熱感減輕了些許,但由于車輛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通風效果沒有行駛狀態(tài)下那么好。要是像我們當天剛好處于無風環(huán)境的話,實測的結果還不如方法②呢。
方法④
空調風量最大、溫度最低、全程內循環(huán);開啟一扇車窗,掄車門10下,然后關窗上車離開
![]()
主觀感受:掄車門利用的是空氣對流的降溫原理,即使無風環(huán)境下也能強制車廂內的熱空氣快速排走。加上車內空調的幫助下,上車以后確實有了涼意。而且實測結果來看,這個方法的降溫效果也是蠻好的。但這個方法的最大缺點是,車上的乘客是最大的收益者。至于負責掄車門的知行君嘛,反正一包紙巾已經止不住那些汗了。
![]()
從實測的結果來看,方法①和④都是比較靠譜的。不過知行君倒認為沒有哪種辦法是絕對完美的,多種辦法結合來用是最有效的,例如停好車以后放上遮陽板等等。不過還有一些噴降溫劑和噴稀釋酒精的方法,知行君不建議大家用,畢竟這種化學降溫始終沒有物理方法降溫來得那么安全。
![]()
另外,上述這些方法固然能讓車廂溫度降下來,但座椅還是挺燙的。所以知行君車上會備一條濕毛巾,開車前先沾水用濕布擦擦座椅再走,降溫效果相當明顯。
![]()
通風座椅這項配置可謂男士福音,盡管目前的普及度尚不如座椅加熱那么高。但有條件的話,知行君建議買車時考慮一下有這配置的車型,再結合車上的空調,屁股明顯涼快多了。
![]()
再者,不少品牌的車型也會具備遠程啟動功能,無論通過APP或者車鑰匙都可以提前啟動發(fā)動機以及空調,也是知行君推薦省心又省力的降溫良方。大家買車之前不妨留意一下配置表上是否有這功能哦。
除了上面說的4個方法,你還有什么快速降溫的秘笈?
歡迎在留言區(qū)寫下你的看法,只要能為你排憂解難,知行君愿陪你聊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