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雙積分給各大車企帶來了不少壓力,但還在以燃油車銷售為主的現階段,如果一味地推出純電動車的話,就有點拆東墻補西墻的意思了,所以油電混合似乎成了萬能的配方,一方面能及時補上積分的缺口,一方面又能留住原有的消費者,而48V輕混也成為了很多車企屢試不爽的一劑苦口良藥。
![]()
藥的成分決定了藥的療效,而油電混動根據結構、原理的不同也分為輕混和重混,像豐田和本田的混動技術屬于重混的范疇,兩者之間最大的區(qū)別在于輕混的電力不能直接驅動車輛行駛,而重混的電力系統(tǒng)可直接驅動車輛行駛。并且豐田的混動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在燃油經濟性的表現上也有目共睹,所以向豐田拋出橄欖枝的車企也不在少數,不過都被婉拒了,因此現如今重混的普及率依然不高。因此很多車企也只好另辟蹊徑尋找其它的混動之路,這時48V輕混系統(tǒng)逐漸走進了他們的視野。
![]()
目前主流的48V輕混系統(tǒng),核心部件包括48V蓄電池、48V/12V電壓轉換器、48V能量回收加速輔助電機、電池管理系統(tǒng)等組成。簡單來講可以看作是12V啟停系統(tǒng)的升級版,意義在于更高的電壓可以支持功率更大的用電零部件。這套系統(tǒng)的基本原則就是在汽車不需要發(fā)動機動力的時候,讓發(fā)動機“休息”,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燃油消耗。
![]()
讓車輛更省油
一般來說,大致有兩種情況是不需要發(fā)動機動力的,一種是在等紅綠燈時,這時候不需要發(fā)動機輸出動力,只需維持車上的用電零部件工作即可;而另一種是在松開油門踏板,系統(tǒng)判定車輛處于滑行狀態(tài)時,就可以令發(fā)動機熄火同時變速箱掛入空擋。也就是這兩種情況下,能起到一定的省油效果,所以省不省油其實很看駕駛者駕駛習慣和用車環(huán)境,有些車可能即使搭載了48V輕混系統(tǒng),但實際的油耗表現與純燃油車差別并不大。
![]()
好比吉利ICON和繽越,它們搭載的是同樣型號的1.5T發(fā)動機,而吉利ICON的BSG版本在此基礎上還多加了一個48V輕混系統(tǒng),不過從油耗測試結果來看,它們的百公里油耗相差不大,當然吉利ICON的整備質量稍微要比繽越重了一些。
動力輔助
車輛費油的工況無非就是在走走停停和大腳油門的情況下,上面已經解決了第一個問題,而之所以會大腳油門無非就是想要獲得一個更好的加速,那么這時候48V電機也能夠在車輛需要額外動力時介入,協(xié)同發(fā)動機工作,改變了以往發(fā)動機只能靠多噴油來提升動力。
![]()
動能回收
車輛在需要加速時,這個能量回收加速輔助電機能參與,提供一定的動力輔助。相反在剎車時,這個電機會轉換角色,把車輛減速時發(fā)動機被反拖拽產生的動能,通過能量回收電機發(fā)電儲存在48V的電池中,為下一次輔助加速提供充足的電能。
![]()
為什么是48V?
我們先從主流的12V系統(tǒng)開始說起,根據P=UI,對于相同功率的用電器而言,電壓與電流成反比,這樣也就變成了提升電壓還是電流的問題,那為什么是選擇提升電壓比較合適?這就又要引申出另外一個公式了,Q=I2Rt,Q為熱量,它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如果提升電流的話,那么產生的熱量將會非常大,電路的熱量一高,那么產生的危險自然不言而喻,所以提升電壓是個穩(wěn)妥的方案。
![]()
這就又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為什么不是60V甚至更高?一方面48V更接近安全電壓36V,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節(jié)約成本。據了解,使用重混技術的成本會是使用48V輕混的成本的5倍左右,但節(jié)省的油耗并不會有著5倍的提升,而且電壓一高,要考慮到的還有高壓電路保護、車載電器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等問題,所以綜合來看48V輕混系統(tǒng)效益更高。
總結
反觀以上幾點可以看出,48V系統(tǒng)的引入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節(jié)省能耗,至于成效如何?跟駕駕駛習慣和用車環(huán)境密不可分?,F如今許多豪華品牌的車型也都紛紛配備48V輕混系統(tǒng),相信在傳動燃油車向純電動車過渡的當下,未來會有48V輕混的一席之地,但是不是車企們的救世主呢?至少目前的療效還算不錯。